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试点学生皮肤病调查分析

基层试点学生皮肤病调查分析

一、基础飞行学员皮肤病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华[1](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文中研究表明西方史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极为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身体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亦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包括卫生与身体、医学与身体、身体政治、身体规训、女性身体研究等。但目前学界对于近代中国身体检查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而体检问题的确是身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代“身体检查”制度是西医生理解剖学身体观与检查机制的结合,旨在促进民众健康,同时协助安排重要的社会事件——入学、入伍、选择职业等。本论文即围绕近代中国的体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医学化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检过程做出详细梳理,并讨论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医学史的研究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从医学化理论的两大层面——制度与知识层面展开讨论,聚焦于学生、职业人员、孕产妇三类人群,阐述西方体检模式和制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论文由此探讨近代中国身体医学化和身体标准化的问题,分析体检被纳入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现代化叙事的方式与过程。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近代中国体检是如何在医学化的理论视角下被阐述的。接下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体检制度与实践中的三类人群,其中学生和职业人员是从医学化的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度与组织管理展开讨论,孕产妇则是从医学化的第二个层面,医学知识与疾病认识论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尝试分析了体检中的身体认知观念,西医体检知识和制度在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各种要素发生关联与互动,以及体检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三大问题。对近代中国体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体知识与技术在近代中国出现、应用与发生转变的过程的研究。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第一,体检与医学化问题密切相关,即身体在经历西方生物学和解剖学概念解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手段,逐步被纳入到医疗权力体系中,受到各种检查机制的管理。第二,医学化将体检由医院场域扩展到学校、军队、各种职业团体、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检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活动和世俗化的制度安排,成为对某些“异常”身体进行构建和监管的技术手段。第三,体检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推广并逐渐成为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根本原因是身体认知观念的变化与检查身体方式的变化,即由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推求而得的观察方式,逐渐被遵循着科学语言的标准化检查方式所取代。第四,医学化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体检实践中相互交叉,由此产生了背后复杂的互动网络。知识、技术、医护人员、潜在患者群体、各类相关机构等行动者的行为被叠加在一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以显现。第五,体检在近代中国同整个国家和民族健康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一种国民健康身份认同技术。形形色色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体检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要素,以及国家民族现代性诉求的主流话语绘制下共同构建而成的。最后,在学术与现实意义上,期望本论文对于增进中国近代史、医学史、身体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并希望帮助我们分析当今社会体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反思当下身体是否过度医学化的现象。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身体、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

李昱[2](2020)在《“三位一体”背景下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军自1994年开始迈出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步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我军军事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军事职业教育作为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延伸和有力补充,可以提高部队训练起点,巩固部队训练成果。当前,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武装力量结构、军队政策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贯彻执行习主席聚集备战打仗重要指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客观上对军事教育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普及,为我军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念、模式和契机,在线课程成为军事职业教育的首选教学形式,其建设质量也成为决定军事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推动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提高练兵备战质量水平的重要实现路径,助力提升人才强军加速度,建成适用于部队官兵自主学习的优质在线课程,避免低质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急需配套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必要对此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三位一体”背景下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为基础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探索建立贯穿于在线课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军队院校在军事职业教育领域的办学效益提供参考依据。