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惠芳[1]2002年在《烯效唑对小麦分蘖成穗生理和籽粒品质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绵阳26为供试材料,试验研究了不同烯效唑拌种浓度(0、10、20、40mg/kg)对不同播种密度(90、180、270×104、hm~2)下小麦分蘖成穗生理、籽粒品质的调节,对分蘖成穗过程分蘖节中的内源激素(1AA、GA_3、ZT、ABA)、可溶性糖、全氮的影响;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组分,沉降值、吸水率等粉质参数的效应,结果表明: 1、烯效唑处理后,分蘖前期(出苗后50天之内)低节位分蘖特别是第1、第2分蘖的发生加快,烯效唑浓度越高,达到最大分蘖速度的时间越早;分蘖后期(出苗后50天之后)分蘖速度减慢,高浓度B3(40mg/kg)的分蘖速度比B2、B1及BO提早10d。烯效唑提高了孕穗后期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穗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多,其中以B2(20mg/kg)最优,从而增大了后期的库容。 2、烯效唑处理后,分蘖节IAA的含量减少,ZT含量提高,因而有利于分蘖的发生;GA_3含量为前期降低后期升高;ABA含量则显着低于对照;IAA/ZT比值明显降低,且以分蘖盛期降低幅度最大,分蘖后期进入两极分化IAA/ZT比值持续上升,因此对分蘖早发生、多发生进而提高成穗率有很好的效果;整个分蘖过程中,IAA/ABA、ZT/ABA、GA_3/ABA比值均高于对照。 3、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分蘖节、叶片、茎杆和穗中的全氮含量和分蘖节中的糖含量。分蘖初期的糖氮比值升高,分蘖期至拔节期的糖氮比值降低。烯效唑对氮代谢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糖代谢。烯效唑浓度加大,氮代谢增强;烯效唑提高了成熟期茎、叶、穗中的含氮量,且对主茎的效应大于分蘖。 4、烯效唑对小麦生育后期冠层叶叶面积、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有显着提高作用,从而增强了小麦的发育优势;另一方面,烯效唑使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对密度的适应范围增大,表明烯效唑保证了较高密度下小麦增产的物质供应。 5、烯效唑处理对小麦有显着增产作用,以20mg/kg为佳。主要在于烯效唑处理促进了分蘖成穗和增加了群体有效穗数,在一定基本苗和穗数范围内,弥补了穗数增加带来的穗粒数、粒重负增长,烯效唑对千粒重也有一定提高。 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加效应加大;同时改善了蛋白质组分,提高了清蛋白、球蛋白及其两者之和以及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及其两者之和,对清蛋白、球蛋白及其两者之和以B2的效果最好,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及其两者之和是随浓度的升高效应增大,烯效唑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及其两者之和的增效作用更大。 7、烯效哩处理对小麦面粉的粉质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了面粉的加工品 质。主要在于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团断 裂时间的提高和软化度、公差指数的降低,最终使评价值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哇处理后在较大基本苗群体条件下,不仅能获得高产,而 且可有效改善品质,说明烯效哇在协调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上具有显着的优势。烯效 哩拌种提高分荚成穗率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了分蔡节内的激素平衡和碳氮代谢;后期 通过增加冠层叶面积、提高净光合速率和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输,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
杨文钰[2]2002年在《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调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1999~2001年度的“不同品种条件下烯效唑的效应研究”、“烯效唑对小麦幼苗期物质转化的影响及与壮苗的关系”、“烯效唑与密度对小麦的效应研究”和“烯效唑与施氮量对小麦的效应研究”,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形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明确了烯效唑干拌种增产的生理基础,并形成了烯效唑拌种的应用技术。结论如下: 1 烯效唑拌种后的形态效应 1.1烯效唑拌种形成了健壮的苗期长相 1.1.1烯效唑拌种延缓了地上部生长 烯效唑处理后,使苗期叶片、叶鞘变短,叶片变宽,叶面积减小,叶片比叶重提高,降低了苗期株高,其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生育进程而减弱;前期单株绿色叶面积低于对照,分蘖盛期接近对照,拔节期超过对照;幼苗出叶速度加快,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加,同时间的总叶数增多,3叶定长时间比对照早1~2d。 1.1.2烯效唑拌种促进了分蘖的早生快发 烯效唑处理后,分蘖发生时间提早1个叶龄,开始分蘖的蘖位为胚芽鞘;使分蘖前期(出苗后50d之内)的分蘖速度加快,烯效唑浓度越高,最大分蘖速度时间出现越早;分蘖期间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群体茎蘖数高于对照,提前10d达到或接近茎蘖峰值。 1.1.3烯效唑拌种促进了根系的生长 烯效唑处理后,除根长受到抑制外,增加了单株根数和根重,提高了长度根冠比和重量根冠比。 