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肺综合征无创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肝肺综合征无创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赖雪平[1](2019)在《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衰竭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具有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且难以治愈的特点,需长时间及反复多次的住院治疗,易出现医院感染。肝衰竭患者一旦合并医院感染,可进一步导致肝功能恶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也随之增加。为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为精准治疗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患者,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我们对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等数据进行分析及讨论。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研究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有创操作、人工肝治疗、抗生素使用种类、抗感染治疗时间、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相关并发症、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种类等。本研究涉及的肝衰竭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hepaticenc ephalopathy,HE)、腹水、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等。本研究将对肝衰竭并医院感染进行临床特征性分析,对以上收集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9例肝衰竭患者中肝衰竭并发医院感染患者68例(19.48%),肝衰竭的病因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37例(54.41%),酒精性13例(19.12%),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2例(2.94%),药物性1例(1.47%),其他(原因不明)2例(2.94%),2种及以上重叠者有:HBV+酒精7例(10.29%),HBV+药物4例(1.47%),HCV+酒精1例(1.47%),HBV+自身免疫性1例(1.47%);68例合并医院感染的肝衰竭的类型有:ALF5例,SALF9例,ACLF48例,CLF6例。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别为:肺部感染39例(57.35%);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8例(41.18%);胆道感染17例(25%);血流感染9例,(13.24%);上呼吸道感染5例(7.4%),肠道感染2例(2.94%);尿路感染1例(1.47%);其余部位感染(如口腔、皮肤软组织)共2例(2.94%)。有40例出现了单处感染,有21例出现两处的感染,7例出现三处感染。通过对患者血液、痰、尿液等标本的培养,有16例患者培养出阳性结果,培养阳性率为23.53%,获取到病原菌为2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有14株,占63.6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各有4株,分别占18.18%,阴沟肠杆菌3株,占13.64%,铜绿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伤寒沙门菌各1株,分别占4.55%;革兰阳性菌4株,占18.18%、葡萄球菌3株,占13.64%,草绿色链球菌1株,占4.55%;真菌4株,占18.18%,念珠菌、霉菌各2株,占9.0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腹水程度、脾亢、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人工肝治疗、有创操作、住院天数>14天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住院天数及有创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医院感染的肝衰竭患者主要是HBV感染引起的,类型主要为ACLF。医院感染的部位以肺部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住院天数及有创操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住院天数,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并掌握有创操作适应症,避免不必要操作。

陈艳洁[2](2016)在《肝硬化者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对其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及具体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明确,故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发现、预防及有效治疗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目前针对血栓最常用的方法是抗凝治疗,但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差,使用抗凝药物可增加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故临床上使用抗凝药物治疗门静脉血栓时非常慎重,有时即使发现了门静脉血栓也会因考虑到出血风险而暂不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但也有报道称抗凝药物治疗不会增加肝硬化并PVT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同时有临床相关试验表明在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序贯治疗的患者中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并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故目前对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形成者是否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学术界意见仍不统一。目的:1、通过分析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阐述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期望早期发现并预防门静脉血栓。2、分析抗凝药物治疗对肝硬化并PVT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探讨肝硬化并PVT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抗凝药物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共239例,其中33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为血栓组,另外206例单纯肝硬化无PVT患者作为对照组。33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中,有10例进行了抗凝药物治疗,为抗凝组,另23例未经抗凝药物治疗,则为未抗凝组;而在这33例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中,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10例为出血组,而无出血的23例即为未出血组。