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列宁专题文集#183;论马克思主义》研读笔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列宁论文,文集论文,怎样对待论文,笔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0)04-0009-09
新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正式出版发行,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大成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重要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编辑出版过三版《列宁选集》,即1960年、1972年、1995年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所收文章都是按写作和发表时间排列。这次编选的《列宁专题文集》,则按专题编为五卷:《论马克思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旨在帮助读者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全卷收入列宁著作18篇(分为两部分编排),相关重要论述27条。以下对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些介绍。
著作的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述,收入6篇文献,按内容的逻辑顺序编排。这些文献简要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一生和他们的学说,高度评价了他们创立理论和指导实践的不朽功绩,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及其伟大历史作用。
《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
本文是列宁为当时俄国著名的《格拉纳特百科词典》撰写的一个词条,副题为“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文章简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和他的学说。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19世纪40年代,他经历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并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1](P5)这标志着在哲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领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根本变革。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列宁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略原则,并论述了这些基本原理、策略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1844-1845年马克思的观点形成时起,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首先是路·费尔巴哈的信奉者,后来他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够彻底和全面,是机械的唯物主义,是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是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它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不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黑格尔辩证法这个最全面、最富有内容、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马克思接受并发展了黑格尔哲学中的革命的方面,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且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分析商品入手,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第一次发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到最后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1](P29)他还论证了“这个转变的思想上精神上的推动者和实际上的执行者,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培养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成为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生产社会化不能不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夺者被剥夺’”。[1](P29)这样,社会主义就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列宁指出,马克思在从事理论写作的同时,毕生都十分注意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问题。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先进阶级只有客观地考虑到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据以制定正确的策略。列宁强调,在每个发展阶段,在每一时刻,无产阶级的策略都要考虑到人类历史的客观必然的辩证法。关于政治斗争策略,列宁强调必须牢记《共产党宣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P33~35)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这是列宁为悼念恩格斯逝世而写的,文章概述了恩格斯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了恩格斯的崇高品格、不朽功绩以及他同马克思的伟大友谊。他们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坚忍不拔地斗争。“在他们的著作中,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他们“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P52~53)他们发表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后,就一直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精神领导者发挥着不断增长的巨大作用;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就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1](P51)列宁这样描述了他们的友谊:“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恩格斯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说:‘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我拉第二小提琴。’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1](P58~59)为了表达对恩格斯深切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列宁在这篇短文的题头借用了俄罗斯著名诗人尼·阿·涅克拉索夫的诗句:“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1](P51)
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写的两篇文章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列宁于1913年3月先后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回顾和总结了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在同各种反动势力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广泛传播和不断发展的历程。列宁认为,“从这时起,世界历史显然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从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1871年);(2)从巴黎公社到俄国革命(1905年);(3)从这次俄国革命至今。”[1](P61)列宁考察了马克思学说在每个时期的命运,指出,“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的这三大时期中的每一个时期,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并预言,“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1](P64~65)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分析,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具有预见性的。此后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显示出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某些漩涡和逆流终究阻挡不住历史长河的奔腾,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大趋势。
列宁在这篇文章中还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1](P63)这是以残酷的阶级斗争的事实中总结出来的警世名言。列宁严厉谴责那些机会主义分子,是“内里腐朽的自由派”,“他们怯懦地宣扬‘社会和平’(即同奴隶制讲和平),宣扬背弃阶级斗争”,“把为伟大的战斗准备力量的时期解释成放弃这种战斗”。列宁还提示说:“在社会党人议员中间,在工人运动的各种官员以及知识分子‘同情者’中间,他们有很多信徒。”[1](P63)
另一篇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文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世界观。列宁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学说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这篇文章扼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1](P68)“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1](P71)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1](P70~71)只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做到这一点。