1.2烯效唑拌种形成了源大库足的后期长相 1.2.1烯效唑促进了小麦后期叶片的生长 烯效唑处理后, 旗叶和倒2叶变长,叶面积增大,比叶重提高,增大了植株冠层(旗叶+倒2叶)叶面积,最适浓度为20mg/kg;提高了后期单株绿色叶面积,浓度以20mg/kg为佳。 1.2.2烯效唑促进了小麦后期根系生长 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后期单株根系鲜重,使孕穗至灌浆有较大的根量。 1.2.3烯效唑促进了后期大库容的形成 烯效唑提高了孕穗后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穗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多,后期植株高度略有降低,减小了倒伏的可能性;烯效唑使穗粒数增多,单位面积的粒数容量提高。-2-杨文锭 烯效哇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调节机理研究2 烯效哩拌种后的生理变化2*烯效陛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平衡二.1.l烯效哇处理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GA含量降低,ABA含量为前期降低后期提高,**/*SA降低:胚芽中 口A和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和 ZT含量提高,GA/ABA、IAA/ABA、GA亿T比值减小;胚根中GA含量、IAA含量降低,ZT含量减少,ABA含量为前期低于后期高于对照,GA/ABA、IAA/ABA、ZT/ABA、GA厄T比值减小。2.!二烯效哇处理后,分荚节中的IAA含量为分菜期低于拔节后高于对照,ZT含量为分菜期高于拔节后同丁或高于对照,GA含量为分菜期低于拔节后与对照的差异减小,ASA 含量分蔡期极低拔节后低于对照:IAA辽T 比值降低,以分莱盛期降低幅度最大;分菜进入两极分化后,IAA/ZT接近或超过对照,GA/ABA和 ZT/ABA比值高于对照。2.2烯效陛改善了小麦幼苗阶段的生理特性2.2.l 烯效哇改善了糖氮代谢 烯效哇处理后,h-胸昔掺入量增多,DNA的修复和复制加快,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氮含量下降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其效应以 20mg/kg为佳;烯效哇处理使幼苗期 a-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降解缓慢,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延长了胚乳对幼苗的碳水化合物供应时间,其效应随烯效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出苗后,烯效哇处理提高了根、分羹节和叶的糖氮含量,使幼苗和分桑初期的糖氮比值升高,而分桑盛期至拔节期的糖氮比值降低。2.22 烯效哇提高了叶片的同化功能,改善了同化产物的分配 烯效哩处理抑制了3叶核糖该酸酶活性,使SOD、CAT、ApX活性增强,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A含量,减缓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位3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提高,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向外输出速率较高;提高了叶片的CO;同比能力,’t同化产物向根系和分羹分配比例增加。2.2.3 烯效哇提高了根系吸收功能 烯效哇处理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强了对’中的吸收功能,分配给分孽的比例增加。二.3 烯效畦改善了小麦孕穗后的生理特性2.3.l 烯效哇促进了糖氮代谢 烯效哇处理提高了根、叶片、分葵节中的氮含量和糖含量:叶片和分菜节的糖氮比值低于对照,烯效;哇浓度加人,氮代谢增强:根系的糖氮比值高于对照,以B3(Z0m旮咤)的效应最大:烯效哇提高了成熟期茎、叶、穗中的氮含量,对主茎的效应大于分瑟。2.3.2 烯效哇延缓了叶片衰老,改善了同化产物的生产和分配 烯效吟处理抑制了旗叶核糖核酸酶活性,SOD、CAT、APX活性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MD八含量降低,减缓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厂降;提高了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向外输出速率较高,以较低浓度的 BZ、B3(10~20mghg)的效果为好;烯效l哇提高了后期叶片 CO。同化能力和各器官中的’t同化产物,分荚盛期和灌浆中期的‘t同化产物向根系和穗分配的比
谷增辉[3]2018年在《烯效唑对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烯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能调节小麦生长,且具有改善小麦生理特性,减轻小麦逆境胁迫下受伤害的优点。因此,本文作者阐述了烯效唑调控下小麦的生理生态响应,并探讨了烯效唑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合理利用烯效唑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余松烈, 杨文钰, 史春余, 岳寿松[4]2009年在《激发作物植株活力、改变植株生理机制的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所介绍的激发小麦等作物植株活力、改变植株生理机制的栽培技术是另一种范畴的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方法刺激植株,激发植株活力,促进植株内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酶、激素、蛋白质等的变化,改变其质量和含量,增加其活性等,在同样条件下,比对照植株能更好地利用和同化外界条件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而达到高产、优质和符合需要的目的。