二、研究方法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一)文献挖掘,筛选指标通过文献回顾,查阅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获取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最新信息,采取大数据文本挖掘提取高频词汇的方法,同时参考国外权威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初步筛选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二)专家咨询,构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在两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同步开展访谈研讨,根据咨询、访谈结果取舍评价指标,并对指标名称、定义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构建形成指标框架。(三)层次分析,确立权重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形成在线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四)实践应用,实证分析选取某军医大学任职培训学员作为评价主体,应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培训计划中安排的三门在线课程进行评价打分。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统计评分数据,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对三门课程质量的优势、劣势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应用现有课程验收评分表的打分数据对比分析评价效果。三、研究结果(一)经过文献检索和回顾筛选,将106篇相关中文文献汇总编辑为共计621523字的纯文本导入ROST CM6(ROST Content Mining6.0)文本挖掘软件。1.根据研究主题和关键词整理形成过滤词表,屏蔽83个与在线课程评价指标无关的词汇。对文本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构建,通过提取高频词、过滤无意义词、提取行特征词、构建共词矩阵和构建语义网络等5个步骤,得到以“课程”和“教学”为中心的高频词汇语义网络图。2.根据提取的高频词回溯原文进行二次人工阅读,筛选得到来源于权威指标体系和可信研究成果的16个二级指标:选题方向、学员定位、教学目标、描述说明、知识容量、难度深度、结构编排、科学前瞻、教学策略、讲解授课、媒体演示、编辑制作、作业布置、考核评估、交流互动、拓展资料。3.结合军事职业教育特点,归纳形成目标定位、内容设置、课堂设计、学习支持4个一级指标。(二)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对15位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1.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8.2%、100%,总体参与咨询的积极程度较高。2.两轮判断系数(Ca)分别为0.867和0.893,熟悉系数为0.753、0.807,计算得到权威系数分别为0.81、0.85,均大于0.7,说明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较高,咨询结果较为可靠。3.第一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69,反映出专家对指标框架的认可度存在分歧,意见一致性偏低;第二轮的协调系数提高至0.531,大于0.5,表明专家对指标框架的认可度趋于一致;两轮咨询协调系数卡方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咨询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结果可信。(三)将专家对二级指标的认可度数据录入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到各二级指标认可度的均数、满分频率、变异系数,采用界值法划定筛选条件。1.第一轮咨询界值筛选条件为算术均数≥3.80、变异系数≤0.22、满分频率≥21%,“难度深度”指标同时不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予以删除。2.第二轮咨询界值筛选条件为算术均数≥3.99、变异系数≤0.14、满分频率≥16%,未出现同时不满足三个条件的指标。3.根据专家意见对其余指标名称、定义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构建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四)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理论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1.收集专家组对指标间关联性的意见,得到一级、二级指标关联情况计数表,筛选出计数大于1的指标作为影响因素,构建得到4个一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和32个二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2.引入1-9标度法邀请专家组对判断矩阵逐一打分,得到36个判断矩阵评价结果,CR值均小于0.1,判断矩阵一致性符合要求。3.将指标框架、指标关联情况及判断矩阵评价结果录入Super Decisions网络层次分析软件,计算未加权超级矩阵、加权超级矩阵,进而对加权超级矩阵做稳定性处理,即求出极限超矩阵。得到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11、0.208、0.288、0.193,以及二级指标对应的组内权值和全局权值。4.在线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形成。(五)从2017-2018年某军医大学举办的任职培训班中选取294名学员作为评价主体。1.男性248人,占比84.4%;女性46人,占比15.6%。2.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有79人,占比26.9%;30-39岁有165人,占比56.1%;40岁以上为50人,占比17.0%。3.岗位类别分类为卫生队军医的有116人,占比39.4;中心以上医院军医有132人,占比44.9%;卫勤机关干部有17人,占比5.8%;医院管理干部29人,占比9.9%。(六)将学员随机分为A、B两组,岗位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其中A组145人使用本研究构建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B组149人使用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试点阶段课程验收评分表,对培训计划中安排的《部队训练伤防治》、《全科军医急救技能》、《部队常见皮肤病诊疗》等3门在线课程进行评价打分,得到6组评分数据。(七)利用SPSS软件对A组3门在线课程评分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1.Cronbach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912、0.913、0.917,均大于0.9,且“项已删除的α系数”并没有明显提升,说明研究数据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各指标项对应的CITC值全部高于0.5,说明二级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2.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到共同度值均高于0.4,且4个因子的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分别为79.675%、76.070%、75.785%,均大于50%,说明各指标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分别为0.843、0.777、0.838,均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良好的效度。(八)利用AMOS软件对A组3门课程评分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建立由4潜变量(一级指标)和15显变量(二级指标)组成的结构模型。1.