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徐梅

徐梅

(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耳鼻喉科 湖北安陆 432600)

【摘要】目的:评析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耳鼻喉科病区自2013年0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为界,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5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耳鼻喉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环境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仪器设备事故发生次数、无菌物品过期数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少(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实施“五常法”有助于规范整个病区的环境与物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与工作质量,并获得较低的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临床推广价值尤为显著。

【关键词】五常法;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213-02

五常法又被称为5S法,包含常组织、常规范、常自律、常整顿、常情洁这五项,是一种各机构用来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不断提升企业形象与竞争力的新型管理办法[1]。耳鼻喉科患者因疾病的特殊解剖位置,涵盖听觉、嗅觉、呼吸、平衡、吞咽、发音等多项生理功能,且各组织或器官之间联系紧密,因此耳鼻喉科病区疾病往往具有病情凶险、危害性高等特点。比如,一旦出现气管内异物、喉水肿、喉梗塞等,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故耳鼻喉科病区的护理工作量大,且又繁琐。为提升护理质量,我院自2013年01月开始在耳鼻喉科病区中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制定相应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获满意成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耳鼻喉科病区自2013年0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为界,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5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0例患者中有男182例,女118例,年龄范围在19~74岁之间,年龄均值(39.9±13.2)岁;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耳鼻喉科病区特点,按照“五常法”的原理与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与质量检查标准,并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护士长负责每周的定期检查,若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则立即反馈给当事人并予以纠正,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2.1常组织:将病区所用物品、医疗器械、药品等均进行分类,分类按照必需、非必需,常用与非常用进行,将短期内不需要使用的东西放置于仓库内,腾出空间来放置必需品,以便需要时可以随取随用;手术室内的物品则以常用与非常用、无菌与非无菌来分类,以确保抢救的及时并降低手术室内感染率[2]。

1.2.2常整顿:将工作范围划分成各个区域并进行明确标注,包括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等,常用的药品与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即为定量、定位、定名、定人,由专人管理,保证各医疗器械、物品等处于备用状态,一旦有异常或过期进行及时维护与更换。

1.2.3常清洁:保证整个病区环境的清洁不仅能减少室内污染的发生,还能保证患者对环境的满意率,安排好各个场地每人每班及时清洁与消毒,尤其是手术室,更要保证清洁与消毒,另手术室与病房所用物品亦要保证处于干净整洁状态,以免出现交叉感染[3]。

1.2.4常规范、常自律:即通过不断重复上面三个方面的工作,并及时检查纠正,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工作习惯,每位工作人员要时刻警醒自己,按照规定办事,时常自律,养成工作认真的态度,营造团队精神。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耳鼻喉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的差异,包括:环境满意率、仪器设备事故发生次数、无菌物品过期数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应用均数±标准差的格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达,并将t检验运用到计量资料对比的统计学检验中。此外,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将卡方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的对比检验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为P<0.05。

2.结果

实验组的环境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仪器设备事故发生次数、无菌物品过期数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少(P<0.05)。见表1。

3.讨论

“五常法”最早出现于日本的江户时代,多用于各机构或企业的管理中,是各机构或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与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管理办法。随着近年来,“五常法”的不断普及,医院各个科室亦逐渐引进这种管理方法。耳鼻喉科病区的患者具有周期短、床位周转快、病情急等特点,护理工作量较大,加上很多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对工作并不熟悉,不同护士之间的资历、层次、专业技能等方面差异较大,且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常出现仪器不固定放置、分类不清、设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耳鼻喉科病区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4]。

我院耳鼻喉科病区自2013年来引进五常法管理,提升了科室的工作效率,确保各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且通过常规范、常自律,使得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增加,转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大大提升了科室管理质量。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环境满意率显著更高,仪器设备事故发生次数、无菌物品过期数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实施“五常法”有助于规范整个病区的环境与物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与工作质量,并获得较低的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临床推广价值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荣.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6):229-229+230.

[2]韦连素,谭柳春,韦秀丽.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1(07):178-179.

[3]张军梅.“五常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4):2121-2122.

[4]刘梅娟,夏燕飞,徐沛纯等.应用五常法提升创优护理资料管理质量[J].护理学报,2013,03(11):122-123.

论文作者:徐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徐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