李金霞[5]2010年在《不同叶龄化控措施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和叶片细胞形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不同叶龄期的化控措施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和不同叶位叶片叶肉细胞形态的影响,2008-2009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以冬小麦品种‘冀5265’为材料,研究了在冬小麦冬前1叶龄、2叶龄、3叶龄,春生2叶龄、4叶龄、6叶龄分别喷施常规和加倍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烯效唑、麦巨金、麦业丰)后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和不同叶位细胞形态的影响。本试验的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期常规浓度的调节剂处理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先抑后促的现象。加倍浓度后不同叶龄期的调节剂处理与常规浓度下相似。不同叶龄期的调节剂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在孕穗期达到高峰期,其中春生2、4、6叶期4种生长调节剂加倍浓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开花后20天仍保续在4以上。不同叶龄期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总茎数的变化各不相同,冬前2叶期常规浓度多效唑处理和冬前3叶期加倍浓度烯效唑处理成熟期的穗数最高。2 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在春生2、4、6叶期处理,都有降低株高的作用,但显着缩短的节间有所不同。春生2叶期处理后,基部的第1、2节间长度比对照显着缩短,第3、4节间与对照的差异一般不显着,而第5(穗下)节间显着长于对照。4叶期处理第1、2节间均短于对照,第5节间均长于对照。6叶期常规浓度处理主茎各节间的变化不明显,加倍浓度处理后第1~3节间变化不明显,第4节间均比对照显着缩短,第5节间都比对照增长,即对上部2个节间起到前抑后促的作用。2种浓度的4种调节剂春生2叶期和4叶期处理后,基部节间直径都有所增大,但只有个别处理增加显着,春生6叶期处理后基部节间直径的变化不显着。综合看来,春2、4、6叶期4种调节剂处理都分别对以后定型的节间长度起到了前抑后促的作用,但2、4叶处理基部节间缩短显着,尤其是2叶期处理有利于形成基部节间短粗,顶部节间长的有利株型。在4种调节剂中,多效唑处理节间缩短最为显着。3不同叶龄期的调节剂处理后,小麦的旗叶功能期延长,灌浆后期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且持续的时间延长。4春生2叶期处理,常规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对第4叶位细胞影响较大,加倍浓度处理对第3、4叶片细胞影响较大。春生4叶期处理,常规浓度下对第5叶叶肉细胞影响不明显,对第6叶位叶肉细胞影响较大的是麦业丰。加倍浓度的烯效唑、麦业丰和麦巨金处理对第5叶叶肉细胞的影响显着较大。而对第6叶位叶肉细胞影响最大的是烯效唑和麦业丰。春生6叶处理仅对第6位叶片细胞有影响,常规浓度的麦巨金处理和加倍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叶肉细胞平均环数较对照明显增加。5春生2叶期处理,常规浓度下不同叶位细胞的长度影响较小,麦业丰处理后宽度明显变窄。加倍浓度后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细胞的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烯效唑和多效唑、麦巨金处理宽度变窄。春生4叶处理,常规浓度下对5叶位细胞长度影响不明显,麦业丰和麦巨金处理后宽度明显变窄。加倍浓度后,细胞长度变化不大,烯效唑和麦业丰处理后细胞宽度均变窄。对6叶位细胞的影响,常规浓度下麦巨金处理的细胞长度和宽度均比对照明显变小。加倍浓度后,仅多效唑处理后细胞的长度变短,烯效唑和多效唑、麦业丰处理后细胞宽度都明显变窄。春生6叶的4种调节剂处理后小麦旗叶叶肉细胞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小,尤以宽度的减小更为明显。常规浓度下,麦巨金处理的细胞宽度与对照及其它调节剂处理相比显着变窄。加倍浓度下,多效唑处理的细胞长度和宽度与对照及其它调节剂处理相比显着变小。6春生2叶期处理对冬小麦旗叶厚度影响较小,仅加倍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旗叶叶片厚度显着增加。春生4叶期常规浓度的多效唑、麦巨金、麦业丰处理后旗叶叶片厚度显着增,而加倍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旗叶叶片厚度都显着增加。春生6叶期4种调节剂的处理,常规和加倍浓度处理都使旗叶厚度增加,且与对照叶片厚度差异显着或极显着。7 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子粒产量,受到3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冬前1、2、3叶期常规浓度和2、3叶期加倍浓度烯效唑处理,以及2、3叶期常规浓度麦业丰处理的产量,显着高于对照的产量。春生2、4、6叶期2种浓度的麦巨金处理都表现增产,而且除春6叶期加倍处理以外均差异显着。春生6叶期2种浓度的麦业丰处理都显着增产。春2叶期常规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春2、6叶期加倍浓度的烯效唑和多效唑处理均显着增产。因此,虽然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节剂都对降低株高,尤其是促进基部节间短促,形成较好的株型有一定作用,但结合以上产量表现可以认为,在冬前发生旺长等情况需要应用调节剂时,以在2、3叶期施用烯效唑或推荐浓度的麦巨金为宜。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防止倒伏为目标时,以在春生2叶期采用烯效唑、多效唑和麦巨金处理为宜。但在春4叶以后仍表现旺长时,仍可以采用生长调节剂进行应急性处理。