标准载荷(factor loading)系数大部分在0.70以上,并且不存在低于0.40的情况,说明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继续进行聚合效度及区分效度分析。2.4个因子对应的平均方差萃取(AVE)值全部均大于0.5,且组合信度(CR)值全部均高于0.7,意味着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收敛)效度。3.3组数据AVE平方根最小值分别为0.767、0.760、0.737,因子间Pearson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0.628、0.758、0.677,AVE平方根最小值均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说明研究数据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九)2组学员对3门在线课程评分的描述性统计。1.A组《部队训练伤防治》得分最低的三个指标:“知识容量”0.90分、“结构编排”0.91分、“科学前瞻”0.90分,说明该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相对较弱;《全科军医急救技能》各项指标得分普遍较高,说明该课程各方面质量都较高;《部队常见皮肤病诊疗》得分最低的三个指标是“作业布置”0.87分、“考核评估”0.89分、“交流互动”0.88分,说明该课程在学习支持方面相对较弱。2.加权计算得到2组学员对3门在线课程的综合评分:A组《部队训练伤防治》96.87分、《全科军医急救技能》98.31分、《部队常见皮肤病诊疗》96.35分,B组《部队训练伤防治》96.42分、《全科军医急救技能》97.74分、《部队常见皮肤病诊疗》96.37分。2组评分3门课程排序一致,但A组评分区分度更为显着。四、结论通过研究,构建了一套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经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体系的合理可信。按照在线课程建设的程序步骤,针对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建设后期三个阶段,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探索提出施加戴明环(PDCA Cycle)引导的全程质量管理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军事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军队院校持续建设规范、优质的在线课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广云,孔德文,王佳,崔丽,张凌[3](2018)在《中美军事飞行人员疾病谱主要疾病荟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索中、美军事飞行人员疾病谱统计数据,分析我军飞行人员的主要疾病分布情况,并与美军飞行人员的主要疾病对照,为今后我军航空医学保障研究及航空医学风险评估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CHKD、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及美国空军航空医学特许管理示踪数据库系统(the USAF Aero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aiver Tracking System,AIMWTS)获取相关统计数据。结果检索飞行人员疾病谱数据来源文献70余篇,引用文献23篇,制作图表11张。我军飞行人员前10位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骨与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疾病、皮肤疾病、眼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及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美军前10位依次为眼疾病、耳鼻咽喉疾病、精神与神经疾病、消化道疾病、骨与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疾病、皮肤病、呼吸及胸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虽然我军消化系统疾病排位第1,与美军眼科疾病排位第1不同,但排位居前的其他系统疾病有高度的相似性(骨与关节、心脏与血管、耳鼻喉疾病均在疾病谱的前5位)。结论通过中、美飞行人员疾病对照分析,反映出我军飞行人员的主要疾病也是当前军事飞行人员的职业共患疾病。提示当前我军飞行人员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心血管疾病仍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颈、腰椎病、关节病、背痛等疾病的患病率与飞行职业相关度高,屈光不正的中、美发病率差异大,鼻窦炎、变异性鼻炎等鼻科疾病中、美病种相似,肾结石患病率均较高。

杨志刚,李祥,陈建夏,于长春[4](2017)在《空军某部飞行人员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2个飞行团飞行员训练与休假期间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东部某空军部队176名男性飞行员心身性皮肤病(主要为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痤疮及斑秃4种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飞行训练期间心身性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休假期间,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者比较,神经性皮炎发病率差异显着(P<0.01),慢性荨麻疹、痤疮有差异(P<0.05),斑秃差异不明显;心理等因素是致心身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飞行员飞行训练期间要加强心身性皮肤病的心理疏导和防治,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关伟[5](2017)在《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晋绥军作为一支军阀武装,在民国存在达38年之久,其兴衰荣辱历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要素之互动关系:地盘、经济能力、统率之才能、将领的忠诚、兵源的稳定、士兵的训练、武器装备及后勤补给、官兵战略战术素养以及如何应对外部之挑战等方面。对于以上诸要素在晋绥军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与分析,进而深入理解晋绥军何以能够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抗战时期晋绥军与日军作战过程中损失惨重,“晋西事变”的发生使得晋绥军进一步削弱,在此情形之下晋绥军的凝聚力不降反升,其原因是阎锡山在晋绥军中成立了“铁军组织”与“民族革命同志会”这两大组织,加强了对于晋绥军的统驭。解放战争期间晋绥军是诸军阀部队中少见的与解放军顽抗到底进行激烈巷战的部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五百完人”,究其根源在于“铁军组织”在晋绥军中已深入于部队之班级,“铁军基干”的培养及训练加强了晋绥军的内聚力。第一章:阐述晋军建立的历史背景及统率权之争夺。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的危机,不得不依靠地方督抚大员以维护自身的统治,由此中央的集权制逐步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下移,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二元权力结构,满族与汉族的权力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由此而加剧,最终为民初军阀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辛亥革命时期太原起义的爆发,则为晋军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契机。1911-1917年,是晋军的建立与形成时期,最高统帅地位的权力之争是此时段事关晋军日后发展趋势的最主要关节点。