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不总是长大?_心理健康论文

为什么他不总是长大?_心理健康论文

他为什么总是长不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他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的心理年龄偏小,请老师多原谅他!”这是14岁的西西(化名)的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14岁的初二学生,应该逐渐成熟、长大,但眼前的这个男孩,行为举止像一个小学低龄学生,幼稚但不可爱,到底是为什么?

西西的老师:

西西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小时候会绘画、会唱歌,在小学“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还获过奖呢。但文化课基础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太差。西西上课时,几乎没听过课,不是摆弄旁边同学的文具,扯同学的衣服、头发,就是自顾自地画画、摆弄文具,有时还自言自语。

西西喜欢恶作剧,有时在女同学的桌子上乱涂乱画,打小同学的头,但他做错事情后一般不会承认,而且还振振有词,好像完全是别人的责任。西西特别喜欢发脾气,一旦不高兴,就会把自己的文具、书本乱扔一气,还会大吼大叫。

西西的父母:

西西在家也很不听话,从来不做家务,经常顶嘴,很没有礼貌,特别是上网成瘾,一天到晚都在电脑上打游戏,父母怎么叫也不顶用,一旦不上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我了解到的情况:

西西的家庭中共有成员五人,即爸爸、妈妈、爷爷、哥哥、西西。哥哥与西西是同父异母兄弟,哥哥是爸爸第一次婚姻后的小孩,哥哥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了,近两年才搬进西西家,但一直与西西妈妈不和。西西爸爸在一家大型公司做销售经理,经常出差在外,而且在西西很小时,他就在外面有了感情纠葛,长期不回家住,所以从小西西就与妈妈一起生活,由妈妈照顾。爸爸妈妈感情不和由来已久,妈妈最近主动提出离婚,已经获得批准,西西被判给妈妈。妈妈把西西当作生活的全部希望,尽一切能力给西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但西西依然未有改变,妈妈十分痛心,有时还忍不住出手打西西。

西西:

我经常感到很烦,他们烦我,所以我就发脾气,我最不喜欢妈妈总是唠唠叨叨了。我最喜欢上网玩电脑,其次是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商场购物,买东西吃。我想出去玩啊,可以前妈妈总是管得太紧,总是不让我出去太远,说什么担心我,我也想交朋友,与同学玩,可妈妈不让……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成熟人格的案例。不成熟人格指青少年、儿童在家庭、学校行为中,具有违反家庭、学校道德规范的倾向,且生活无定向,行为无规范,自我中心,情绪幼稚。一些研究表明,在现实家庭中,由于长辈教养方式等原因,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不成熟人格。就本案例而言,西西的不成熟人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无规范。西西的规则意识欠缺,对自己的行为是非不清,所以在家庭与学校中就会有多种违规行为,如在校不听课、欺负女同学、顶撞教师,在家顶撞长辈、说话不礼貌等。而且他在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责任,这反映出西西的责任意识不强。

2.自我中心。西西的行为不规范是与自我中心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西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易把过错推给别人,总以为是别人先“惹”到他。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内心感受,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包括父母和师长。

3.情绪幼稚。情绪的幼稚性,主要是指个体的情绪感受不丰富,情绪体验不深刻,情绪表现不恰当,与同龄人相比有较大差距。确实,在同龄的孩子中,很少会有人像西西这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乱扔东西,大吵大闹,甚至还号啕大哭,让人有点儿哭笑不得。这些都是低龄儿童才有的表现。

原因分析

纵观西西的成长过程,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家庭不和谐对西西的不成熟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和谐的家庭则极容易导致孩子不健全的人格。西西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不和谐家庭。首先是父母感情不和谐,因为父亲的感情背离,西西父母在很早之前就经常吵架,父亲也因此很少回家,双方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由于没有及时修复,最终走向了离婚。其次是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这是一个复杂的家庭组合,父亲很少在家中居住,而他与前妻生下的儿子却同爷爷来到了西西与妈妈共同的家,由于非血缘关系,妈妈与哥哥总是产生矛盾,而爷爷、爸爸也因此与妈妈产生了冲突,家庭氛围很不融洽。最后是教育方式不和谐。父母双方在对待西西的教育问题上,一个持“宠”,一个从“严”,并经常由此发生矛盾,有时竟然当着外人的面公开争吵。在这种失和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身心会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

