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担负着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重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浅谈五点看法。
一、找准契机,因势利导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生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编排,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特质。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纪念日》这一开放性单元,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模拟纪念活动。在谈纪念日这一环节,平日少语的陈小琦同学说自己最害怕过的节日是母亲节,因为她的母亲却离开了她,她再也没有向母亲表达爱的机会了。说到动情处,她忍不住抽泣了起来。多数同学投去了同情的目光,可是有个别同学却不以为然,他们无法体会到“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草儿”的酸楚。我捕捉到了这一瞬间,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母亲,珍惜生命”的教育。
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搜索生命从孕育到降生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每个生命都是个奇迹,感谢母亲孕育了我们。其次,让学生到户外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学生玩在兴头上的时候,我及时叫停。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老鹰吗?”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凶悍、凶残、强大等答案。师:“那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母鸡吗?”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弱小、柔弱。”师:“就是这么一只柔弱的母鸡,义无反顾地履行母亲的职责,凶猛的老鹰在因护子心切而变得异常勇猛的母鸡面前,也只好退避三尺,可见母爱的伟大。”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平时玩的游戏中竞蕴含着如此感人的母爱,从而激发了对母亲的热爱及感恩之情。
二、指导朗读,升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语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学生带进艺术世界中,使之情感上的获得共鸣,思想上得到升华。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写的是周总理逝世时,人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送别周总理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悲切、低沉、缓慢的语气,逐步感受对为人民服务一生的周总理的敬爱和悼念之情,从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熏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升华。
三、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通过创设情境,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从而受到良好品格的熏陶和教育。
如在教《詹天佑》一文时,教师分析完课文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话筒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后,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记者’,对大家进行采访!”我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当“小记者”采访时,大家纷纷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像詹天佑一样,不怕困难,好好学习。”“我从现在起就要学好各项本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这样,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收到的德育效果也是令人欣慰的。
四、习作指导,渗透德育
习作,是检查学生学以致用的一种最佳形式,亦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习作中渗透德育是很有必要的,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一》中安排看图作文,我在指导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人物”和“静物”两方面进行有序观察。接着让学生思考: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抓住女少先队员给老师送花前、送花时的心理活动展开想像,从而体会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抓住图中物品展开想像,从而感受到老师平时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作为学生应该尊敬和爱戴老师。这样,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
五、巧用媒体,激发情感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展,教学设备的更新,先进的电教、多媒体教学也给语文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准课文的动情点,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第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配乐播放地球景观,让学生边欣赏优美动听的旋律,边观看地球美丽壮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和自豪之感。教学第二部分时,教师播放人们破坏地球带来严重后果的录像: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森林植被毁坏、土地沙漠化……学生顿生惋惜之情与痛恨之感。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罗昌亮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30。
[2]韩丹红 寓教于学 悄然渗透——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
论文作者:孙清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之情论文; 纪念日论文; 母亲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