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雪松,刘范林,吴建刚,雷雪梅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雪松,刘范林,吴建刚,雷雪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四川 攀枝花 617068)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的PE病患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螺旋CT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螺旋CT造影组和螺旋CT三维重建组,并以病理学结果做参照,分析两组方式诊断PE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效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组直接征象检出率(88.89%)较螺旋CT组(72.22%)占明显优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组间接征象检出率(86.11%)较螺旋CT组(63.89%)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PE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及时、无创、较为准确的检查方式。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价值;肺动脉栓塞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038-02

PE为中老年群体中较多发病的心血管疾病,疾病致死率约为30%,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该疾病主要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会更高,所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2]。而随着影像学科技发展,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已逐步应用于PE的诊断,并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PE患者72名列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1)皆经过病理学检测或MRI影像确诊;(2)患者信息完整,全程配合检查;(3)患者无其他肺部疾病;(4)病患皆于发病7d内就诊。剔除标准[4]:(1)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2)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3)其他因素干扰造影者。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各36例,螺旋CT组采用单独螺旋CT诊断的方法,螺旋CT三维重建组采用三维重建的MIP、VRT及MPR技术。螺旋CT组男患者11例,女患者25例,年龄幅度24~79岁,均龄(56.81±6.59)岁。螺旋CT三维重建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20例,年龄幅度23~77岁,均龄(57.21±5.98)岁。经统计,两组基线数据较为相配(P>0.05)。

1.2 检查方法

两组均以Aquilion64层螺旋CT机(由Toshiba公司提供)作为扫描设备,入选患者皆取仰卧位,自胸腔向肋膈角方向逐步扫描,螺距1.375,电压120 kV,电流200mA。设定好扫描参数后,利用高压注射器静注碘普罗胺注射液300mgI/ml,30~40ml(企业:Bayer Pharma AG;国药准字:H20130060;批号:20130208),延迟15s左右再注入生理盐水30ml。将触发点设定于肺动脉上,预值80HU,以团注触发扫描,持续扫描4~6s。螺旋CT三维重建组基于螺旋CT组,于造影技术检查后保存好相关数据,以三维重建方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由高资质的影像医师2~3名进行阅片诊断,直至对诊断结果达成共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两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诊断(为100.00%)做对比,比较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检出率。直接征象可按照肺动脉在螺旋CT扫描下的不同表现分为4类:(1)附壁环型血栓:血管中心呈现高密度造影,附壁环形充盈缺损,周围呈现低密度栓子;(2)中心型血栓:栓塞部位位于患者血管中心,呈现充盈缺损,周围环绕密度较高的造影剂,显露双轨征迹象;(3)偏心型血栓:患者行CT造影后,一侧呈现高密度对比剂,另一侧呈现低密度造影,同时伴有凸向腔内的征象;(4)完全闭塞型血栓:栓塞的血管表现为低密度无造影剂充盈的情况。PE的间接征象多表现为肺不张、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肺梗死及肺部感染等。

2.结果

螺旋CT组直接征象检出率为26例(72.22%),螺旋CT三维重建组检出率为32例(88.89%),螺旋CT三维重建组较螺旋CT组检测效果好(P<0.05)。螺旋CT组间接征象检出率为23例(63.89%),螺旋CT三维重建组为31例(86.11%),螺旋CT三维重建组比螺旋CT组检出率更高(P<0.05)。

3.讨论

PE为急性致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咯血等,或表现为由缺氧及疼痛导致的情绪焦虑、紧张惊恐等症,高危人群主要有行大型手术的术后患者、静脉炎患者、下肢胀痛患者及长期卧床者[5]。由于PE具有发热的临床特征,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加之其发病急、致死率高,及早正确诊断尤为重要。以往诊断PE多采用X线片、MRI、肺动脉造影、彩超等方式,所需观察时间长,效果不理想,而螺旋CT的应用避免了长时间的耗时,具有定位精确、选取部位超薄、便于后期影像处理等诸多优势,大幅提高了PE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尤其在经过MIP、MPR、VRT重建后,其画质更为清晰的表现出肺动脉造影,其中MPR可对管腔结构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MIP呈现肺动脉亚段效果理想,VRT适用于呈现栓塞段与栓塞段之上的肺动脉情况,三者结合,对诊治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6-8]。本研究发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中螺旋CT三维重建组检出率(分别为88.89%、86.11%)比螺旋CT组(分别为72.22%、63.89%)均更具优势(P均<0.05)。经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完全闭塞型血栓呈现血管完全阻塞,端口呈隆起状或“杯口状”;中心型血栓在垂直扫描时呈现“靶征”的特点;附壁环型血栓单侧朝向管腔,多呈现不规则形态;偏心型血栓表现为血栓偏向于一侧。四种常见血栓均可在CT三维重建后清晰呈现,偏心型血栓占本研究血栓类型中首位。在间接征象中,胸腔积液呈现栓塞部位靠近胸膜,肺不张呈现为三角形细致纹理阴影,肺部感染表现为絮状阴影,肺梗死呈现为胸膜基底楔形改变,肺动脉高压呈现出右心室扩张及肺动脉造影增大,在CT三维重建后,几种常见间接征象均清晰呈现,便于诊断。其中,肺动脉高压占间接征象首位。CT三维重建技术因其操作简洁、设备普及率高、合理的价格定位等诸多优势,现普遍应用于临床之中,是诊断PE的有效诊断仪器之一。综上所述,螺旋CT具有画质清晰、选取部位超薄、诊断时间较短等诸多优点,并且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较为精确的分析患者血栓形态、位置、大小、管腔受损程度等多方面信息,成为PE诊断的首选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立,钱伟军,刘芳.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2,31(4):184-184.

[2]李彬,杨建林,吉六舟,等.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展展望[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60-63.

[3] FurlanA,AghayevA,ChangCC,etal.Short-termmortalityinacutepulmonaryembolism:clotburdenandsignsofrightheartdysfunctionatCTpulmonaryangiography.[J].Radiology,2012,265(1):283-93.

[4]林丽红,段凯,韩丽萍.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19-2419.

[5] YuS,KumamaruKK,GeorgeE,etal.ClassificationofCTpulmonaryangiographyreportsbypresence,chronicity,andlocationofpulmonaryembolismwith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J].JournalofBiomedicalInformatics,2014,52(C):386-393.

[6]何汉龙,钟兰生,陈小红,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3):67-68.

[7]杨春霞,吴刚,王书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0):1627-1631.

[8]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等.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4):239-242.

论文作者:王雪松,刘范林,吴建刚,雷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雪松,刘范林,吴建刚,雷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