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接收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给予对照比较,将其按照抛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44.68%),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疾病,通常发生于患者颅内动脉管壁位置,出现异常的膨出症状,一旦发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能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临床认为可能是由于颅腔内压力增高以及机体颅内动脉管壁存在先天性的局部缺陷所致,除此之外,可能与血管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存在一定关联[1]。临床上通常采取动脉瘤颈夹闭术或者结扎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容易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十分重要[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机会的许可和批准,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接收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给予对照比较,将其按照抛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47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0.12±2.87)岁;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0.75±3.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按照医嘱给予护理干预。
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做好心电监护以及吸氧准备,在此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数据,并且做好详细记录后,按照医嘱协助患者完成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患病情况,进而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利于获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其次,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术前评估,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并且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水平和指标,提前进行正确排痰以及床上排便的训练活动,同时,告知患者有关手术治疗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好感和信任,进而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再次,做好术前准备,如:备血、备皮,叮嘱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进水,手术当天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确保患者信息无误后将其送至手术室。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如:心率、呼吸、脉搏等,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最后,等到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呈现舒适的休息体位,并且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做好患者的引流护理,对于每一条引流管做出标识,结合患者的认知情况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康复护理,进而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颅内破裂动脉夹闭术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对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44.68%),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2.2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对
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2:
3讨论
对于大部分破裂动脉瘤患者而言,一旦患病,病情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开颅动脉夹闭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手术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术后容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严格制定规范性以及系统化的护理方案,积极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4]。对于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临床上需要准确而又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和问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而制定合理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5]。本次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44.68%),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由此可见,对于接受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而言,临床上通过评估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身体状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制定临床护理方案,进而做好护理干预和指导,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准确评估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制定护理方案,进而降低术后并感染、伤口出血以及机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的肯定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樊炜, 李进, 胡智洪.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 17(05):20-23.
[2]陈美美, 杨育, 陈蓓妮. 临床路径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8, 23(10):51-52.
[3]胡彩花.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595-596.
[4]沈育.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124例疗效分析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J]. 安徽医药, 2018, 22(6):1087-1090.
[5]李三亮, 石海红, 许海静. 不同麻醉深度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19):114-117.
论文作者:谢双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颅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