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肿瘤性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肿瘤性发热提供实际的理论和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0月,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消炎痛栓剂纳入肛门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利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发热的起效时间以及总体的有效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91.7%,远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患者体温下降比较显著,起效的时间也更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肿瘤性发热中的效果比较明显,其安全性也比较高,没有副作用,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肿瘤性发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17-02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zhong Yiqi Decoction to treat tumor fever and its safety,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umor fev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0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ata, time for the January 2013 -2016 year in October,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it 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eac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indomethacin suppository into the anus for treatmen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uzhong Yiqi Decoction, the onset tim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1.7%, far higher than 7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ody temperature, onset time is shorter,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meaning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uzhong Yi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fever is quite obvious, relatively high safety, no side effect,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Bu Zhong Yi Qi Decoction;Tumor fever;Clinical effect
近些年来临床治疗的肿瘤患者逐年上升,而肿瘤患者最为显著的临床病症就是身体发热,即肿瘤性发热,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引起的,但是当前临床中对于肿瘤性发热的病理尚不清楚[1]。就当前的临床研究来看,患者出现肿瘤性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化疗过程中的药物引起发热;(2)肿瘤本身引起的;(3)肿瘤合并感染引起的发热。当患者出现了肿瘤性发热的情况时,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但是当前临床中已经发现采用补中益气汤能够治疗肿瘤性的发热,对于减轻患者的痛楚、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2]。本次针对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是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120例患者当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患者的临床疾病类型如下:15例晚期胃癌、25例晚期乳腺癌、28例原发性肝癌、1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例胰腺癌、13例结肠癌。患者的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为(55.74±6.42)岁。患者的临床病症均为无规律的发热,同时还伴有乏力、食量下降等。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病症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病理检查以及X线检查后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以后(疗程为一周)仍然有发热状态;患者近期未经过化疗和放射性的治疗[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利用消炎痛栓剂(生产厂家: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2021462;0.1g*5s*2板)来治疗,每次纳入肛门1例。观察组利用补中益气汤来进行治疗,其成分为:柴胡、升麻、知母均10g;6g陈皮;太子参、炙黄芪均15g;当归、地骨皮、白术、青蒿均12g。具体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加减,如患者如果出现口舌比较干燥的情况,需要加入黄柏和生地等[4]。每天用清水进行煎服1剂,患者早晚进行口服,疗程为一周。每天测量2次患者的体温,并做好记录的工作,算出数值的平均数。
1.3 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关于治疗效果的判定是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发热诊断和疗效的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的1天内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3天以后发热的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患者服用药物后的24小时内体温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仍为达到正常的体温和范围,服用药物治疗2天后体温恢复到正常数值和标准,发热、盗汗等一些临床的病症消失;有效:患者服用药物的24小时内没有明显的变化,3天以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达到正常的范围,临床的症状有了很大的缓解和改善;无效:服用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没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临床的一些其他病症也没有得到改善和控制。或者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体温会下降,但是停止服用则会升高[5]。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肿瘤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前后的体温、食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的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x-±s)描述,以P<0.05作为两组肿瘤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标准[6]。
2.结果
两组肿瘤性发热患者经过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后,对其总体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体温变化起效的时间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2.1 两组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体温起效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更快,而对照组起效时间比较慢,并且观察组对于患者的体温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而对照组的作用则不明显,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肿瘤性的发热大多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对于其的诊断需要排除感染和抗生素无效治疗情况下出现的非感染性的发热,当前对于其病理以及生理机制仍然不明晰,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临床的研究推断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热源有关,也有可能是肿瘤坏死导致的。当前对于肿瘤性发热的诊断主要是对患者的发热情况进行评估,进行一些临床病理检查和X线光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对引起发热的其他因素排除才能够确诊为肿瘤性的发热。如果确诊患者为肿瘤性的发热,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是要对肿瘤性的发热症状进行控制和缓解,降低发热对于患者产生的影响[7]。
对于肿瘤性的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自身的体质强弱和病理情况进行分类型的讨论治疗,才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肿瘤性发热是肿瘤治疗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患者的发热情况和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和无规律性,患者在发热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如乏力、食欲不足等其他表现。虽然当前对于肿瘤性发热还需要加强研究,但是就当前的结果来说,能够判定肿瘤性的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围,如果患者发热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时间久了患者会出现引火上冲的情况,对于患者的身体影响比较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8]。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服用的补中益气汤,其处方涉及到黄芪、白术对于患者的脾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当归和柴胡具有补血的作用,帮助患者退虚热。这能够间接提升患者的食欲。患者的发热情况如果持久,对于其食欲则是有很大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食欲不强,中气不足,内生阴火,这些问题都是发热引起的。药物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血象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没有下降,但是对照组的患者有出现白细胞下降的例子,这能够证明利用中药来对患者的肿瘤性发热进行治疗比较有效并且安全,没有出现副作用,这对患者的健康有基本的保障。
综上所述,利用补中益气汤来对患者的肿瘤性发热进行治疗,其处方对于患者的脾胃之气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对于提升患者的食欲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效果比较明显,降温的起效时间也更加快。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副作用,比较安全,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碧琼,傅少志,张艳,等.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致发热、寒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933-934,937.
[2]唐善浩,裴仁治,马俊霞,等.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4,36(23):1930-1932.
[3]刘丽娟,海丽娜,王瑞峰,等.基于文献与专利探讨中医治疗肿瘤发热的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674-2679.
[4]叶倩,陈燕,罗玲清,等.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9):2604-2606.
[5]谢华,程凯,屈进文,等.感染标志物对住院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的诊断价值[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28(4):196-199.
[6]杜琨,黄光伟,王超,等.降钙素原对晚期泌尿系肿瘤患者中发热原因的评价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14-17.
[7]胡昊昀,周磊,高翔,等.C反应蛋白在肿瘤患者感染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6,31(4):253-257.
[8]吴浩,黄明,赵玲,等.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热与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0):136-138.
论文作者:王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体温论文; 益气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