1.不和谐的家庭,产生了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常说“家是港湾”,这种港湾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心理上。生活在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往往会心态平和,而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中,父母之间常有分歧,又互不相让,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西西正是生活在这种家庭中,极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感染,从而产生对家庭的不满,总是感到很“烦”。同时,父母在冲突中习惯于相互指责,并通过打骂、摔东西等方式来发泄自身的不满,这也让西西自然地学会了用“发脾气”、“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情绪,特别是不满的情绪。在这里,父母不理智的情绪表达方式就成了西西学习的“榜样”。

2.不和谐的家庭,导致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偏差。一方面,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和谐,在同一问题上,父母对待西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从而使西西缺乏一个可以认同的行为标准,久而久之,西西不知道什么是应该遵循的,不知道什么是合理要求、什么是不合理要求,头脑中缺乏规范意识,在学校中容易表现出违纪行为。另一方面,父亲背离家庭,使母亲担当了教育西西的重担,但多数时候,西西妈妈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式的,是过度保护式的,把西西摆在家庭生活的中心,西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几乎所有的事妈妈都替西西干,不让其接触社会,甚至不让接触其他的同学。这种过度保护式的教育,导致了西西的自我中心主义——不顾及他人感受,只在乎自己。

3.不和谐的家庭,削弱了父母的教育权威,降低了教育效果。父亲的不负责任、背叛家庭,一方面会使家庭成员包括西西感到愤怒,西西曾多次在电话中叫爸爸回家,请爸爸自爱,并在实际相处中表现出了对父亲的不礼貌,这样的父亲在西西心目中没有权威性。另一方面,西西父亲的不负责任,也给西西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良的负面榜样作用。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西西对待自己的过错总是不承认,总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母亲身处不和谐的家庭中,本身也是受害者,身心备受摧残,加之在单位工作很忙,压力很大,无法更多地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对待西西的教育显得简单而粗暴,要么是唠叨,要么是打骂,要么是无可奈何,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措施

解铃还需系铃人。西西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家庭造成的,也只能通过家庭来解决。

1.协调家庭氛围。我们向家长,特别是向西西妈妈指出了西西问题的根源所在,西西妈妈表示认同,并表示要给西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新氛围中,希望没有争吵,没有埋怨,没有冷漠,没有指责,更多的是理解、宽容、赞许等。此时西西父母刚刚离婚,西西与妈妈即将搬进新居,我们建议西西妈妈摆正心态,正确地对待离婚,积极面对生活,给西西作出榜样。

2.调整教养方式。西西妈妈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感到自己教育能力欠缺、教育方法有偏差。我们建议西西妈妈改变育儿观,将西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改变过去那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采取民主协商式的教育方式,尊重西西的正当愿望,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西西成长中的问题;多给西西一定的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去与同学交往,鼓励西西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包办代替。

(1)提高西西自尊水平与责任意识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所持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方面,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减少挫折后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和精神病性等反应。我们抓住西西能唱歌、绘画、玩电脑的特长以及他对科学课的兴趣,鼓励西西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家庭与学校中尽量创设成功的机会,让西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希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少说“心理年龄太小”,多以成熟孩子的标准和形象来要求西西,特别是在父母离婚后,引导并帮助西西逐渐树立起对家庭、对妈妈的责任意识。

(2)明确规范要求

对于西西的行为无规范的特点,我们经与西西、父母三方协商一致,采取了契约法,即与西西订立契约,规定在家庭、学校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明确指出了在家与在校的规矩和要求,并以一周为单位定期给予反馈,达到目标时及时给予奖励,未达到时进行处罚。在订立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西西本人的愿望,并举行了一个比较正式的仪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西西的规范意识。

目前这些措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两周,但据班主任和西西的父母反映,西西已有所进步,在校能遵守纪律,在家还能帮助做一些家务。但我们也看到,父母及其教养方式的改善还有待时日,因此西西的进步也并未如想像中那样顺利,还曾出现反复,但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家庭与西西自己齐心协力,西西一定可以顺利长大,摆脱困扰自己及家人的“幼稚”状态。

标签:;  ;  

为什么他不总是长大?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