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论文_于晋云 赵娟

于晋云 赵 娟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 山西 048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脑血管意外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用药的基础之上采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如进行降压、促进神经代谢、扩张血管、脱水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疗效(93.9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常规治疗相比较,在用药基础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更好,且相对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康复疗法;脑血管意外;偏瘫;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44-02

脑血管意外[1]是因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栓塞或出血,进而引起的脑缺血或颅内压增高出现的血管意外,主要表现为偏瘫、口眼歪斜、失语、严重者头痛剧烈、呕吐、意识障碍一系列症候群,中医称之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可分为: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局部脑功能的突然缺失.大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因为该病的病期较长,需要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家人带来了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我院6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能够有效的促进恢复患者肢体随意运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针灸科、康复科脑血管意外偏瘫患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男性患者21 例,女性12例,年龄23-83岁,平均52.12±0.8岁;观察组32例,男性患者22 例,女性10例,年龄21-82岁,平均53.15±0.4岁.均经CT等确诊为脑血管意外,且均在发病后出现了肢体的偏瘫.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35例;脑梗塞27例,脑出血38例.其中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1.2.1 针灸方法:观察组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针灸法[3]:以头皮针和患侧体位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天鼎、合谷、环跳、足三里、肩骼、手三里、伏兔、风市、阳陵泉、三阴交等. 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隔1天.治疗5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2 康复疗法:康复运动疗法[2]又称为治疗性运动,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康复治疗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多的手段.康复疗法分为:①急性期康复治疗: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措施应早期介入,但不影响临床抢救;②恢复期治疗:分为软瘫期[4]、痉挛期和改善期,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主要以改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平衡步态及日常活动功能训练.初期及软瘫期:七天以内,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开始进行临床康复治疗.初期体操:交叉上举、捏挤患手、健手梳头、环绕洗脸、健手击拍、半桥运动、抗阻夹腿、直腿抬高、翘腿摆动、手足相触、呼吸练习,健足敲膝,共12节.部分患者在中期2~3 个月内会出现明显的肌痉挛,可先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采用中级体操:单腿半桥、对角击拳、合掌夹肘、耸肩运动、翘腿运动、搭肩上举、左右摆髋、夹腿屈曲、抗阻伸肘、共9节.恢复期体操:手足打拍、左右击捶、手膝相拍、下肢画圈、半桥踏步、侧位踏踩、旋转屈伸、敲击跟膝、床边摆腿,共9节.中期在医疗体操的同时开始配合适当的作业治疗及日常的生活能力训练.恢复期在医疗体操的同时开始实施步行训练、步态平衡能力训练和手的功能协调性训练.

1.2.3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进行降压、促进神经代谢、扩张血管、脱水.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偏瘫部位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上下肢肌力恢复四级以上;显效: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步行,上下肢肌力恢复两级以上.有效:患者肢体恢复良好,上下肢肌力恢复两级以上;无效:患者的瘫痪症状丝毫未见改善或者有加重趋势,上下肢肌力丝毫没有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 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我院65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治疗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肌力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治疗情况良好,可知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疗效好,具体见表1,表2.

表1 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肌力、活动能力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偏瘫又叫半身不遂,主要是因为病侧锥体系损害所致,同时还伴有锥体外系的损害,病灶的部位和大小决定偏瘫的严重程度.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肢体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瘫痪表现为松弛性瘫痪,由偏瘫表现出来的肌张力过高和运动模式往往给功能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脑血管意外使高级中枢神经元损坏,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发生脊髓反射机能异常亢进, 一些原被高级中枢抑制的反射被释放出来,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对皮质下中枢的易化系统作用增强,导致输入信号强化,肢体失去正常的功能,表现为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运动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引起反射性肌张力异常,影响正常功能的进行,肌痉挛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在肌肉痉挛阶段如果不注意抑制痉挛,过强的刺激会增加肌肉痉挛发生,所以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最好的康复期是3个月内.医疗康复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必须符合病理恢复,不片面强调强化训练.

所有脑血管意外患者在发生损害时,损害的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后.脑血管意外的大脑神经元组织大部分是损害,只有少数是破坏,各种治疗是挽救可逆细胞,促进代偿,控制并发症和功能重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症状虽在体内,和根源在大脑中,因为支配人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在中枢内是相互交叉循行的,早期因为发病急促,元气伤,故临床上以营卫偏注为特征,这时针灸有可能加重其损害.?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偏瘫早期一般情况下患侧属虚、健侧属实,只针健侧,不针患侧,泻实补虚,疏经络,通气血,使营卫气血调和,则病可痊愈.偏瘫中期,由于身体两侧阴阳气血不均衡,气虚郁滞不行,虚中夹实,宜针刺双侧以疏导经气,均衡阴阳,使左右经脉得以畅通,阴阳失调趋于平衡,气血流行周身,废肢得气温煦,枯肢遇血滋润则复荣.后期病久体衰,

阳气不达,血脉失畅,患肢失于温煦而寒内生,患者多寒滞经脉,气血不通为其主要病理变化,患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仲屈不利,足内翻,得温刑舒,遇寒加重,以针上加灸,可温阳化滞,通利关节,此时针治进展缓慢,患者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方能奏效.?金匮要略?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身体重倦)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针刺中经络还是中脏腑,取决患者是否有意识.康复疗法主要促通神经,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此外,直接锻炼肌力相配合,达到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恢复患者动态平衡;多次重复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 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说明“气血逆乱”及“血菀于上”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器.取百会、风池,为近取头部腧穴,

风池同时为治风之要穴,用于治疗内风;风热上扰清空是脑中风发病及恶化的主要原因,故取风池以熄风清热;合谷、天鼎用于上肢瘫,环跳、足三里用于下肢瘫,同时足三里具有强壮作用,在治疗后期用温针灸效果更佳.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取头穴可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以及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运动机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针灸在脑中风偏瘫康复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加快了康复的进程. 本研究探讨了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1] 姿梅,宋莉瑶.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指南,2013,11(27):218-219. [2] 王汉华.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学,2015,2(12)725-727. [3] 邱建文.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 ChineseJournalofMedicinalGuide,2013,15(4):648-649. 4] 刘冬桂.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学,2014,11(2)69-70.

论文作者:于晋云 赵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论文_于晋云 赵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