最终,留学日本的军人阎锡山利用灵活巧妙的政治手腕相继将对其晋绥军统帅地位产生威胁的实力派人物铲除,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这为晋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1917-1928年晋军如何巩固并扩张其军事实力及势力范围。晋军如何解决饷源、将官培养、士兵招募及训练等问题以及阎锡山如何应对军阀混战之时局,是此阶段晋绥军所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但是亦伺机谋利,相继采取了拥段反直,联冯拥段倒直,联直、奉反冯和和联蒋讨奉的策略,不断的巩固和扩大了晋军的势力范围。晋绥军的军费一般由本省垫支自筹解决,同时有部分国家协款;军费来源主要是扣留中央税,增收苛捐杂税以及增发省钞等办法筹措。在将领培养及任用方面,逐步形成了以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的格局。晋军的训练主要分为陆军教育的实施、军纪的训练和军事技术的训练三个部分,其训练程度超过了一般军阀的水平。在战略与战术方面,晋军则主要学习德国和日本,战略上注重防守和修筑坚固工事,战术上重视手掷弹与火炮的运用。晋绥军的武器装备有购买和制造两条途径,其武器装备多由日本购买。除了购买的途径外,阎锡山在山西发展了独立的军事工业。第三章:叙述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由盛而衰的历程,考察晋绥军的编遣过程及中原大战后晋绥军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军费开支问题。北伐结束后,民国的政权与军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编遣会议成为了新的军阀混战的“导火索”。在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相继采取了联冯反蒋、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二次联冯反蒋的策略,晋绥军及西北军与中央军展开了混战,最终阎冯联军归于失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对于晋绥军进行编遣。由于晋绥军将领的内部冲突和矛盾不断,导致了编遣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晋绥军重要将领商震率兵脱离晋绥军体系。晋绥军的编遣费用也是此时颇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围绕编遣费用晋绥军将领多次与张学良协商沟通,最终在各方努力下才初步解决。此阶段,晋绥军的军事工业也由趋于衰落,张学良对于太原兵工厂亦实施了编遣,1931年阎锡山重掌山西军政大权后军工业才开始复兴。第四章:分析抗战时期晋绥军在遭遇重大损失后如何继续生存与发展。阎锡山如何处理与日本、蒋介石中央政府及中共的关系,阎统区缩小后如何维持晋绥军的军政开支,如何扭转晋绥军将领离析的趋势以及如何补充新兵等问题是晋绥军此阶段面临的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问题。阎锡山的“抗日要准备和日,拥蒋要准备拒蒋,联共又要准备反共”的策略为晋绥军赢得了有限的政治发展空间。晋绥军的军饷除了由中央拨给部分外,主要依靠阎锡山通过实施合理负担、整顿银行、实行兵农合一和克难运动等举措解决财政困难。第二战区监部及其所下属的各机构对于晋绥军的武器装备、粮食补给、交通运输补给、医疗卫生及通讯器材补给等方面给予了援助。抗战中期,阎锡山为了克服“晋西事变”导致的军心涣散的现象,成立了“铁军”组织扭转了这一颓势。晋绥军在士兵补充方面,采取了征兵制与募兵制,并将以往依靠政权补充兵员的方法,转变为依靠政治动员等方法补充士兵。抗战后期,阎锡山在晋西地区实施兵农合一政策以补充兵员和粮饷。晋绥军的士兵训练主要分为政治训练、精神训练、学科训练及术科训练等方面,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五章:考察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的覆灭及官兵凝聚力较强的原因。抗战胜利后,晋绥军通过收编伪军,留用日军以及整编晋绥军进一步扩充了晋绥军的实力。为了保证足够的兵员,阎锡山在其统治区内推行了“兵农合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阎锡山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也给山西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进一步提升晋绥军的凝聚力,阎锡山在晋绥军的士兵中继续深入发展铁军组织——“铁军基干”,士兵之间形成了相互监视的恐怖氛围,内聚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在与解放军的作战过程中,阎锡山的统治区域日益缩小,此时后勤补给状况对于晋绥军的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战区总监部及其下属的各分监部等机构对于晋绥军进行了相应的补给,使得晋绥军得以在“苟延残喘”,继续与解放军顽抗到底。晋绥军与解放军作战屡战屡败的现实,使得阎锡山不得不思考晋绥军战略及战术的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应对危局,但最终由于军阀政治为历史潮流所不允,晋绥军随着阎锡山的军阀政权而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夏青,邹志康,孙金杰,刘伟,马中立[6](2015)在《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综合评定合格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阐明空军招飞医学选拔综合评定合格学员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招收飞行学员体检号随机抽取某年度招飞医学选拔中体检结论为"综评合格"和"合格"的飞行学员各200名,整理招飞体检数据、问卷调查飞行学员人口学基本特征,并按照综评合格病征及隶属体检专科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pi Data3.02建立数据库,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综评合格组和合格组的年龄分布、地区分布、文理科分布情况以及心理选拔合格率和各平台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招飞医学选拔综评合格中发现的病征前10位依次为胸围不足、体质量超标、虹膜囊肿、脾大超标、胆囊息肉、扁平足、皮肤病、肝内钙化灶、关节疾病或损伤和生殖系统疾病或异常;涉及体检专科依次为外科、超声诊断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心电图和内科,其中以外科和超声诊断科病征为主,分别占全部综合评定病征的55.52%和16.37%。结论综合评定体现了招飞医学选拔"重功能轻形态"的思想,对充分利用招飞资源,提高招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对综评合格学员进行跟踪随访,构建飞行人员体格检查综合评定指标体系,对完善我国空军医学鉴定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俊平[7](2014)在《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清末即开始出现航空事业,但一直到北洋政府时期,空军发展仍十分迟滞。国民政府建政以后也致力于发展空军,1931年到1937年是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黄金”时期。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已建有正式的航空工厂和航空学校,并相应改善了一些空军基础设施,空军部队经扩充后也初具规模,不仅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与物力支持,也对以后的空军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国民政府建设空军的重要分水岭。其时,世界各国早已将国防的方向纷纷从海上转移到空中,以加强空军国防力量。日本在对华侵略态势下,已形成明显的空军优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空军轰炸东北锦州,揭开了日机轰炸中国重要城市的历史。四个月后,“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日机肆虐上海,而中国空军毫无办法。中国人此时才对空中战争有了相当的印象和认识,开始发出“航空救国”的呼声。