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两个民族在一块土地上

以巴冲突:两个民族在一块土地上

一、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社,邢文海[1](2021)在《巴以百年冲突的多视角解读——兼评《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文中提出冲突是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百年交往史的主线与基本特征。巴以自身因素与国际因素是国内外学界解读巴以冲突的传统视角。历史与宗教是解读巴以冲突的两个基本维度,民族叙事是新视角。无论是对一百余年来的巴以交往史,还是对两族冲突本身,巴以的民族叙事几乎都是迥异,甚至对立的。除此之外,也有从普通民众视角来解读巴以冲突,即着重考察普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体会与感受。迥异的民族叙事是巴以冲突的表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巴以两种民族主义的对立。迥异的民族叙事这一视角过于偏颇,也不完全符合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交往的历史事实与现实。从长远来看,两国方案仍为巴以冲突最可能的解决方案。

李晔梦[2](2014)在《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研究 ——以以色列“新历史学派”为视角》文中认为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犹太人在流散了1800多年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实现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理想。建国后的几十年间,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以色列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主导着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几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以色列国内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宗教与世俗的对立、东方犹太人与西方犹太人的分歧、犹太人与阿拉伯公民的矛盾以及不断升级的巴以冲突等使以色列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国内又形成了以右翼民族主义与宗教力量为代表的所谓“新犹太复国主义”,标志着以色列社会的右翼化、宗教化与极端化倾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一批激进的左翼历史学家通过对大量解密文献的研究和调查,率先对犹太复国主义提出种种质疑,从而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文化思潮,被称之为“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本文对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犹太复国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六日战争后以色列社会精神潮流的变化”、“新犹太复国主义的崛起”和“后现代主义对现存文化语境的挑战”四个方面研究了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第二章以“新历史学派”为切入点,介绍了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在史学界、文学界、艺术界以及新闻媒体等不同领域的表现。第三章归纳了后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观点,即对以色列国家合法性与官方历史阐释的修正;对犹太复国主义属性的颠覆性解读;对以色列国家性质及未来走向的质疑。第四章评价了后犹太复国主义的作用及其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后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由思想文化论争、意识形态讨论上升到政见分歧的综合性社会思潮,展现了以色列犹太知识分子的社会情怀,也给以色列社会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后犹太复国主义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域,推进了学术自由,促进了国家的世俗化与民主化进程。但也必须看到,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批判性大于建设性,某些主张过于激进且不切实际,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以色列社会的动荡性。后犹太复国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的长期交锋一方面显示出以色列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色列犹太阵营内部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田俊才[3](2012)在《从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与抵抗》审视巴以冲突》文中指出《文化与抵抗》是美国知名媒体人巴萨米安对爱德华.萨义德生前最后数年的系列访谈录,主题包含了反恐战争、巴以冲突等。此书被称为萨义德这位"巴勒斯坦之音"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本文从中梳理萨义德对巴以冲突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巴以冲突,寻找巴以和平之道。

严庆[4](2010)在《从冲突到整合 ——民族政治关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由族际政治关系、民族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构成的民族政治关系,深刻影响着多民族国家的内部政局和世界政治发展的大势,因而成为民族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着眼于民族政治关系的基本模式研究,以认知和研究民族冲突、民族整合为重点,旨在为防范、抑制和化解民族冲突,提高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治理效能提供一些思路。尽管民族这一群体可以表现为种族、族群、部族等具体族类形式,但这些族类群体在本质上都是稳定的人类利益共同体,这些群体又同时归属于不同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会进行群体利益的诉求与维护,每一个多民族国家也都承担着民族利益的分配与保障职能,诉求与维护民族利益、分配与保障民族利益都必须借助政治系统和政治力量。民族政治关系正是围绕族体利益形成的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围绕利益的独得和共享,民族政治关系呈现出冲突与整合两种基本模式。与冲突、整合模式相对应的民族政治行为是民族冲突和民族整合。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讲,应对民族冲突和维系民族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治理这一工程形影相随的两个方面,而应对民族冲突和维系民族整合的效能既受到国家所奉行的民族政治价值的影响,也受到国家运用民族治理技术能力的影响。论文主要运用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围绕族类群体的分类、民族冲突的概念、民族冲突的分类、民族冲突的原因、民族冲突的机制和民族冲突的过程进行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尤其综合运用族性与族群动员理论、集体行为理论和民族主义理论解读民族冲突,为深刻理解和认知民族冲突提供了新颖而宽泛的视域。此外,借助于民族群体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成果,更有助于理解民族冲突发生、发展的复杂、微妙与多变。论文在作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民族冲突相对应阐述了民族整合的概念、模式与实施策略。与民族冲突相反,民族整合是多民族国家中族际关系、族裔群体与国家关系的良好状态,表现为族际关系的和解、合作与友好,族裔群体与国家关系的合理、得当与和谐。进行族际关系、民族与国家结构关系的设定,进行内部的民族治理是当代主权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民族治理问题上国家必须有所作为。多民族国家有责任借助国家政权,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消除和化解不同民族围绕国家政治结构、经济利益、文化权利和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的冲突和矛盾,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论文从民族政治关系历时发展的角度指出民族整合是当代民族政治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单元型整合、融合型整合和分层性整合三种策略。论文结语部分对中、西民族整合进行了对比分析,藉此凸显中国民族治理的特色和中国民族政治理论的价值。论文的另一个特色体现在“技术性”研究方面。论文较为系统地将多民族国家应对冲突、维系整合的策略、技术和手段分别归纳为控制、吸纳、认同调控、民族政治参与、民族自治、隔离与分治、接触策略等7个方面,并分别界定概念,介绍实施细节,进行功能分析,辅之以个案解读,从服务于实践的角度,为人们呈示应对民族冲突、维系民族整合的“招式”。“技术性”研究以前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前面的理论研究为提出“技术性”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并提供了理论基础。虽受能力限制,但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既有研究成果,追求选题立意重要而实用、理论分析全面而深刻、技术研究具体而鲜活,一直是撰文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笔者刻意追求的特色。论文在民族冲突综合研究、民族整合的阐述以及关于族类群体划分、民族自治认知、民族主义分类、民族治理策略等方面也体现了一些研究新意和尝试性探讨,而充分利用外文文献、到印第安人保留地考查则拓宽了研究视角。