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和临床资料(病因、是否有脾切除史与糖尿病史,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宽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无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肝源性溃疡、腹水程度、child-pugh评分、有无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序贯治疗、有无服用心得安治疗),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肌酐(cr)等数据),从而探讨肝硬化并pvt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观察近1年内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抗凝治疗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肝硬化并pvt患者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1、239例肝硬化患者中,33例合并门静脉血栓,阳性率为13.80%。2、血栓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因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脾脏厚度、child-pugh评分以及是否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序贯治疗、是否口服心得安药物等,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血栓组白蛋白计数低于对照组(30.37±4.19g/lvs32.34±6.08g/lp=0.023),且血栓组血小板计数与门静脉主干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3.00(51.00,340.50)vs55.00(36.75,89.25),p<0.01;1.40(1.20,1.60)vs1.20(1.10,1.40)p<0.01),有显着差异;血栓组在糖尿病患病率与脾切除病史方面均高于对照组(24.24%vs7.28%,p<0.01;54.54%vs16.50%,p<0.01),有极其显着的差异。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门静脉主干宽度是形成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1;or分别值为1.006,16.85)。3、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者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含量、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而静脉曲张程度是其危险因素,p<0.05;内镜下曲张静脉序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序贯治疗出血率与未行相应治疗出血率分别为30%及73.9%,有显着差异(p<0.05)。4、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观察1年发现出血率分别为40%及26.1%,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计数、门静脉主干宽度、糖尿病及脾切除病史是肝硬化并PVT的危险因素,且血小板计数、门静脉主干宽度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血小板计数越高、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肝硬化患者出现PVT的发生率越高。2、肝硬化并PVT者是否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与曲张静脉程度密切相关,即曲张静脉程度越严重则越易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其行曲张静脉内镜下序贯治疗可显着降低肝硬化并PVT者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3、肝硬化并PVT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可能不会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率。

王丽苹,朱云,王立福,李永纲[3](2014)在《肝肺综合征诊治进展》文中提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而既往无心肺疾病基础。Krowka和Fallon提出HPS三联征,即基础肝脏病、肺血管异常扩张、动脉血氧合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1,2]。HPS发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80%HPS患者因肝病就诊,而无肺部症状,随着肝病进展逐渐出现低氧血症、肺功能改变、肺性骨关节病及神经系统损害[3]。

毛文忠,张长,颜鸣鹤[4](2002)在《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 (HPS)的临床相关因素和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对 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胸部X线摄片、同步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肺功能 ,然后计算肺泡气 动脉血氧分压差 [P(A a) O2 ]。结果 P(A a) O2 ≥ 2 .0kPa者发生低氧血症占 6 0 .0 % ( 36 /6 0 ) ,而P(A a) O2 <2 .0kPa者发生低氧血症仅占 7.1% ( 1/14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 ( χ2 =12 .96 ,P<0 .0 1)。同时低氧血症与患者年龄、病毒感染模式、肝功能Child分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胸部X线片表现及肺活量等均无明显相关。而P(A a) O2 异常多见于肝功能ChildB、C级和门脉高压患者。结论 仅凭低氧血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诊断HPS不确切 ,P(A a) O2 增大≥ 2 .0kPa是非创伤性诊断HPS的有效指标

毛旭峰[5](2020)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一类常见的用于治疗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其通过与胃壁细胞的H+-K+-ATP酶泵的不可逆结合抑制胃酸分泌,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PPIs具有作用时间长、抑制餐后胃酸分泌效果好、不易出现药物耐受性等优势,其近年来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并随之带来了过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患者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性治疗是PPIs过度使用的重要来源,但临床上两者联用的获益尚未明确,而且两种药物具有一些可能发生协同作用的不良反应,增加使用的风险。规范此类患者的PPIs使用需要产生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需要掌握出现PPIs不合理使用的具体原因,PPIs预防的疗效以及PPIs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主要受限于大型的医学数据库缺乏,不能提供充足的病例样本数量来支撑相关研究所需的检验效能。研究目的:通过医学大数据研究住院患者在接受GCs治疗时,发生PPIs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PPIs预防的有效性以及PPIs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明确PPIs使用的获益和风险,进一步规范PPIs的使用,促进合理用药,同时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新的证据。研究方法: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通过上海长海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管理中心,从我国20家综合性医院中采集了出院时间为2015-01-01至2018-03-31且具有GCs使用记录的成年住院患者诊疗数据。