列宁还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是毫不奇怪的。这是由于马克思学说的阶级性所决定了的,因为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而与资本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列宁一针见血地说:“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全部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义则对这种奴隶制度宣布了无情的斗争。”[1](P66)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一文,是列宁为1913年9月德文版4卷本《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的出版而计划写的一篇长文的开头部分。列宁在文章一开头就指出,这部4大卷的通信集的编辑工作存在许多缺点,“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做得不能令人满意”。这原是意料中的事情。因为这部书的编辑工作也就是为各个时期的通信写前言的工作是由爱德·伯恩施坦担任的。而伯恩施坦既已完成向极端机会主义观点的臭名昭著的“演进”,本来也就不能担任这些充满革命精神的书信的编辑。伯恩施坦写的前言,一部分空洞无物,一部分简直错误百出。[1](P73)
尽管如此,列宁认为这部著作的“科学价值和政治价值都非常大”。[1](P74)全书共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至1883年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所写的1386封信,“从这些书信中读者清晰地看到的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的风貌。在这些书信中,马克思主义的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阐述得非常透彻,一目了然”。“读者从这些信件中可以看到非常生动的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历史,看到其中最重要的时期和最重大的事件”,看到“通信人对无产阶级变革的根本目的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并且从这些革命目的出发异常灵活地规定了策略任务,对机会主义或革命空谈则寸步不让”。[1](P74~75)
列宁还指出,整个通信集的焦点,即其中所抒发所探讨的错综复杂的思想汇合的中心点就是辩证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作出最重要、最新的贡献的领域,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上迈出的天才的一步。”[1](P75)
《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讲话的时间是1918年11月7日。这篇讲话很简短,主要内容是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率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赢得社会主义”。[1](P81)
著作的第二部分收入了12篇文献,按发表时间顺序编排。如果说第一部分6篇文献的重点在阐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那么这部分的12篇文献的重点则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下面综合地概括阐述一下这12篇文献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观点。
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应该努力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1](P89)其真正任务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领导这一斗争”,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战斗司令部;而“斗争的最终目的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组织社会主义社会”。[1](P95)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阶级斗争必须把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这个原则和信念早已深入国际社会民主运动的血肉之中了。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承认无产阶级经济斗争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同时警告不要夸大这种斗争的意义;当无产阶级没有政治自由或者政治权利受到剥削的时候,始终必须把政治斗争提到首位。俄国经济派《信条》作者提出的纲领,把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局限于经济斗争”,“因为经济斗争而忘记政治斗争”,就是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这样的纲领,就等于政治上自杀。必须坚决反对这种力图抹杀无产阶级斗争的阶级性质、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种庸俗的改良主义的思潮。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理论能使一切共产党人团结起来,他们能从革命理论中取得一切信念,并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就是革命理论的牢固基础,“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所以俄国社会民主党应该设法继续发展并且实现这个理论,同时要保卫它,使它不致像许多“时髦”理念那样常常被曲解和庸俗化。[1](P94、92)
列宁号召俄国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向马克思学习,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学习他动员和组织工人阶级坚持革命斗争的本领,学习他决不因革命暂时失利而灰心丧气的坚韧不拔的精神。[1](P107)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以完全科学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过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1](P140)马克思最重视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始终满腔热情地赞扬工人阶级英勇奋斗的“冲天”精神。马克思高度重视革命的传统,严厉抨击对革命传统的叛卖和庸俗的态度。马克思和自由派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不同,他对人类发展的革命时期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不认为这样的时期是脱离了“正常”的道路,是“社会病态”的表现,是过激和谬误的可悲的结果。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性的关头”。正是在这样的时期,所谓和平发展时期慢慢积累起来的许多矛盾才能够解决;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各个不同阶级在确定社会生活形式方面的直接作用才得到最有力的表现,而以更新了的生产关系基础为依托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方面才得以建立。[1](P140)
列宁驳斥了某些庸人和学究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全是伦理的空谈,全是浪漫主义,缺乏现实主义”的胡说,义正词严地对他们说“不”。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把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革命理论和革命政策的结合”。[1](P107)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借口马克思恩格斯也犯过错误就极力诽谤马克思主义,对此列宁理直气壮地做了回答:“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估计时机很快到来这一点上,在希望革命(例如1848年的德国革命)获得胜利这一点上,在相信德意志‘共和国’很快成立这一点上……有很多错误,常常犯错误……但是两位伟大的革命思想家在努力提高(并且确实提高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水平,使他们摆脱日常的琐碎的任务时所犯的这种错误,同官气十足的自由派在宣扬、喊叫和诉说他们的谬论时所表现的平庸智慧比较起来,要千倍地高尚,千倍地伟大,千倍地有历史价值,千倍地正确……”[1](P132~133)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带有根本原则的重要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有过许多精彩的阐发。
列宁在19世纪末写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对于俄国共产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P94、96)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同任何抽象公式、任何学理主义方法是绝对不相容的。”[1](P100)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随着具体的政治形势和直接行动的任务的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理论基础及其同时代任务之间的联系。[1](P157~158)
在《游击战争》一文中,列宁阐述了在选择无产阶级斗争形式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应当遵守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运动的发展,向群众的实践学习,反对各种死板公式和偏见;二是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谈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就等于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1](P99~100)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不把运动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斗争形式,决不拒绝任何斗争形式,决不局限于只是当前可能的和已有的斗争形式。因为在经济演进的各个不同时期,由于政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条件各不相同,也就会有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而且随着运动进程和当前社会局势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新的、为这个时期的活动家所不知道的斗争形式。不是在书斋里去“臆造”斗争形式,不能硬要实际工作者接受杜撰的斗争形式,而是要向群众的实践学习,善于概括总结运动进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革命阶级的斗争形式。要想对一定的斗争手段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必须详细考察某个运动在它的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环境。[1](P99~100)
