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课堂提问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提问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性来设计问题。有效提问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深层次思考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内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表明:高中生对一般物理教师的提问,认为有效的仅为56%。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概括为:

1.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提问反应迟缓,缺乏兴趣,处于消极等待状态。

2.教师提问缺乏艺术,有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有的问题太抽象、太大或者缺乏坡度,致使学生思维跟不上。

3.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可能的思维障碍估计不足,没有很好的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缺乏必要的问题情境创设,未能激发学生作深层的思考。

4.提问形式单一,不能灵活应变,没有针对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或没有及时改变提问方式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提问。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优化物理课堂提问,关键是启迪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深层次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在遵循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鼓励性原则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选准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例如新旧知识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疑难问题的地方。教师在提问前,既要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学生现有认识水平和可能的物理“先有观念”和思维障碍,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所问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多种多样;问题内容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认为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选择问点,例如学习摩擦力时,可针对学生以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这一观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提问分析和纠正。

二、区别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

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提问。例如:提问可分为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和思考”的创造型等等。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一点的学生,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四、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中上水平学生。另外,提问后选择答问对象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我的做法是:平时举手少者优先;欲举不举者,为激励其发言,也可优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动脑思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从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看出他们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不会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不当,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

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率低。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教学的进度来看,开始时,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可及时提问,引入课题;课中,当学生的物理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地加以提问,并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作必要的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思维的有效感性材料,以便及时排除思维障碍;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时,也应及时提问。从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答题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可根据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搬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我认为,要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和必要的反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四、引伸拓展,问在学生疑难处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支点。课堂提问在注意对象,选准时机、问点,设置坡度的同时,还要适当注意提问的层次,挖掘深度,引伸拓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设疑提问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讲重力加速度前,不少同学总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展开争论。然后设置这样的情境:取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将其中一张小纸揉成团,观察从同一高度下落的过程中,它们下落的快与慢。结果,质量轻的小纸先落地。如果将大纸揉成纸团,结果又是怎样呢?这就激起了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方法,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例如:“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比喻式”能帮助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层递式”能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解析。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使他们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优化物理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

标签:;  ;  ;  ;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