面对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开始募集航空捐款,并制定空军建设计划与空军对日作战计划。根据既定方针,国民政府主要从空军军备和空军人才两个方面来着手空军建设。在空军军备上,国民政府首要任务是发展航空工业。在资金和技术短缺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自行建造和中外合资相结合的办厂方式,引进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生产、管理技术,并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对已有的航空工厂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当时中国整体工业基础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并不能实现飞机批量生产,而且大多航空工厂只能仿造、修理和装配飞机,因此中国空军使用的飞机主要还是购自海外。“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扩建空军基础设施,1934年后机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不仅追求机场的数量,同时也注重它的实战功能;空军气象和通信设施在抗战前也初步建立。但空军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是非常薄弱,很多场站设备不健全,地勤指挥和通信能力也存在严重问题。此外,国民政府还积极扩充空军,不仅积极整合地方空军资源,还努力购置飞机装备,空军部队的编制不断扩大。在完成对广东空军的收编后,国民政府的空军力量日趋统一,空军部队初具规模。不过,由于中日空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国民政府不得不把防空建设作为急务来抓,通过组建地面防空部队,实施防空演习和举办防空展览等方式,来增强防空能力。在空军人才建设上,国民政府十分注重空军的精神和技术教育,主要依托国内空军学校来培养空军人才。1932年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是当时中国空军人才的摇篮,它有严格的选拔、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培养环境。学员分别由美国和意大利顾问团成员来培训、管理,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训练,接受空军信念教育和思想控制相结合的精神教育方式。空军学员的训练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其培养成本十分高昂。防空学校是国民政府培养防空人才的一所学校,它组建于1934年,其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上不如航校,学员的出路也十分困难。此外,国民政府还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航空相关人才,抗战前派往留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意大利,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在国内航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的说来,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空军在抗日战场上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振奋了抗日精神。但与此同时,空军在抗战中也暴露出其在战略战术、基础设施、飞行员训练及军制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并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空军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吕晶[8](2014)在《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文中提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氏家族”重要成员,众多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生于1897年3月5日,卒于2003年10月24日,经历了三个世纪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底赴美寻求援助为分水岭。在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宋美龄进入了她的后半生,不仅是年龄已过半百,更指宋美龄在政治追求、国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妇幼事业等方面均较其在大陆时期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已近日暮。从时间上看,宋美龄后来在台湾和美国生活的时段在其生命中的比重超过大陆时期。依照中国人特别重视晚年的习俗、强调“盖棺定论”的传统,宋美龄的后半生实在是一段不能忽视的历史。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论述宋美龄的后半生,揭示其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角色选择、角色扮演和角色贡献。本文认为,宋美龄的后半生起始于国民党政权的分崩离析,脱胎于内外交困的台湾政局。从1947年开始,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情势全面逆转。进至1948年,金融崩溃、物价飞涨、三大战役皆输、精锐尽失,各方矛盾直指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几近崩溃。在此背景下,宋美龄于1948年底赴美争取援助。1950年初,在美求援未果的宋美龄,返回台湾与蒋介石共赴患难,拉开她后半生的序幕。此时的台湾,人口激增、物价飞涨、民生困顿,岛内族群矛盾重重,加上美国意图舍弃蒋介石政权、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使得整个社会惶惶不安。宋美龄的回归是对蒋介石最大的慰藉。本文指出,在宋美龄后半生中,“第一夫人”是她最重要的政治符号,这也是为维系蒋介石统治地位而必须向台湾军民传播的符号。在台湾公众面前,宋美龄与蒋介石努力展现出“二位一体”公众形象。举凡蒋介石出现的地方,必有宋美龄陪同。宣传蒋介石、为蒋介石辩护、为蒋介石政权争取援助,则是宋美龄后半生的职责。宋美龄在台湾所开展的外交、妇女运动和社会事业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在“第一夫人”的头衔下展开的。通过梳理宋美龄后半生的各类活动,可以发现宋美龄利用“第一夫人”这一符号向社会传达蒋介石政权稳定的信号,并强调其政权“正统代表性”。本文认为,困居台湾的宋美龄在“第一夫人”这个政治符号下演绎了多重社会角色。外交方面,她是蒋介石的外交事务总管和国际形象宣传员。为此,她整合美国“院外援华集团”,积极开展对美宣传外交,努力拉拢美国政界军方人士,等等,为台美关系改善积蓄力量。一轶时机成熟,她即踏上前台,以多种名义赴美访问,或医疗,或度假。每次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蒋经国接班态势已然明确,宋美龄方才淡出对美“外交”一线。妇运领袖是宋美龄最擅长演绎的社会角色。在宋美龄的政治版图上,妇女运动是她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是她获取国内政治支持的重要根据地,其重要性不亚于外交领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宋美龄依靠“妇联会”、“妇工会”和台湾省妇女会开展妇女运动,使自己长期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屹立不倒。社会事业则是与宋美龄的基督教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败退台湾之后,宋美龄从“一个名义上的基督徒”转变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宗教成为她最好的安慰剂。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她抵台后即成立“中华基督教妇女祈祷会”,以该会联合周边重要人士,结成共同的利益联盟;她开办华兴学校,创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担当辅仁大学董事长,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宋美龄在信仰的感召下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也反映出宋美龄的宗教热情与与政治需要的紧密结合。本文还考察了宋美龄和蒋介石、蒋氏家族和孔宋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宋美龄在隐居美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在作者看来,“宋家”是宋美龄的娘家,也是她在“小家”和“蒋家”立足的奥援。在宋美龄眼里,蒋宋一体,互为帮助。只有壮大“蒋家”才能更好地维护“宋家”,只有维护好“宋家”才能最大化“蒋家”的利益。蒋介石逝世后,宋美龄为使蒋经国顺利接班,隐居美国。她虽然身在美国,但心系台湾政坛,关心的重点是塑造蒋介石历史形象、辅助蒋经国治理台湾。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蒋家王朝”。