而后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对使用PPIs患者的特征属性进行探索,这些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PPIs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与PPIs处方的开具有重要联系。依据随机森林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分析后得出区分PPIs使用患者和非使用患者最相关的特征属性。另外,对不同种类的PPIs分别建模,分析对应药物的特征属性。最后通过这些特征属性推测PPIs不合理使用的影响因素。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以使用GCs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预防使用PPIs是否能减少GCs相关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消化道出血(Clinically significan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CSGB)的风险。研究的病例组为使用GCs后出现CSGB患者,随机匹配具有相同入院日期且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配对比例为1:10。利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影响CSGB发生的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调整后PPIs暴露优势比。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以使用GCs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队列研究,探索患者接受PPIs后是否会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风险。研究的暴露因素为PPIs使用,对照组为未进行PPIs治疗的GCs使用患者,通过协变量调整和倾向性评分两种方法,计算暴露组和对照组发生HAP的优势比。结果: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2015-01-01至2018-03-31期间,共有20家医院的701 673例GCs使用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接受PPIs治疗的患者为510 100例,PPIs使用率为72.7%。较差的入院基础情况(高龄、高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出血相关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肝素、高剂量GCs)是导致GCs合并使用PPIs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眼科疾病则较少选择PPIs合并治疗。在不同品种的PPIs中,与奥美拉唑使用增加高度相关的特征属性为脊椎疾病和高剂量GCs;泮托拉唑使用主要和肾小球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三种药物使用患者的特征属性相对较集中,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药物、消化道疾病。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在701 673例GCs使用患者中,有1 465(0.21%)例患者出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过筛选,共有178例病例患者和1 780例对照患者被纳入研究。经协变量调整后,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PIs暴露优势比为0.9(95%CI:0.6-1.4,p=0.5989);其中PPIs预防使用与胃肠出血高危因素(机械通气>48h或凝血障碍)间存在交互效应(p=0.0241),分析交互效应后发现,以无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且不使用PPIs患者作为参照,具有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且不使用PPIs患者的调整后优势比为82.0(95%CI:27.2-246.8),而具有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但使用PPIs患者的调整后优势比为22.8(95%CI:13.1-39.4)。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在符合研究条件的307 622例GCs使用患者中,PPIs暴露患者和未暴露患者分别为217 460例和90 162例,HAP发生数分别为5 626例和1 292例,PPIs暴露组的HAP发病率大于对照组(2.6%vs 1.4%,OR:1.8,95%CI:1.7-1.9)。经协变量调整后,暴露组和对照组发生HAP的调整后优势比为1.7(95%CI:1.5-1.8);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Is暴露组和对照组均包含83 786例患者,暴露组和对照组的HAP患者分别为1 795例(2.1%)和1 286例(1.5%),HAP的优势比为1.4(95%CI:1.3-1.5),PPIs使用导致HAP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17.2%。患者暴露的PPIs剂量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rug dose,DDD)为单位分成0、0-2、2-7、>7这四个剂量组,对应的调整后优势比分别为1(参照组)、1.0(95%CI:0.9-1.1)、1.3(95%CI:1.2-1.4)、1.9(95%CI:1.8-2.1)。结论: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在接受GCs治疗的患者中,与联合使用PPIs有关的特征属性为较差的入院基础情况、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消化道出血风险有关的药物和消化道疾病,而过于广泛地使用PPIs预防化疗相关的呕吐可能为过度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的使用的特征属性分别为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的使用可能不够规范,其特征属性主要为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使用GCs的住院患者发生CSGB的概率较低,尚不能认为PPIs预防可以减少GCs使用患者CSGB的风险;但当GCs使用患者具有呼吸衰竭或凝血障碍时,PPIs预防可能会减少CSGB的风险。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住院患者接受GCs治疗时,合用PPIs会增加HAP的风险,其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较高,是HAP发生的重要原因;HAP的风险随着PPIs累计使用的剂量增加而变大,短疗程的PPIs使用则相对安全,控制PPIs疗程是降低HAP风险的有效方法。

尤银刚[6](2013)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消化科的危重急症,如何快速止血,防止再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研究目的在于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生存时间因素,为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探讨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感染科、肝病科经急诊胃镜确诊的88例EGVB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通过比较2组的初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观察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功能分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腹水程度、血钠浓度、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止血成功43例,止血成功率为89.5%,对照组72小时内止血成功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8例中再出血9例,发生率为18.8%,对照组40例再出血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52.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安全有效的手段。