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唐月娥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38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为(44.3±4.7)岁,将72例阑尾炎患者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统计及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各项量表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VAS、SAS和SDS评分情况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治疗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及时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0.1~0.2)%,如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在临床上,应尽早确诊,进行手术治疗,而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对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38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为(44.3±4.7)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0例,化脓性阑尾炎17例,坏疽性阑尾炎5例。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例类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 该疾病是急发疾病,且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在陌生的环境中,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手术的结果与预后有着过分的担心。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表述该疾病的预后效果会很好,不用过分担心。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向患者讲明手术过程以及手术的必要性。为患者树立起自信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能够充分合作治疗;(2)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准备手术器械及相关物品,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儿童与老人的阑尾炎患者,做好液体的充分补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腹胀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对于可能感染的患者,要选择合理适当的抗菌药物在术前进行服用。手术室内空气及床铺进行紫外线消毒,且手术全程要进行无菌操作。此外,术前1天进食流食,术前8~12h禁止饮食,手术当天为了彻底清空患者的肠道应于清晨予以灌肠处理。控制腹内压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呼吸操的联系,戒烟,避免感染呼吸道。如患者存在咳嗽、便秘或是尿潴留等病症,应予以对症治疗。(3)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心率、呼吸。血压等),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进而诱发误吸,低流量吸氧。此外,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如有无渗血、包扎情况等,避免过紧的腹带阻碍切口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及呼吸阻力加重等。饮食护理:术后先行禁食1~2d待肛门排气后可少量流质饮食,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同时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防治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4]。引流管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管的相关情况,如引流管两端切口的连接情况、管腔的通畅与否等,避免折叠或压迫引流管。此外,注重引流液的性质,每日引流量<10mL。引流管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管的相关情况,如引流管两端切口的连接情况、管腔的通畅与否等,避免折叠或压迫引流管。此外,注重引流液的性质,每日引流量<10mL。疼痛护理:本病术后疼痛感较强,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因此,应着重加强疼痛护理。腹式呼吸时切口张力牵拉导致疼痛,可通过腹带固定降低切口的张力,同时嘱患者张口深呼吸,通过医患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可缓解疼痛[5]。如患者难以耐受,则予以适量的止痛药物。阑尾炎患者在术后会有疼痛反应,因此要对其进行疼痛护理干预。由于疼痛可能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睡眠质量不高,会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护理中,要给患者进行适当的镇痛、镇静药,另外应让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其心理负担。(4)切口护理 围术期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因其术前与术后都不可进食,营养不能正常供应,会引起隔下、肠间以及盆腔的感染率上升。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应在术后以过氧化氢溶液对切口进行清洗。若在术后,手术切口有跳痛感或涨痛感,体温不稳定,持续下降 2-3天或者先升高后下降,在此时应该考虑有切口感染的发生。处理需要扩大切口并清除异物,皮下置管引流,避免再次感染。当炎性渗出物减少,可改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药物,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 粪瘘与腹腔内出血均是由于结扎线脱落造成。而粪瘘也可能是在手术中因误伤肠管而致,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即可恢复;腹腔内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出现持续的高烧、腹胀、有中毒症状出现,多表示腹腔内有脓肿,需进行引流,给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各个量表评分进行记录、统计及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 )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该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阑尾炎发病时疼痛难忍,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其目的就是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但因阑尾与盲肠相连,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丰富,发挥免疫功能,患者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盲肠壁脓肿和粪瘘;而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反应了患者的手术疗效。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与术前解释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其合作意识,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且在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工作,采用上述指标评价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各项量表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VAS、SAS和SDS评分情况等,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兴红. 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02-603.

[2] 邵月香.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3,3(1):1283.

[3] 张宪丽. 阑尾炎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33-134.

[4] 王桂英. 手术治疗阑尾炎20例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20-21.

[5] 罗碧霞. 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400-401.

论文作者:唐月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唐月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