汤海军[6]2005年在《化学调控对作物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制约广大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两个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对二者进行调控,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目的,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生产目的(简称化控栽培),为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有效手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化学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被认为是21 世纪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的新技术之一。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作物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协调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水分及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高作物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提供有效的化学调控技术和方法。获得的主要结论包括:(1)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化控调节剂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调节剂浸种可不同程度提高农大108和陕单902 两个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干物重,其中不同品种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室内培养试验中农大108幼苗干物重提高幅度为5.02%~40.83%,陕单902 为0.15%~33.14%;不同化控调节剂相比,赤霉素(GA)有利于增加玉米幼苗的高度,而硫酸锌和矮壮素(CCC)有利于玉米幼苗茎粗的增加。土培试验中,农大108 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幅度为3.99%~19.66%。与对照相比,农大108 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为3.68%~19.47%,陕单902 的最高提高幅度为17.12%。(2)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化学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使用化学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着影响,但却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株高和壮苗系数。使用化学物质浸种还增加了玉米幼苗的生物量,且水分胁迫下幼苗干重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水分胁迫下使用化学物质浸种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总根长,其中中度水分胁迫(ψs=-0.4MPa)根长的增加幅度高于轻度水分胁迫(ψs=-0.2MPa),前者增加的幅度为5.01%~50.83%,后者为0.32%~23.38%。与其他处理相比,水分胁迫下CCC+ZnSO4处理的玉米幼苗的根长、根系干重和壮苗系数均较高,说明利用CCC+ZnSO4处理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玉米壮苗的突出作用。 (3)通过室内培养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矮壮素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表明,低浓度矮壮素(≤10.0g/kg)处理提高了小偃22 和陕229 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及根的干重,高
马艳华[7]2009年在《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喷施,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的影响。本实验对黑麦草生长、根系发育状况、水分代谢、抗性生理和调控机理等做了一系列研究,表明烯效唑处理对黑麦草生长和抗逆性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喷施烯效唑处理黑麦草植株株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株叶片数增多,叶片宽度及植株分蘖数增加,根重、根长显着增加,其中喷施烯效唑40mg/L的处理组根冠比变化最大为对照的1.26倍。通过烯效唑处理使黑麦草株高降低、根重增加的结果,说明该抑制剂具有抑上促下的作用。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各处理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同化能力增强,提高了有机物质的积累能力;蒸散失水量减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升高;而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减少,电解质外渗率降低,以上指标均反映了黑麦草抗旱性的提高。而当浓度增加至80mg/L过度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减少了根吸收水分的范围和深度,反而降低黑麦草的抗旱性。因此,在黑麦草生长时期叶片喷施40mg/L的烯效唑,可以提高黑麦草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旱性,对草坪节水灌溉有重要意义。
