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研究论文_张培翔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研究论文_张培翔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增城分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美丽乡村的规划目标,并提出了美丽乡村的规划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目标,需与城乡规划现状要求进行结合,以此,来达成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价值。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成为了建设的主要内容。相比于城市的喧嚣,乡村生活更加质朴,也是很多人周末、假期放松的好去处。因此,解决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与一般的建设方案不同,乡村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美丽乡村的构建中需要完善基础设备、转变思想理念、实施统一规划,且不能破坏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

1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概述

1.1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目前我国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理念,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统筹乡村和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其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村民不断转变为城市居民;其次是促进城镇化建设中由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条件和质量的完善;最后一点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居民的整

体生活质量,以及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

1.2 美丽乡村

一方面,建设美丽乡村要不断促进乡村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带动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确保整体布局的合理化、乡村环境的整体提升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加强乡村景观的整体建设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全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

1.3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联系

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协调统一,共同统筹着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创新乡村发展模式,逐步消除城乡间的差距。同时,建设美丽乡村更易在城镇综合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而且建设美丽乡村也进一步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促进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的基本要求

2.1 人性化处理

这里主要指使村民参与,使村民受益。美丽乡村的主要居住人群为村民,美丽乡村面貌长期保持也需要村民维持,所以相关人员要做好人性化处理工作,使村民对乡村建设保持赞同认可态度。人性化处理具体可表现为满足人们需求,考虑人们心理感受,领导人员在规划工作中更是要做到和风细雨,杜绝强硬粗暴,另外相关人员还要深入群众,了解村民对农村建设的真实想法。

2.2 专业科学的规划

在美丽乡村规划中,要充分的利用专业科学的技术与理念,要落实到针对实际情况的因地制宜展开,避免规划闭门造车。要充分的考虑影响的各方面因素,积极收集一线工作资料,对实际情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提供规划措施。要充分的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技术、方法来辅助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地方情况特色做个性化处理,提升规划的适宜性。

2.3 生态优先

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切实做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向人们展示农村自然生态特点,以及人文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的特色来进行美丽乡村的宣传。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整合全部的资源,对于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幸福工程一起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改造,通过与不同发展项目间的结合,从而推动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策略

3.1 合理规划乡村住房建设

(1)我们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强化相关的管理,真正的方便农民日常生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规范乡村建设的秩序,从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维护村民的各项利益。以服务农民为根本目的,不断的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提高服务农民的质量。不断的结合农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建设规划设计方案。(2)不断加强城乡规划中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根据农民日常的真正需要进行相应的建设规划,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意义得到体现。对于占用土地进行建设时,必须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手续审批,从而使美丽乡村规划符合城乡规划的法律要求。

3.2 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文化作为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文化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乡村建设出的内涵也会各不相同,独具自身的特色。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乡村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我国乡村建设会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更加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要重视乡村文化的内在,对乡村各样的文化特色进行充分掌握,在规划乡村建设风格和整体布局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地理特点和文化特点,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

3.3 以人为本进行新型农村的发展规划

乡村建设最终就是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农业支撑。乡村建设就要充分的进行农民意见的采纳,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同主导的方式,进行农村建设。乡村规划之前通过进户走访或者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农民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理想及好办法。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农村主题模式的发展规划。乡村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民怨及纠纷的发生。只有实现了对村民合理诉求的满足,才能提升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4 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升农村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并且发展循环农业,从而降低乡村废弃物的排放量。所以,根据乡村所处的实际区域,开展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转化现有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实现将农村资源变废为宝,避免对于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等。为此,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农村环保力量的投入,通过提升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来为美丽乡村规划进行保驾护航,真正的让农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5 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对于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要深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改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现有的农村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发掘其中蕴藏的巨大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价值,避免了发展农村经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我们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的进行村民广播等,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村民的意识中,使其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问题。(2)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环保机制,通过明确责任,使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工作重要性,从而为建设美丽乡村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通过使用环保材料来扩大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让农民真正了解到什么时绿色发展理念。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应该立足于农村的发展现状,以保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合理规划乡村的建设布局,积极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此来实现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窦宗隽.基于生态文明的城乡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6-7.

[2]崔丽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探析[J].现代园艺,2019(12):56-57.

[3]范琪,陈加乐.城乡规划中节能环保理念与实践的运用研究[J].节能与环保,2019(05):83-84.

论文作者:张培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研究论文_张培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