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而且还能节约工程的成本。与现代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相比,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造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造价也普遍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且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着较快的发展。而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工作时间,还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准确性,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比较缓慢,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出现了许多问题。
1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现状
1.1化信息标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工程造价工作中,对于信息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缺乏全国性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所以信息在采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编码和分类都不统一,尤其是在不同地域,由于各省都是独自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以在跨省的工程造价信息查询上根本无法实现。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存储格式也有差别,除此之外,交换协议和接口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难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1.2信息化平台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各级造价管理机构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认识还不统一,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信息的建设和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已建信息平台的功能还较单一,造价信息相互封闭隔裂,数据归集难度大,仍存在重复劳动、资源浪费等问题,信息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提高,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和可靠性还不强,指数指标的质与量均做得不够,信息化平台整体功能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1.3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在目前很多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中,都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收集和整理,缺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没有对行业和工程进行对比和预测,也没有对信息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掘,因此,难以成为投资决策的有利依据。此外,在信息化建设中,实时动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而且没有固定的信息发布时间和规律,这给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造价人员所查询到的信息难以匹配最新的市场行情。
1.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一般的造价管理人员不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又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导致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从而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1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
要着力提高工程造价信息的标准化程度统一分类、权威、规范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是,要加强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要在国标《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工程工料机数据分类与编码、工程项目数据分类标准;建立标准的工程造价数据库体系,统一数据交换接口、软件数据导出等格式,规范技术指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指标、维护指标和从事信息管理相关人员资质等指标体系。二是,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和数据存储标准体系,在采集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源数据,并通过统一的交换协议实现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换,然后按照统一的存储标准将数据存在数据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立和推广信息管理平台
要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将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平台的建设中,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功能,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现造价信息管理的全覆盖,从而使造价信息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此外,要建立实时更新的数据发布规定,在各个省市的地方造价站,都要有统一的数据发布规定,要求各个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对造价信息进行及时的上报和发布,通过全国性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实现造价信息数据的实时发布和更新,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2.3建立造价资料信息数据库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关键就在于投资估算和成本分析之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来逐步的将原始资料数据库建立起来,相应的也在很大程度之上方便之后的查询工作。进而就可以很快的查询到所需要的各类数据信息,将其应用在概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纸预算的审核和投资概算编制之中。利用工程信息资源可以很好的把控工程质量与自身管理的效率,建立数据库对于工程造价变动规律分析而言十分的有意义。因此,现价段要加快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工程造价的信息资源库,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还有助于将分散的存储数据组成逻辑上的联系关系,方便数据的提取和应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对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扩展信息资源的范围,提高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层次,使信息资源数据库更加的充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质量,还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工程造价对于信息的需求。此外,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开放性信息平台与结构化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完善工程信息数库,可以更为实时精准的采集、处理与发布繁杂材料指数的指标、法律规范以及市场价格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资源之间的共享性来达到自动化和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仅加大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利用在很大程度之上来节省管理成本。
2.4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
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需要培养既能够掌握工程造价业务,又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这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就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也要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也要能够多学习相关的信息化知识,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对于自身的要求。另外,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也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市场机制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对造价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使使用者得到的商机更加的准确。
2.5注重BIM数据模型应用
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建筑行业引入了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BIM技术借助其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建筑工程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当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筑信息化改革的进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造价人员应注重BIM数据模型的应用,并结合BIM可视化技术与模拟施工等新型技术,科学根据BIM构建的模型数据,针对当前需要施工的项目目标,调取相似的工程造价数据信息,并且从人、材、机等方面的价格入手予以有效分析,完成工程项目单方造价的计算任务,准确估算出当前正在施工的项目总投资与总成本的数值,便于工程投资方结合具体的数据加以决策。另外,借助BIM技术,造价人员能够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有利于工程资源消耗量的汇总统计,降低工程的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由之路,必将有力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进程,亦必将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信息化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随着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必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为建设市场各方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田海燕.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3)
[2]崔景翔.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
[3]王英春.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的再思考[J].江西建材.2016(02)
论文作者:余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论文; 造价论文; 标准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