易书佳[8]2014年在《细胞分裂素与甲哌鎓、烯效唑混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易受到低温、病害、倒伏等危害从而降低产量,为保证水稻高产稳产,人们研究利用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及抗逆性,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施混配不同促进型和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不同时期各混配调节剂对水稻形态、抗倒伏、抗逆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药剂能够较好的控制水稻株高及水稻倒二节茎长,水稻拔节期喷施矮化效果优于分蘖期喷施药剂;拔节期喷施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98%甲哌翁60.60g/hm2,更容易影响水稻茎粗。在水稻分蘖期喷施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能够增加茎秆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并有效提高水稻茎秆抗折力,达118.00%。2、98%细胞分裂素15.15g/hm2+98%甲哌鎓30.30g/hm2和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98%甲哌鎓60.60g/hm2能够快速提高水稻体内保护酶活性,增加叶片糖含量;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在施药后能够持久增加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和糖含量。3、分蘖期施药对水稻穗长、穗粒数增长显着。拔节期施药产生的空瘪粒数明显低于分蘖期。98%细胞分裂素15.15g/hm2+98%甲哌鎓30.30g/hm2和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在不同时期喷施对产量效果影响不大;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98%甲哌鎓60.60g/hm2混配在不同时期喷施对产量影响差异显着,分蘖期喷施药剂明显优于拔节期。4、叶面喷施98%细胞分裂素15.15g/hm2甲哌鎓30.30g/hm2和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98%甲哌鎓60.60g/hm2能够迅速降低水稻株高,增加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纤维素含量;迅速提高水稻保护酶活性,增加糖含量;有效增长穗长、穗粒数并提高产量。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和98%细胞分裂素15.15g/hm2+5%烯效唑乳油300mL/hm2药效较持久能够持续降低水稻株高、缩短茎倒二节长度,增加茎秆抗折力、茎秆木质素含量;持续增加水稻保护酶活性;有效降低空瘪率、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重并提高产量。5、叶面喷施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98%甲哌鎓60.60g/hm2和98%细胞分裂素30.30g/hm2+5%烯效唑乳油150mL/hm2对水稻株高、倒二节茎长、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化学成分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糖含量、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为稳定且表现良好,并提高产量。
董兆勇[9]2002年在《S_(3307)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小麦品种绵阳2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烯效唑(S_(3307))(0、10、20、40mg/kg)拌种和氮肥基施(90、180、270kg/hm~2)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调控。其结果表明: 1.烯效唑(S_(3307))处理控上促下,促进分蘖与根系的生长,形成具健壮发达根系的壮苗,同时又具有控前促后的作用,显着或极显着降低了中下部叶片的叶面积和主茎总叶面积,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减弱,但促蘖作用增强;烯效唑(S_(3307))对主茎叶片的抑制效应至倒二叶发生逆转,倒二叶、旗叶叶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烯效唑(S_(3307))处理除叁叶期对根鲜重有所抑制外,其余各时期根鲜重处理均大于对照。 2.烯效唑(3307)处理显着提高了分蘖盛期和灌浆中期单株~(32)P的吸收活度和分蘖的~(32)P分配比例;灌浆中期中(20-40cm)下层(40-100cm)根系吸收的~(32)P及对穗部的贡献超过了上层根(0-20cm),烯效唑(S_(3307))处理中下层根系吸收的~(32)p分配至叶片中的绝对量大而且比例高,中下层根系成为主要功能根系;S_(3307)处理提高了穗部及功能叶片的~(32)p分配比例。 3.烯效唑(S_(3307))处理促进了CO_2同化作用,并增加~(14)CO_2同化物向穗部及根部的运输。分蘖盛期标记48小时后分配至分蘖叶+分蘖鞘、分蘖节的~(14)CO_2同化物显着大于对照,分配至根系的~(14)CO_2同化物处理极显着高于对照,分配至主茎的同化物S_(3307)处理小于对照;苗期光合产物在成熟期的再分配,主要分布在根部及中下部茎节及叶中,而分配至穗及上部叶片处理大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而分蘖中的同化物S_(3307)处理显着大于对照,根系中的同化物S_(3307)处理极显着大于对照。灌浆中期S_(3307)处理滞留于叶片中的~(14)CO_2同化物低于对照,而分配至穗、分蘖、根尤其是中下层根系的比例高于对照。 