在为马克思等人的一部《书信集》的俄译本所写的序言中,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英美工人运动和德国工人运动的论述,结合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总结了对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列宁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典范”,他们善于针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具体特点,把问题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方面提到首位加以强调;善于针对不同国家的工人运动所处的不同阶段,给战斗的无产阶级确定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政策和策略。列宁还指出,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书信中吸取教益,不能拘泥于其中的个别词句,而应当理解他们对无产阶级国际经验所作的总结的全部精神和全部内容。[1](P114~115、129)
在《反对抵制》一文中,列宁分析了俄国社会民主党过去抵制国家杜马,现在反对抵制国家杜马的原因,强调必须根据客观形势来制定革命策略。要求革命家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具体条件去运用不同的斗争手段,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某些口号。无产阶级政党有一个选择斗争道路的问题,是走直接的革命道路还是曲折的发展道路,关键要看客观形势与条件,看阶级力量的对比。在力量占压倒优势时,用直接的正面攻击也能取得胜利。在力量不足时,就可能需要走迂回的道路,需要等待时机、曲折行进、实行退却,等等。历史通常都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历史的任何曲折转变都是妥协,是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否定新事物的旧事物同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推翻旧事物的新事物之间的妥协。马克思主义并不拒绝妥协,而且认为必须利用妥协,但这决不排斥在特定条件下去全力进行反对妥协的斗争。如果谁弄不明白这个似乎矛盾的道理,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重视历史的极其复杂奇特的曲折道路,承认其必要性,并且善于在各种形势下通过曲折道路和妥协来追求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革命目的。[1](P137~139)
列宁在致俄国女革命家伊·费·阿尔曼德的一封书信里谈到了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问题。他批评那种只抓住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而不去完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和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应当历史地、联系其他原理、联系具体的历史经验加以考察,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义。[1](P163)
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在确定斗争任务和活动方式时绝对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应当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作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对自己的政策进行科学的论证。列宁批评那种只会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公式”去背诵和简单重复而不去研究生动现实的做法,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而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列宁特别强调;第一,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离开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第二,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在现实面前不顾事实,只谈“可能性”,简直太可笑了。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是忘记现实,会是极大的错误。[1](P169~170)
1920年,列宁针对维也纳出版的《共产主义》杂志的错误倾向发表评论,指出这本杂志写出的文章“左得很,糟得很”。它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和病症:文章中的马克思主义纯粹是口头上的,讨论策略的观点是臆想出来的,对十分明确的历史情况缺乏具体分析,没有注意到最本质的东西。列宁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1](P292~293)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1](P148)这是列宁1908年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中的一句名言,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战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与此同时,还要同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反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1](P149)在斗争中存在与发展,并不断地赢得胜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规律。
列宁在革命生涯中,看透了全部资产阶级(官方的和自由派的)科学对马克思主义怀着极大仇视和憎恨并进行更加频繁剧烈的攻击,因而对一切敌对阶级的反动思潮的斗争毫不留情。与此同时,列宁也敏锐地注意到运动内部出现的机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及其危害,坚持不懈地展开斗争。本卷收入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写于1899年8月,列宁年纪不到三十,就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经济派“重复资产阶级下流文人无聊的议论”,“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种庸俗的改良主义”。[1](P87、89)列宁指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派别已经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都遭到忠实地恪守革命原则的党的谴责;我们深信,把机会主义观点搬到俄国来的一切企图,也会遭到绝大多数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同样坚决的回击。[1](P87)
列宁在《贝克尔等致左尔格等书信集》俄译本序言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不渝地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作斗争,批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庸俗习气和市侩习气。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事实。列宁还指出,“在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所作的劝告、指示、纠正、威胁和教导中,贯穿着两条路线。对于英美社会主义者,他们总是坚持不懈地号召同工人运动打成一片,铲除自己组织中的狭隘的顽固的宗派主义精神。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他们总是坚持不懈地教导不要陷入庸俗习气、‘议会迷’和市侩知识分子机会主义的泥坑。我国社会民主党中的长舌妇喋喋不休地谈论前一种劝告,而闭口不谈后一种劝告,这难道不值得玩味吗?……难道不是我们俄国某些社会民主党人的……‘片面性’的明证吗?”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怎样经常不断地同该党的‘右翼’(恩格斯的说法)作斗争”吗?[1](P126)
列宁一贯主张,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修正主义。列宁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要把握好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些都是针对教条主义说的。列宁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专论文章,则系统揭露了修正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分析了修正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阶级根源,分析了修正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阶级根源,指明修正主义是国际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思想斗争将是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战斗的序幕。[1](P148)一百多年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实践证明,列宁反对修正主义斗争的有关论述和历史经验,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卷全文收入了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这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基本特征和职能,论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关系,揭示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阐发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论证了国家消亡的社会经济基础;批判了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歪曲,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P174)
