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民众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而对这种情况我国提出了电网改造工程计划,并且实现了新的配网自动化 ;但是,由于在经验方面、技术方面缺少足够的积累,所以,配网电力工程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也对施工安全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认真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施工;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1配网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对策
1.1 电源设置问题与方法
由于相关电力建设的不足,很多区域和建筑的供电系统铺设没有得到合理的布局和线路预设。绝大多数的电源点布局不够合理,致使供电系统和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本有的应用效能。同时也限制了很多电网设施的便捷性,延长了运行周期和维修成本。最终会降低电网电源的分配效率。同时,受到施工条件和人员因素的影响,缺少足够的技术规范和水平对配电网中的电管系统进行标准的运行和维护。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应用以下方法。例如,电力作业人员和机构需要根据图纸的标识合理规划具体变电站的位置。可以分局需求,尽量让变电站靠近电源中心区域。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应用配电资源更能优化电源分布的管理,同时也能对周围环境减少相应的破坏。
1.2 无功补偿的技术探讨
配网工程中会出现很多重要的应用环节,在这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无功补偿的作业环节,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完善的环节和施工方式。无功补偿设置应用缺少标准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参照。导致很多供电系统严重被干扰,最终使变压器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供电输出,造成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配电站应用的配电网发电机功率不标准,使配电网整体动能运行不稳,严重影响供电进出的有序运行。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例如,在电路供给系统中增设无功补偿设施。通过无功补偿的枢纽运行来整体提升配电网功率输送的稳定性。提升配电系统的功率,优化配电网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配电设施的使用安全和维护的供电系统的需求。
1.3 系统运行的细究
由于我国的城乡分布系统非常庞大,在电力网配置设施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配电网逐渐普及的条件下,很多区域的配电系统都开始进行建设。但是受到区域和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配电系统的功能限制和传输障碍。究其原因使由于这些区域没有先进的配电系统管理技术来支撑。受到经济因素的技术因素的影响,很多自动化通讯传输体系和硬件设施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配电网自动化是电力工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自动化配电网络建设不仅能够科学疏导电力输送和供给,更能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配电设施功能和资源,同时能够节省相对应的人力和物理投入。最终提升配电网的工作效率和应用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当地配电布局的状况,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完成标准的应用规划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环网电缆、架空电网等重要设施的设计和应用。
2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1选择合适的配变容载比
变电站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合理选择变电器的规格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数量以及容量应该根据当地用电量和未来的用电需求预估来选择。配变容载比是评估电力配网的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变压器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安全和可靠两个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在正常运行的方式下,按照经济负荷运行,第二,在两台变压器上运行的变电站,不适用运行过载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完善配电网结构
在完善配电网结构方面,根据我国现阶段电网优化具体要求,需要做到对供电电压等级的简化、对配变容载比进行科学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逐级降压的方式具体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降压往往会带来电能的浪费问题,尤其是在运行不畅或遭到阻碍的情况下,距离越远、传输方面的浪费也会越大,因此,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解决,还应该对用户配电情况加以调查,在变压器方面进行一些配套设置,即在变容载比方面,进行一些合理选择与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应该根据目前的部分存在架空线路的问题,进行新型电缆的更改,从而进一步为电力供应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稳定条件 ;另外,就是尽量在改造中对用电线路进行科学规划,以便提升安全控制效果。
2.3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解决闪路问题
解决电路由于污染严重而造成的闪路问题也是保障配网电力工程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闪路可能造成两地电路的短路,或者是内部电压过大发热烧坏电路,在此情况下,就必须采用综合技术,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开关室的设备增添防污装置,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电路母排假装绝缘热缩装置。在目前,已经有个别地区对此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仅提高了设备的防污能力,而且对于短路问题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3施工安全措施
3.1防雷击事故的安全作业措施
首先,设置避雷装置、绝缘装置、接地装置。第一种装置可以提升抗雷能力 ;第二种装置可以保障输电线路安全 ;第三种装置是为了导引雷电,减少对设备与线路的损害 ;三种装置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够保障在电力系统检修方面的安全作业环境,可以使输电线路更加安全、稳定、有保障,也能够进一步为施工提供较好的施工条件。其次,从现阶段的技术应用水平改进来看,在新技术的应用下,对这3种装置的应用也会更加简便,其作用也能够得到提升 ;尤其是在注重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并使配网电力工程的施工既安全可靠,又能够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
3.2各环节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在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方面,应该注重对各环节施工安全的管理,具体如线路管理、杆塔管理、变压器管理等。首先,在线路管理方面,针对架空线路连接方式,需要对线的架设在野外作业进行具体分析,方案的设置应该关注传输电能的环境、干扰因素等,所以,应该对通电运行中的短路现象进行预防,可以针对性的检查线路交叉问题 ;另一方面,应该对设计图纸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与实践施工结合印证,然后,严格按照讨论结果进行线路的组装置,如绝缘子的安装应该满足防雷要求等。其次,在杆塔的管理中,要求关注架设的稳定性,包括底部埋深、强风影响程度,所以,需要满足各项加固标准,目前多采作金属杆,架设的高度、线路的分部也比较科学,但是在实施阶段,应该注重现场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后的现场施工阶段,要做好地锚、铰磨、抱杆的布置,做好地面拼装,以及对吊点、整体组装、螺栓固定、现场清理等做到全面有序。第三,在变压器的管理方面,要注重作为中转变的技术应用,所以,操作要求专业化。具体如安装前的调试与模拟,荷载大小的评估,变电操作情况的分析等 ;所以,要求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并做好在线监测,保障其状态的安全性。还有自动化改造后的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在多个结构中实现,因此,开关控制就非常关键,应该保障隔离、自动监控制、遥控等各种功能的正常作用发挥,以起到保障施工完成后的应用质量。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特征,从现阶段的配网电力工程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问题与施工安全,所以,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现状,实事求是,真正的从具体情况出发,分析这些技术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克服 ;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安全方面,应该对防雷击做好预防工作,并通过技术与管理措施来强化,以此保障配网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梁庆华 . 浅谈10kV 配网电力工程的标准化施工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87.
[2] 吕志远 .10kV 配网电力工程主要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4) :102.
论文作者:邹国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技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装置论文; 配电网论文; 作业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