高占福[5](2001)在《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文中指出

二、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论文提纲范文)

(1)巴以百年冲突的多视角解读——兼评《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读巴以冲突的传统视角
    (一)历史与宗教因素
    (二)国际因素
        1.英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深度介入。
        2.中东地区大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介入。
二、迥异的民族叙事:巴以冲突阐释的新视角
    (一)对巴以百年交往的迥异叙事
    (二)对巴以冲突叙事的对立
三、普通民众视野下的巴以冲突
    (一)巴以普通民众看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和1967年“六·五”战争
    (二)占领下的普通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阿拉伯公民
四、余 论

(2)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研究 ——以以色列“新历史学派”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后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节 犹太复国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第二节 六日战争后以色列社会精神潮流的变化
    第三节 新犹太复国主义的崛起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对现存文化语境的挑战
第二章 “新历史学派”与后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新历史学派”的出现
    第二节 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后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 对国家合法性与官方历史阐释的修正
    第二节 对犹太复国主义属性的颠覆性解读
    第三节 对以色列国家性质及未来走向的质疑
第四章 后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社会
    第一节 对后犹太复国主义的评价
    第二节 后犹太复国主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从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与抵抗》审视巴以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一、萨义德思想的成长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萨义德关于巴以冲突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建议
三、萨义德作为知识分子的勇敢担当

(4)从冲突到整合 ——民族政治关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状况
        (二) 国外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状况
        (三) 关于"整合"与"民族整合"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与思路
        (一) 论文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价值及创新
第一章 民族冲突:民族政治关系的不和谐模式
    第一节 族类群体与民族政治关系
        一、族类群体的类型
        二、族际关系
        三、民族政治关系
    第二节 民族冲突的厘定
        一、冲突与民族冲突
        二、民族冲突的特点
        三、民族冲突的功能
    第三节 民族冲突的类型
        一、按冲突的主体划分
        二、按冲突的规模和强度划分
        三、民族冲突的主要研究视角
第二章 民族冲突的发生理论
    第一节 族群动员理论
        一、族性:可被感知的族群认同基础
        二、族群动员理论
        三、理解族群动员的四种理论
    第二节 集体行为理论
        一、群体行为研究
        二、特殊的群体行为——社会运动
        三、社会运动相关理论
    第三节 民族主义理论
        一、民族主义的形式与分类
        二、民族主义的本质
        三、冲突:公民民族主义与族群民族主义背向发展
第三章 民族冲突的诱因和机制
    第一节 引发民族冲突的原因
        一、民族心理路径的解释
        二、族群竞争的解释
        三、族裔民族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 民族冲突机制的构成
        一、族际冲突机制
        二、族类群体与国家冲突的机制
第四章 民族冲突的发生过程
    第一节 民族冲突的潜在阶段
        一、边界清晰化
        二、利益出现分歧
        三、主、客体闭合内聚
    第二节 民族冲突的发生阶段
        一、针对性的内部动员
        二、必要的准备
        三、出现"导火索"
    第三节 民族冲突的发展阶段
        一、双方的力量比较
        二、发展走向
        三、冲突的结果
第五章 应对冲突 维系整合(上)
    第一节 控制
        一、自上而下的强力
        二、控制的不同形式
        三、成与败的个案分析
    第二节 吸纳
        一、吸附精英的整合
        二、吸纳的个案
        三、审视吸纳
    第三节 认同调控
        一、民族认同与民族冲突
        二、民族认同的可调控性
        三、民族认同调控的实施
第六章 应对冲突 维系整合(下)
    第一节 民族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和民族政治参与
        二、民族政治参与的功能
        三、民族政治参与的个案
    第二节 民族自治
        一、不同程度民族自治权的赋予
        二、民族自治的类型
        三、民族自治的功能
    第三节 隔离与分治
        一、隔离的策略
        二、分治的功能
        三、个案的分析
    第四节 接触理论与公众的力量
        一、接触理论
        二、公众的力量
        三、桑德斯的主张
第七章 民族政治关系的整合模式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的整合
        一、整合
        二、民族政治关系的整合
        三、民族政治关系正步入整合的时代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
        一、作为民族治理的民族整合
        二、应然的民族整合
        三、民族整合的实施
    第三节 民族整合的范式
        一、单元型整合
        二、融合型整合
        三、分层型整合
结语
    一、中国:"自上而下"的整合
    二、西方:"自下而上"的整合
    三、民族整合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四、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 [1]巴以百年冲突的多视角解读——兼评《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J]. 陈天社,邢文海. 世界民族, 2021(02)
  • [2]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研究 ——以以色列“新历史学派”为视角[D]. 李晔梦.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03)
  • [3]从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与抵抗》审视巴以冲突[J]. 田俊才. 南昌高专学报, 2012(02)
  • [4]从冲突到整合 ——民族政治关系模式研究[D]. 严庆.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5]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J]. 高占福. 中国民族, 2001(01)

标签:;  ;  ;  ;  ;  

以巴冲突:两个民族在一块土地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