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盘锦市妇女儿童医院 124000;2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122000
【关键词】网球肘,恢刺,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20-01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无力,并逐渐加重,以致出现上肢功能障碍,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该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慢性积累性损伤所致,临床多采用局部封闭、理疗、推拿等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笔者采用针灸恢刺加灸法治疗本病3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做对照观察,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针灸门诊患者,按初诊次序随机分为2组,病例中如出现治疗脱落,仍按随机次序补足。治疗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29~57岁,病程15天~1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6~55岁,病程10天~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⑴有肘部损伤病史。⑵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做拧衣服、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重。⑶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肱桡关节间隙处、尺环状韧带处压痛明显。⑷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⑸ X线检查无异常。
2.疗效分析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采用恢刺加灸治疗 取穴:阿是穴(局部明显压痛点)、患侧曲池、手三里、肘髎。
恢刺法:患者屈肘约90°,取0.35mm×40mm毫针,取上穴直刺进针,行针得气后,提至皮下,再向痛点或筋肉痉挛处刺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至疼痛或痉挛缓解后,留针20分钟。
灸法: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压痛点部位,距离皮肤约25mm~35mm进行施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疗程:2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2个疗程统计疗效。
2.1.2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取阿是穴(局部明显压痛点)、患侧曲池、手三里、肘髎、对侧阳陵泉。取0.35mm×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期间15min再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2个疗程统计疗效。
2.2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治愈:疼痛及压痛点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改善。
2.3结果
表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3.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慢性劳损及牵扯引起的,尤其是桡侧伸腕短肌至为重要。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改变是典型的末端病改变。其过程是由于肌肉的过度活动,在早期引起腱下间隙内组织水肿,随之是纤维性渗出,并开始血管增生及粘连形成。伸肌用力收缩时,粘连撕裂引起肉芽组织的反应性增殖,渐充满腱下间隙。间隙的容积减少,更易因机械刺激而出现外上髁炎的特有症状[2]。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筋痹、痛痹范畴。《济生方·痹》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证的发生主要是在局部劳损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恢刺,是《灵枢·官针》中十二刺之一,“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进行针刺的一种技术方法。针灸恢刺能加强局部肌收缩蛋白的聚合、组装、合成等合成代谢过程[3],松解粘连的组织,使局部筋膜紧张缓解,组织内压力减轻,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灵枢·经筋》“以痛为腧”,在压痛明显部位施以艾灸治疗,可增强局部经络感传效应,通过热能效应对生物机体的作用,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生理代谢,使局部产生良性的生理反应。两者配合共达温经通络、袪风散寒、舒筋缓急之功效,使气血调和,功能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190.
[2]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666.
[3]卢鼎厚,樊景禹,屈竹青,等.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收缩结构变化影响和免疫电镜研究.体育科学[J],1992,6:47-51.
论文作者:孟丽1, 王海丰2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肱骨论文; 压痛论文; 疗效论文; 局部论文; 疗程论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论文; 疼痛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