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论文_潘顺华

潘顺华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原因。方法:以我院1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液并依据存储温度(常温、4℃冷藏)、放置时间(即刻、2h、4h)、采血方法(稀释器、微量加样器、Hb吸管)处理样本,观察比较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4℃冷藏下的样本PLT、Hb检验结果高于常温下保存;样本放置2h、4h后,WBC明显降低,RBC、PLT、Hb明显增高;稀释器、微量加样器采血检验结果差异不大(P>0.05),但Hb吸管采血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结论:样本存储温度、放置时间、采血方法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加强质量控制。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374-02

血常规检验是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效果的评价[1]。因此,提高检验质量成为检验人员的重要职责。本文对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血常规检验病例,共计患者100例。包括男性56例(56.0%),女性44例(44.0%);年龄位于28~75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52.6±3.3)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8例、皮肤过敏22例、骨折15例、胃肠道疾病27例、血液系统疾病10例、其它8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血液检验学》[2],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等。

1.3 研究方法

患者均按照规范流程采集静脉血液5ml,加入EDTA-K进行抗凝处理,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由美国GE公司提供。依据存储温度(常温、4℃冷藏)、放置时间(即刻、2h、4h)、采血方法(稀释器、微量加样器、Hb吸管)等因素,分别处理血液样本,并观察比较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存储温度影响

结果显示,4℃冷藏下的样本PLT、Hb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常温下保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对于疾病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是正确判断患者临床表现的参考依据[3]。本次研究中,针对血常规检验工作,分别以样本存储温度、放置时间、采血方法为变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于常温下存储样本,会降低PLT、Hb的检验结果;样本放置时间越长,WBC水平降低越明显,RBC、PLT、Hb水平增高越明显;使用Hb吸管进行采血,检验结果会发生改变。

针对于此,提示医护人员从患者自身因素、检验因素、仪器/试剂因素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举例来说,采血前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精神状态、用药情况、饮食情况等;护士严格按照规范流程采血、保存样本、及时送检,检验人员做好室间质控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选用合适的试剂完成检验操作等[4]。

综上所述,样本存储温度、放置时间、采血方法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加强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史晶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03):636-637.

[2]陈方平,覃西.血液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05(14):130.

[3]周凤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 (08):182,184.

[4]马萍.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医药前沿,2015, 05(33): 143-144.

论文作者:潘顺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论文_潘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