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41500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在中医针灸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和失语程度评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X2=9.7561,P=0.0017)。两组治疗前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程度评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与评级均得到改善,但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与评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急性脑卒中;失语症;临床价值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较高,并且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仍然会有较高的几率遗留后遗症,影响其预后效果[1]。失语症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受损严重,导致其不能正常与人进行沟通交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之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61.85±4.92)岁,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2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3~76岁,平均(61.79±4.68)岁,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19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智力障碍;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能积极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年龄在18~80范围之外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排除患者中因脑卒中而导致智力受损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有精神疾病史的情况;排除患者中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的情况。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于感觉性失语的患者选取其感觉区进行针灸治疗,运动型失语患者选取运动区进行针灸治疗,混合型失语患者则选取语言三区进行针灸治疗,同时选择内关、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急性针刺。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于不完全失语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记忆训练、听觉刺激训练和手势训练。记忆训练主要是将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训练对象,为患者展示相应的物品或文字后,让患者进行记忆,等待片刻后让患者对看到的事物进行回忆并叙述。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启发其对深刻的往事进行回忆,并根据其兴趣爱好循序渐进的引导,起到提升患者记忆力的作用;听觉刺激主要是采用声音对患者进行刺激,其中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音乐、电视和虫鸟鸣叫声等,或是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选择其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刺激其思维,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如为患者播放一段时间较短的朗诵,并准备存在一定差异的文本,让患者听完后选出正确的文本;手势训练主要是根据患者熟悉的手势动作,激发其理解能力,常见的方式为让患者模仿医护人员的相关动作。对于完全性失语的患者,要对其进行构音肌训练和发音训练。其中构音肌训练时先让患者进行深吸气,然后张大嘴并使用口腔呼气以带动声带,以此发出简单的声音。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主要是让患者尽量将舌头向外伸直,以速度由慢到快反复进行训练,不断通过伸缩运动让舌部功能得到提升,训练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冰块刺激患者口腔和嘴唇,让患者用舌尖舔两侧唇角和上下,并让其在口腔内进行舌头的旋转运动;发音训练应让患者从简单的元音音标开始,治疗人员为其示范相应的口型,让其进行模仿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进行齿音、爆破音和喉音的联系,让患者不断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指导其完成单词、词组和短句的发音,并且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患者进行训练,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日常简单用语;强化训练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给予其相应的刺激,强化患者的记忆力,并通过增加发音难度和句子长度等强化发音训练等。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分,对患者失语程度进行评级。疗效判定标准为: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提升90%及以上,失语程度等级上升2级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上升30%~89%,失语程度等级上升1~2级为有效;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上升30%以内且失语程度无等级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语言功能评分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完成,满分为200分,分值越高代表语言功能越好。失语程度评级以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3]为依据,分为0~5级,等级越高代表失语程度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疗效
表1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X2=9.7561,P=0.0017)。
3.讨论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其主要是因为患者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语言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发病后不仅会有语言功能的损害,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且会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4]。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一般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容易受到影响[5-6]。
康复训练时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治疗的常见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指导患者开展相应的语言功能训练,让其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根据临床实践,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包含对不完全失语患者的训练,对完全失语患者的训练和强化训练[7-9]。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从而让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能让患者的神经细胞形成新突触的速度得到提升,通过长时间反复训练能让患者的突触建立突触链,并促使其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从而让患者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得到提升,并对神经元起到更好地保护作用,加快残留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让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0-12]。本研究对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程度评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洪卓.心理结合语言康复在脑卒中后语言及心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1):1279-1281.
[2]刘晓丽.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41-142.
[3]童晓南.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2):107-110.
[4]肖建华,王立峰.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针刺、语言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症[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5):379-382.
[5]刘兢,刘渝册,马志辉,杨艳君,郑贺英,宋兆瑛,刘俊双.针刺不同腧穴组方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平行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3):19-21.
[6]范翠平.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7,31(5):1783-1784.
[7]蔡丽娇,陈锦秀,林润,等.徵调干预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抑郁及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3):12-15.
[8]刘金欢,陈军,谭子虎,等.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7):552-556.
[9]代欣,李继来,杜继臣.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66-67.
[10]谢瑛,刘惠林,吴春薇,等.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1):1011-1013.
[11]陈文莉,夏扬,杨玺,等.手动作观察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141-144.
[12]杨玲,郭耀光.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305-308,312.
论文作者:龚翠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患者论文; 失语症论文; 语言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