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算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创新算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创新算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方志刚,杨帆,赵振宁,陈林,汪孔静,李芊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摘 要: 本文首次提出创新算符的概念,通过创新算符植入“SFPC四位一体”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形成及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带来正效应。

关键词: 创新算符;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只有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才能保证国家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和提升。

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建立在无数科学家创新基础上的原始创新或更高层次的创新。创新算符就是通过教师作用教材、案例、文献资料、科研项目、竞赛项目等理论和实践环节,提炼创新思想,提取创新养分。通过“SFPC四位一体”(学习(Study)创新、感受(Feel)创新、参与(Participate)创新和完成(Complete)创新)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原汁原味学习、体会、感受、尝试、完成创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以崭新的视角开辟一条易于应用实践的创新教育新途径。

所有高等学校都追求培养大量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应该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在开放的高等教育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良性竞争,在友好的氛围内发展创新能力和素质。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辽宁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省级教学团队历经数十年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等辛勤工作,提出创新算符的概念,并将“创新算符”通过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课程科学内涵、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植入学习(Study)创新、感受(Feel)创新、参与(Participate)创新和完成(Complete)创新的“SFPC四位一体”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具体介绍将“创新算符”植入“SFPC四位一体”,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提取创新养分,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对培育创新性人才机理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 “创新算符”应用学生学习(Study)创新的实践

(一)“创新算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创新

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内容,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把“创新算符”作用于教学素材,合理设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形成,围绕创新性问题,强化创新点,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都含有创新性,实现学生通过教室,学习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创新过程。

(二)“创新算符”应用于案例教学实现学习创新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创新算符”的功能,从生产、科研及生活实例中提取创新点,即含有创新点的教学案例,如人工增雨(创新点:喷洒溴化银溶液或干冰)、撒盐化冰(创新点:有冰的路面洒盐)、高压锅原理(创新点:高压产生高温)、洗涤去污原理(创新点:相似相溶)、海水淡化(创新点:逆向思维反渗透)、一杯糖水什么地方最甜(创新点:系统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创新算符”作用于教学案例,学生领悟到创新点,使教师所传授的方法、原理中所隐含的创新知识点都能清晰可见。学生通过学习创新,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形成的“主阵地”就是教室,正是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创新过程的积极思考,向课堂教学要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二 “创新算符”应用学生感受(Feel)创新的实践

(一)“创新算符”应用于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受创新

同时,主要为了解决各级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快速膨胀、各级领导班子人员过多、年龄老化的问题,党中央部门机构也进行了改革,党中央30个直属机构的内设局级机构减少了11%,处级机构减少了10%,总编制减少17.3%,各部门领导职数减少15.7%。

经过3个多月谈判,有17种抗癌药品谈判成功,与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支付标准平均降幅达56.7%。其中有15种进口药和2种国产药,治疗领域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多个癌种。大部分进口药品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像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由每瓶4200元降到1295元,据生产企业介绍已降到全球最低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奥希替尼是2017年在中国上市的新药,经过谈判后价格降低71%。

(二)“创新算符”应用于课外作业感受创新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竞赛、挑战杯等竞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创新算符”的理念应用到完成作品过程中,学生运用“创新算符”亲自参与了创新的全过程,培养许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创新性人才。

三 “创新算符”应用参与(Participate)创新的实践

(一)“创新算符”应用于附加任务提供学生参与创新的平台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评价考核[1,2]这一杠杆,利用附加任务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创新算符”参与创新,学生对待不同附加任务有不同的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及特点,提供暗含创新点的附加任务,鼓励同学主动学习应用“创新算符”接受附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是学生运用“创新算符”参与创新的过程,为打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个性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对于物理化学这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创新算符”对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行成和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实验内容,引入“创新算符”概念,提取其中的创新点,细致讲解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个体会,提供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创新的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按规范科学研究论文模式严格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利用科学软件完成实验表格、绘图及相应数据处理。实验报告除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使用仪器、步骤、数据采集、处理、结果分析外,还包括误差判断、结果讨论、文献出处、实验改进方案及实验体会等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浓厚的创新氛围中体验感受到创新。使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新算符”应用于各类竞赛提供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

要求学生完成一道题,认真思考写出注解,通过“创新算符”运用提取创新点:即此题所涉及知识内容的创新点、所用的公式和原理中的创新点、所解决的问题中涉及到的创新点,如果进一步拓展,需要那些条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是否自身已体会到其中创新的地方。教师必须明确告诉学生:每一道题都产生于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实践,都是前辈科研工作者创新的结晶,一定要珍惜。未来具有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创新人才的出现,正是今天高等学校无数具有创新品质教师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打造个性鲜明的创新人才。“创新算符”应用课外作业是对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学生具体、细致的严格要求。在课外作业规范化的要求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实践。

四 “创新算符”应用完成创新(Complete)的实践

“创新算符”应用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科学研究实践是大学生完成创新,培养创新品质的有效途径,“创新算符”应用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实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完成科研创新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应用“创新算符”精心培养学生依靠自身努力独自完成创新,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已指导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或创新项目,实现“创新算符”应用四位一体(学习创新、感受创新、参与创新、实践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高层次,即,完成创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品质、实践能力优秀人才是四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顶级目标。

投资组合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甚广,该方法可有效对冲抵消非系统性风险,从而使总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单调非增次模集函数对该性质进行了巧妙地证明,并通过标准差再次证明结论正确,从而强化了这一理论,为今后研究投资组合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场所是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大学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认知、规划和实施。高等教育无论怎么变化,本科教育造就创新性人才的使命是不变的,创新性是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大学建设就是创新性人才培养,强化培养创新性人才能力的建设,这是大学建设之本。通过将创造的基因植入教学,创新教学文化,是打造创造性人才的唯一选择。大学就是要建立尊重创新、乐于创新、鼓励创新的“SFPC四位一体”系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打造激发师生创新精神的氛围,充分挖掘师生的创新潜力,培育学生创业潜质和意识,真正实现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尝试完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11-18.

[2] 方志刚. 设问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正效应[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121-122..

本文引用格式: 方志刚,等.创新算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59):1-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01

基金项目: [1]2018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转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多维动态评价研究”;[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转型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维度及其监测评价研究”(JG17DB165);[3]辽宁科技大学2017重点建设课题“转型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维度及其监测评价研究”(XJGZD201701)。

通讯作者: 方志刚,男,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辽宁省教育厅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标签:;  ;  ;  ;  

创新算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