周澜华,周宇,王海波,周锡江[9](2014)在《某地区空军招飞体检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空军招收飞行员体检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方法:选择某地区2005—2010年空军招飞全部体检资料,重点对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病种分布研究。结果:招飞体检10 376例中,因皮肤科疾病淘汰627例(6.0%);病种共11类,病程2天19年,平均5.1年;前6位病种占皮肤科疾病淘汰总数的96.7%,分别是皮肤肿瘤性疾病170例(27.1%)、皮肤附属器疾病107例(17.1%)、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00例(15.9%)、遗传性皮肤病96例(15.3%)、真菌感染性皮肤病86例(13.7%)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47例(7.5%)。结论:在招飞皮肤科体检中应对常见皮肤科疾病进行重点把控,合理掌握淘汰标准。

张恒,刘庆元,朱克顺,陈肇一[10](2012)在《招收飞行学员外科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招收飞行学员2年间外科、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分析。方法由同一组外科、皮肤科医师按同一标准进行全身检查。结果 2011年体检应征学生1 501名,淘汰57名(3.80%),检出疾病14种(24.56%);2010年体检应征学生1 355名,淘汰49名(3.62%),检出疾病21种(42.86%)。2011年淘汰率与2010年相近(P>0.05);总病种与2010年相比显着减少(P<0.05)。结论空军医学专家同各军区空军同行专家基本达成共识,但需要加强沟通,定期培训。

二、基础飞行学员皮肤病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础飞行学员皮肤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2.1 身体医学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3 小结
    2.2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与身体观念研究综述
        2.2.1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相关研究
        2.2.2 近代中国身体史的相关研究
        2.2.3 近代中国健康观念的相关研究
        2.2.4 近代中国体检兴起的相关研究
        2.2.5 小结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概念限定与说明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2.3.4 选题意义
        2.3.5 创新性
3 身体医学化与近代中国的身体检查
    3.1 晚清民国时期体检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2 近代中国体检中的身体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3.2.1 机械论、解剖学身体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2 科学度量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3 身体影像技术与近代中国体检
    3.3 小结与研究思路
4 晚清民国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4.1 清末学生体检制度观念的萌发与初步实践(1902-1911)
    4.2 北洋政府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1912-1927)
        4.2.1 各自为政时局下的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
        4.2.2 存在的问题与统一标准的呼声
    4.3 南京国民政府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全面实施(1928-1937)
        4.3.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
        4.3.2 健康检查逐渐纳入学校行政体系
    4.4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生健康检查统计
    4.5 全面抗战时期学生健康检查(1937-1945)
        4.5.1 战时学校健康(卫生)教育与健康检查
        4.5.2 战时学生营养问题与健康检查
    4.6 民国时期学生体检——以清华大学为例
        4.6.1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学生体检(1911.4-1928.7)
        4.6.2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28.8-1937.7)
        4.6.3 抗战时期中的清华学生体检(1937.8-1946.7)
        4.6.4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46.8-1948.12)
    4.7 小结
5 民国时期职业人员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5.1 民国初年至1933年职业人员体检
        5.1.1 1931年之前职业人员体检的初步发展
        5.1.2 应考公务人员体格检验制度的正式建立(1931-1933)
    5.2 1933年以后职业人员体检概况
        5.2.1 行政公务人员
        5.2.2 铁路服务人员
        5.2.3 其他从业人员
    5.3 特殊职业体检——以军人为例
        5.3.1 陆军体检
        5.3.2 空军飞行员体检
    5.4 小结
6 民国时期孕产医学化与产检
    6.1 孕产医学化:“异常”身体的建构
    6.2 民国时期妇婴卫生行政与产检事业概况
    6.3 产检:对“异常”身体的检测
        6.3.1 时间上的监测
        6.3.2 检查人员与场所的转变
        6.3.3 检查项目与内容
    6.4 基于产检的医学统计与研究
    6.5 小结
7 讨论
    7.1 体检与近代中国身体认知观念的转变
        7.1.1 中西医“身体检查”观之比较
        7.1.2 “健康检查”与“健康”认知观念
    7.2 体检之“网”: 认知观念与制度安排的互动
        7.2.1 实践中的技术: 北平公共卫生示范区中的体检
        7.2.2 北平示范卫生区中体检知识和技术网络的生成
        7.2.3 体检网络相关行动者行为链条分析
    7.3 近代中国的体检与健康身份认同
        7.3.1 从健康的身体到健康的国家
        7.3.2 健康检查与身体隐喻
        7.3.3 健康检查与身体、健康和身份的构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三位一体”背景下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框架构建