书中最重要的、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观点,就是列宁提出的关于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的论断:“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机会主义恰巧不把承认阶级斗争贯彻到最主要之点,贯彻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贯彻到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只有懂得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列宁还指出,“考茨基的小册子《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口头上假意承认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市侩式地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卑鄙地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典型”。[1](P206~207)
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中,提出了团结起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任务。列宁指出,社会生活条件异常迅速、异常剧烈的变化,社会矛盾并没有缓和反而更加尖锐了,反映到思想领域就是出现了“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资产阶级的刊物炮制了比过去多得多的荒谬言论,而且散布得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瓦解是特别危险的。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运动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对这种危机所引起的问题避而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为此而“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又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了”。[1](P160~162)
本卷的“重要论述摘编”部分,精选了编进本卷的18篇文献之外的列宁著作中与本专题相关的精彩论述27条,作为对本专题的基本原理、重要观点的补充和深化,有些段落是脍炙人口的名言和警句,需要读者细细领悟。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第1—4条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的学说,恰恰是批判继承了18、19世纪那些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优秀成果,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又向前跨出了几大步。所以它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这也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和它的力量。
列宁反复指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巩固基础。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他都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过,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P295~297)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帮助被压迫阶级去进行他们已在实际进行的斗争。[1](P297)
革命理论是不能臆造出来的,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的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革命工人懂得了当前事变的发展完全合乎规律,更加明确自己的斗争目的,更加坚定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更加扎实地夺取胜利和巩固胜利。[1](P298)
列宁还指出,俄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很不容易。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1](P298~299)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同样艰辛的历程,时间更长,受的苦难更多,对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有过描述。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这条根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列宁也反复地说过,并且一再提醒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1](P300)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决不在于背诵词句的多少,不在于记住某些必须永远遵守的抽象公式。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无疑地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的某个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P299~300)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里不同的历史时期,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面,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那一方面,就不足为奇。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并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取决于总的历史条件。[1](P299)
列宁强调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P300~30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人们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对形势、时局、社会关系的估计和制定的战略与政策,评判其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一个,就看它是否同现实相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是以现实的东西而不是以可能的东西为依据,事实才是我们政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1](P301~302)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1](P302)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决不能脱离其历史条件,必须对具体对象的具体环境作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要讲究多样化、灵活性,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结合起来。共产党人要学会掌握一切斗争形式和手段,能够把各种不同的斗争方法结合起来,学会以最快的速度用一种形式去补充另一种形式,还能巧妙地从一种方法转换(过渡)到另一种方法。共产党人要竭尽全力指导工人运动沿着最直最快的道路走向胜利,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然而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如果像“左派”共产主义者那样,说我们只承认一条道路,一条笔直的道路,说我们不容许机动、通融和妥协,这就犯了错误,就会使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危害。[1](P303~304)
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在列宁那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这三个词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共产党人坚定的立场是: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1](P303)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的整个世界观以及我党的全部纲领和策略的‘原则基础’”。现代社会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全部发展,革命运动和被压迫阶级斗争的全部经验,都日益证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正确性。社会的所有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都发生了兴趣,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完全统治,并不是一下子就巩固起来的。资产阶级反革命派正动员一切力量与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斗争,各种落后的社会主义学说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正在不断地影响我们。因此,列宁严正地指出:“应当重新对这些群众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又提到日程上来了。”[1](P304~305)
列宁强调要把理论工作提到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团结一致地捍卫马克思主义。[1](P304)列宁还提醒我们,“在那些背弃马克思主义的人提出的‘理由’中,随时都可以看到引自马克思著作的只言片语,这是不足为奇的。”[1](P305)应当学会识破这种假马克思主义的骗子。
标签: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列宁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工人运动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俄国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