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道路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是我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把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教条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了政治路线上的拨敌反正。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党中央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兴办经济特区,大胆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并相继进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在实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然产生符合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在一次又一次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我们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关于这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这里仅从总体上作几点概述。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我们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解决主要矛盾就要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抓住加快发展生产力这个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因此,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偏离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为了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我国制定了外围渐进,中心突破,梯级推动的改革战略思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体说来,是沿着两条线从外围向中心发展的:一是地域线,从广东、福建开创特区,开放沿海城市,逐步到沿边、沿江,直到内陆地区的中心城市及腹地,目前还在向中心地带进军;二是体制线,从原计划体制的外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城市开放个体、私营经济,到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逐步向体制的中心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就实践过程看,在两线外围改革的同时,中心部位并非全然未动,但始终未达到大突破境界。这一方面是由于难易程度的差别和积累经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经济稳定、改革保全的绝对必需。但是,中心部分的最终突破是整个社会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十五年后的今天,时机终于成熟了,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立国之本,它规定和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防止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在一起的。首先是在内涵上具有依存性,互为存在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改革开放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现实道路,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鲜内容。其次是在运动机制上具有贯通性。两者的存在和运动又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再次是在实践上具有统一性,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上斜路。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四项基本原则也坚持不好。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总体规划。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总体规划: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革也包括对外开放,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进是为革除某些具体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中的弊端,为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它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然而,只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精神文明的配合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改革开放十五年的历史证明,中国走的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当代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济处于萧条或发展缓慢,中国的经济却持续快速增长。十五年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9%,其中1984-1988年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1.5%,1992年达到13.2%,1993年达到13%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政治安定,民族团结。我们已经看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展现出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阔道路和光辉前景。

标签:;  ;  ;  ;  ;  ;  

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