    一、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二、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和文本挖掘
    四、第一轮专家咨询
    五、第二轮专家咨询
    六、专家咨询质效检验
第二部分 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一、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二、构建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三、专家评分
    四、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及应用讨论
    一、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践
    二、实证数据统计分析
    三、指标体系应用讨论
第四部分 总结
    一、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中美军事飞行人员疾病谱主要疾病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2 人员类别
    2.3 前3位疾病
3 讨论
    3.1 疾病分布
    3.2 主要疾病
    3.3 疾病对照
    3.4 提示
    3.5 数据来源局限性

(4)空军某部飞行人员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飞行员飞行训练与休假期间心身性皮肤病发病率比较
    2.2 飞行训练心身性皮肤病发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5)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四、“晋绥军”的称呼及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初创班底:晋军的建立与发轫(1911-1917)
    第一节 晚清的政治失序与督抚专权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晋军的建立
    第三节 晋军统率权之争夺
        一、阎锡山督军地位的稳固
        二、阎锡山剪除异己,集中军权
第二章 纵横捭阖:晋军的巩固与发展(1917-1928)
    第一节 晋军的三次扩军
        一、第一次扩军
        二、第二次扩军
        三、第三次扩军
        四、北方国民革命军之组织及缩编
    第二节 晋军将领的聚合与维系
        一、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
        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
        三、阎锡山任用人才之兼容并包与弊端
    第三节 晋军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募兵制的实施及征兵制的试办
        二、官兵的训练
        三、官兵的内务
    第四节 晋军的饷源及后勤
        一、山西的财政状况
        二、军费开支
        三、后勤业务
    第五节 武器装备及战略战术
        一、武器装备的供给
        二、战略与战术
第三章 由盛而衰:晋绥军的扩张与编遣(1928-1936)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阎锡山与各方势力之互动
        一、联冯反蒋
        二、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
        三、二次联冯反蒋
    第二节 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的编制及作战状况
        一、中原大战前夕晋绥军之编制
        二、晋绥军的作战
        三、阎锡山的用兵观
    第三节 中原大战后晋绥军的编遣
        一、晋绥军的状况
        二、编遣过程的“一波三折”
        三、将领的纷歧与商震离晋
    第四节 中原大战前后的军饷筹措
        一、中原大战前晋绥财政状况
        二、编遣费用之筹措
        三、山西的财政状况及军费开支
    第五节 山西军工业的衰落及复兴
第四章 抗战军兴:晋绥军的奋战与整编(1937-1945)
    第一节 晋绥军的编制
        一、抗战初期的编制
        二、抗战中后期晋绥军之整编
    第二节 晋绥军与日军的作战
        一、忻口战役与太原会战
        二、反攻太原及晋西作战
        三、战略战术的反思与转变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军饷与后勤
        一、抗战时期的饷源
        二、后勤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将领的训练与“内聚”
        一、将领的培养及训练
        二、建立铁军组织与将领内聚力之加强
        三、将领的选拔及任用
    第五节 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士兵的招募
        二、士兵的训练
第五章 穷途末路:晋绥军的溃败和覆灭(1945-1949)
    第一节 晋绥军的整编
        一、收编伪军,留用日军
        二、整编晋绥军
    第二节 兵源及“铁军基干”的训练
        一、兵农合一政策的全面施行
        二、铁军基干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节 晋绥军的后勤供给
        一、武器弹药的补给
        二、交通运输补给
        三、医疗卫生及通讯
        四、粮食及服装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的覆灭
        一、晋绥军的溃败
        二、战略战术的反思及局限
        三、晋绥军的覆灭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综合评定合格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1.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3 质量控制
    1. 4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综评合格组和合格组年龄、地区、文理科分布情况比较
    2. 2 综评合格组和合格组心理选拔成绩比较
    2. 3 招飞医学选拔综评合格病征分布情况
    2. 4 招飞医学选拔综评合格病征专科分布情况
3 讨论

(7)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特色
    五、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背景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一、国民政府空军的建立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初露端倪
        三、“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之成就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空军的发展
        一、一战后欧美列强日益向空军倾斜的国防体系
        二、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列强积极扩建空军
        三、欧美空军发展对中国空军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事航空的强化及其空军势力的扩充
        一、日本的航空事业
        二、空军战备训练
        三、空军教育:飞行学校与空军人员之养成
        四、空军实力扩充
        五、日本空军对华侵略态势
第二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酝酿与决策
    第一节 国内航空救国运动的兴起
        一、“航空救国”意识的觉醒
        二、各种航空救国组织的建立
        三、举办“航空救国”宣传活动