4.烯效唑(S_(3307))处理对开花后植株衰老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S_(3307)能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主要表现在:延长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缓降期,推迟了根系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氮量的速降期。提高了籽粒建成阶段和线性增重阶段根和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衰老期间的根系和旗叶SOD活性;烯效唑(S_(3307))对快速衰老期的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膜质过氧化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烯效唑(S_(3307))处理增加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延长籽粒线性增重阶段持续时间,即延长了籽粒灌浆期,显着提高粒重和籽粒产量。 6.烯效!哗(S;;;;;。)提高了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且随烯效哗 (S;。;;;)浓度的增加而加大;烯效哗(S。;;;。)改善了小麦面粉的粉质仪指标,提高了面粉的加工品质。主要是提高了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团断裂时间,降低了软化度和公差指数,使综合评价值提高。
王宝玉[10]2016年在《分裂素·烯效乳油对水稻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倒伏使水稻枯萎,千粒重下降,空秕率增多,种皮变厚,导致稻米品质变差,田间损耗率高,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试验,加工出符合乳油制剂要求的2种有效成分的分裂素·烯效乳油X和Y,在水稻分蘖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该制剂,研究其对水稻生理指标、抗倒伏,抗逆性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分裂素·烯效乳油X和分裂素·烯效乳油Y 2250 mL·hm~(-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体内保护酶活性,分裂素·烯效乳油X 1500 mL·hm~(-2)处理对于水稻体内同化物含量提高效果最显着。2.水稻植株高度与茎基部第叁节茎长呈正相关趋势,分裂素·烯效乳油X 2250 mL·hm~(-2)与分裂素·烯效乳油Y 750 mL·hm~(-2)矮化程度相当,分裂素·烯效乳油Y 2250 mL·hm~(-2)对茎基部第叁节缩短程度最高,优于分裂素·烯效乳油X各处理。3.分裂素·烯效乳油X 1500 mL·hm~(-2)对于抗折力的增强效果最显着,分裂素·烯效乳油Y 1500mL·hm~(-2)对于表皮穿刺力的增强效果最显着。4.分裂素·烯效乳油Y 750 mL·hm~(-2)处理对于穗长、有效穗数增加效果最显着,实粒数增加最多。分裂素·烯效乳油X 1500 mL·hm~(-2)处理千粒重最高,穗粒数最多,分裂素·烯效乳油X 2250 mL·hm~(-2)处理与分裂素·烯效乳油Y 750 mL·hm~(-2)处理千粒重增加幅度相当。分裂素·烯效乳油X 1500mL·hm~(-2)和分裂素·烯效乳油Y 2250 m L·hm~(-2)喷施于水稻叶片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体内保护酶活性,分裂素·烯效乳油Y 2250 mL·hm~(-2)缩短茎基部第叁节最好,分裂素·烯效乳油Y 750 mL·hm~(-2)处理可有效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烯效唑对小麦分蘖成穗生理和籽粒品质的调控研究[D]. 韩惠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02
[2]. 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调节机理研究[D]. 杨文钰. 山东农业大学. 2002
[3]. 烯效唑对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J]. 谷增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4]. 激发作物植株活力、改变植株生理机制的栽培技术研究[J]. 余松烈, 杨文钰, 史春余, 岳寿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5]. 不同叶龄化控措施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和叶片细胞形态的影响[D]. 李金霞.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6]. 化学调控对作物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 汤海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7]. 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马艳华. 兰州大学. 2009
[8]. 细胞分裂素与甲哌鎓、烯效唑混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D]. 易书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
[9]. S_(3307)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调控研究[D]. 董兆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02
[10]. 分裂素·烯效乳油对水稻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D]. 王宝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