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周海春[7](2012)在《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的磁共振征象进行分析,探讨磁共振诊断胆道闭锁的密切相关因素并评估磁共振对该病的诊断效能,为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IHS)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1~2012.6月间收治并手术确诊的51例BA患儿的磁共振图像,随机选择同期临床确诊的6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图像作为对照组,归纳总结出BA患儿的磁共振影像征象。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这些影像征象进行筛选,得出与诊断BA密切相关的影像指标并建立诊断BA的回归方程,然后应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诊断效能和最佳诊断临界值。磁共振图像观察的重点包括肝内外胆管有无异常,胆囊的大小,肝脾体积的变化,门脉周围是否存在高信号,肝门部三角征以及腹腔积液情况。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胆囊长径,肝脾体积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列联表秩和检验,研究两组患儿肝内外胆管、门脉周围高信号,肝门部三角征以及腹腔积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胆道闭锁患儿的影像征象包括:肝内及肝门部门静脉周围存在高信号、胆囊小、肝外胆管未显示、肝门部三角征、肝脾肿大、肝包膜下或腹腔积液。与对照组比较除肝内门脉周围高信号外(P=0.612)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2)利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胆囊长径、肝门部门脉周围高信号、肝脾体积、肝外胆管情况。建立回归方程P=1/[1+e(-30.255-4.576X1+5.89X2+0.225X3+1.473X4+9.367X5)]。(X1=胆囊长径,X2=肝门部门脉周围高信号,X3=肝脏横径,X4=肝外胆管可疑显示,X5=肝外胆管未见),得出预测值Pre。(3)Pre、肝脏横径、肝外胆管情况、肝门部门脉周围异常信号、胆囊长径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95、0.856、0.922、0.839及0.839。Pre曲线下的面积最大。(4)根据ROC曲线分析,Pre、肝脏横径及胆囊长径对BA诊断的临界点分别为0.701,121.35mm,22.95mm。(5)按ROC曲线分析和Youden’s指数最大的截断点作为临床诊断临界点,Pre、肝脏横径、肝外胆管情况、胆囊长径及肝门部门脉周围高信号预测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100%,64.7%、92.8%,88.2%、91.3%,78.4%、79.7%,82.4%、85.5%。(6)Pre预测BA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分别为:94.1%、100%、4.9%、0%、94.1%、98.6%、96.7%。结论:1.胆囊长径、肝门部门脉周围高信号、肝脏横径、肝外胆管情况是诊断BA的密切相关因素,有助于BA与IHS鉴别诊断。2.多个影像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磁共振对BA的诊断效能,优于以单项影像指标为标准的诊断效能。

黎苗[8](2008)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预后因素,为肝硬化合并EGVB的预防、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第四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999.1-2007.9期间肝硬化合并EGVB的住院病例10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确诊肝硬化合并EGVB的日期为随访起点,以死亡或出院的日期为随访终点。选择33个可能对肝硬化合并EGVB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理化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若干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模型。结果:100例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23.66天,中位数是17.50天,死亡18例,死亡率18%。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Child-Pugh评分和休克2个肝硬化合并EGVB的独立预后因素,从而得出PI值的计算公式为:PI=-4.756+0.48×Child-Pugh评分+1.154×休克量化值。将患者的PI值按大小顺序分为三组,用Log-rank检验法(P<0.05)比较三组患者的生存率得出:低PI值组>中PI值组>高PI值组。结论:①Child-Pugh评分和休克是肝硬化合并EGVB的独立预后因素。②肝硬化合并EGVB的PI值计算公式是PI=-4.756+0.48×Child-Pugh评分+1.154×休克量化值。③PI值越大,肝硬化合并EGVB的预后越差,PI值越小,预后越好。④PI值可以作为肝硬化合并EGVB的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朴善英[9](2008)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119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104例(排除既往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有肝癌,门静脉血栓,脾切除术后,门腔分流或断流术后,肝脏手术后,食道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或套扎术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的病例)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其年龄、性别、病因、病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Na+浓度、血清K+浓度、门静脉及脾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分度、红色征、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Child-Pugh分级等22个指标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显着性(P<0.05)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单因素分析发现:PLT、PT、PTA、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红色征7个指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患者EVB的发生成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EVB的发生成负相关(P<0.1),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645、2.552、0.69、-0.007,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4.089、12.831、1.993、0.993。结论:1、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危险因素。2、血小板计数降低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琴[10](2005)在《MELD在评价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计算分值,用t检验、x2检验、二项分布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当MELD评分在相同级别时,死亡组血清钠离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动态观察血清Na对评估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二、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肝硬化者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对其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主要药品及仪器