        四、捐款购机:民众对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响应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孙中山与蒋介石的空军建设思想
        二、“七七”事变前时人对空军建设的认识
    第三节 全国航空会议的召开
    第四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与防日计划
        一、空军内部提出对空军的改革与建议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的出台与演变
        三、国民政府空军对日作战计划
第三章 空军军备建设
    第一节 航空工业的艰难起步
        一、中国发展航空工业的条件分析
        二、先天不足的早期中国航空工业
        三、国民政府自主建厂与中外合资办厂
        四、推进航空工程教育与研究发展
    第二节 空军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扩建
        一、扩大与改造航空场站
        二、增办其他空军设施
        三、设置航空禁航区域
    第三节 扩充空军部队
        一、整合地方空军
        二、增编作战飞机
        三、抗战爆发时空军部队实力及部署情况
    第四节 空军建设的当务之急:防空建设
        一、防空的紧迫性与防空问题的严重性
        二、组建防空部队,发展“积极防空”
        三、实施防空演习
        四、举办防空展览活动—以1935年武汉防空展览为例
第四章 空军教育与人才建设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空军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空军学员的准入资格
        二、对空军人员的精神要求与指导思想
        三、对空军人员的技术训练培养要求
    第二节 空军人才的摇篮—中央航空学校
        一、航校的成立
        二、严格学员选拔与考核机制
        三、重视学员的培养
        四、航校的精神教育
        五、航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与薪阶制度
    第三节 防空学校人才培养概况
        一、防空训练与培训
        二、主要负责人及师资力量
        三、学员的选拔、管理与出路
    第四节 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一、“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对空军留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及派遣尝试
        二、派遣赴意大利留学的学生学习概况
        三、派遣留学生赴其他国家学习概况
第五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评价与检讨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对抗战的贡献
        一、中国空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并从战略上牵制了日军
        二、铸就“笕桥精神”,鼓舞抗战士气
        三、为抗战后期争取美国对华空军援助打开窗口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问题检讨
        一、缺乏正确的空军战略战术
        二、空军基础建设极其薄弱
        三、飞行员缺乏训练导致事故
        四、空军军制不良,航委会人事混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宋美龄后半生的符号特征
    第一节 蒋介石撤台时的内外困局
    第二节 1950年初宋美龄自美返台后对蒋介石的政治支持
    第三节 “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政治符号选择
第二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一:“台美外交主掌人”
    第一节 积蓄“台美外交”助力(1949-1952)
    第二节 践行“夫人外交”(1952-1959)
    第三节 从台前到幕后(1963-1969)
第三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二:台湾“妇运领袖”
    第一节 妇女运动:宋美龄的政治根据地
    第二节 抵台发动妇运维稳
    第三节 以“动员”作为妇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节 妇联会:宋美龄退台后的妇运抓手
第四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三:台湾社会事业推动者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政治的融合
    第二节 宋美龄与台湾医疗事业
    第三节 宋美龄与台湾教育事业
第五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政治符号与家庭角色关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家族中的长者
    第二节 从斗争到同舟共济:宋美龄与蒋经国关系研究
    第三节 宋美龄在娘家利益与蒋家利益间的平衡
第六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终结:隐居美国
    第一节 隐而不休
    第二节 东山未起
    第三节 谢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某地区空军招飞体检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调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招收飞行学员外科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1 体检对象
    2 检查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四、基础飞行学员皮肤病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D]. 王瑶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2]“三位一体”背景下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李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中美军事飞行人员疾病谱主要疾病荟萃分析[J]. 王广云,孔德文,王佳,崔丽,张凌. 空军医学杂志, 2018(04)
  • [4]空军某部飞行人员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杨志刚,李祥,陈建夏,于长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9)
  • [5]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D]. 关伟. 武汉大学, 2017(06)
  • [6]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综合评定合格情况分析[J]. 夏青,邹志康,孙金杰,刘伟,马中立. 军事医学, 2015(12)
  • [7]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D]. 刘俊平. 南京大学, 2014(05)
  • [8]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D]. 吕晶. 南京大学, 2014(05)
  • [9]某地区空军招飞体检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调查[J]. 周澜华,周宇,王海波,周锡江. 人民军医, 2014(07)
  • [10]招收飞行学员外科皮肤科疾病淘汰情况分析[J]. 张恒,刘庆元,朱克顺,陈肇一.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12)

标签:;  ;  ;  ;  ;  

基层试点学生皮肤病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