        2.2.1 相关药品
        2.2.2 相关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分组
        2.3.2 资料收集
        2.3.3 血液检查
        2.3.4 影像学检查方法
        2.3.5 电子胃镜检查
        2.3.6 病情随访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肝硬化病因构成
    3.3 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及其他相关资料比较
    3.4 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5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因素
        3.5.1 一般资料
        3.5.2 出血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查
        3.5.3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肝硬化并PVT者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
    3.6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后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研究现状
    4.2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
    4.3 肝硬化并PVT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
    4.4 肝硬化并PVT者抗凝药物治疗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3)肝肺综合征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肺血管扩张
    1.2 低氧血症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和体征
    2.2 实验室检查
        2.2.1 动脉血气分析
        2.2.2 辅助检查
3 诊断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
    4.2 吸氧及高压氧舱
    4.3 HPS内科治疗
    4.4 栓塞治疗
    4.5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4.6 原位肝脏移植
5 预后与展望

(4)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方法:
结果
讨论

(5)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6)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概述
        1.1.1 病因研究
        1.1.2 基础实验研究
    1.2 治疗概述
        1.2.1 药物治疗
        1.2.2 气囊压迫止血
        1.2.3 内镜治疗
        1.2.4 外科治疗
        1.2.5 肝移植治疗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粘合剂栓塞的治疗准备
        2.2.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聚桂醇栓塞治疗的准备
        2.2.3 疗效判定指标
        2.2.4 临床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疗效
        3.1.1 止血率
        3.1.2 曲张静脉消失率
        3.1.3 复发再出血
        3.1.4 平均每例注射的次数
        3.1.5 平均止血所需要的时间
        3.1.6 治疗期间的输血量
        3.1.7 6周死亡率
    3.2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
    4.2 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
    4.3 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预防再出血
    4.4 EGVB的综合治疗
    4.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
    4.6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相关因素
    4.7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4.8 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
        4.8.1 一级预防
        4.8.2 二级预防
    4.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
    4.10 其他治疗方法
        4.10.1 组织粘合剂治疗
        4.10.2 联合治疗
        4.10.3 其他治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附图
目次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2.3 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3.2 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像指标结果
    3.3 各影像指标的ROC曲线分析
    3.4 Pre及各影像指标诊断效能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8)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资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10)MELD在评价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资料收集
    3 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 赖雪平.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2]肝硬化者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对其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D]. 陈艳洁. 南昌大学, 2016(03)
  • [3]肝肺综合征诊治进展[J]. 王丽苹,朱云,王立福,李永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4(05)
  • [4]肝肺综合征非创伤性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 毛文忠,张长,颜鸣鹤. 临床内科杂志, 2002(01)
  • [5]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D]. 毛旭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D]. 尤银刚. 兰州大学, 2013(05)
  • [7]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 周海春. 浙江大学, 2012(04)
  • [8]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D]. 黎苗. 暨南大学, 2008(03)
  • [9]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D]. 朴善英. 大连医科大学, 2008(02)
  • [10]MELD在评价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中的应用[D]. 徐琴. 新疆医科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肝肺综合征无创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