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是危机,对教育是契机——从金融危机想到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契机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课教学论文,危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世界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春季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一系列金融机构面临危机的消息真正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波及各行各业,其危害程度堪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一员,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也为了尽到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中国政府采取了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到世界拯救危机的工作中。
面对本次金融危机,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师,我们一方面关注世界、关注中国,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以本次金融危机作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充分挖掘金融危机中隐含的教育因素,结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关金融危机的教育。这既是历史与社会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面对金融危机应尽的一点责任。
一、从金融危机的起因谈起——对学生加强消费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的,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是金融机构贷款给没有还贷保障的人,结果收不回钱,于是金融机构就出现了危机。而人们贷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超前消费。超前消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倡导的消费方式,它的好处在于对国家来说可以拉动内需,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现在超前消费出问题了,它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虽然不能说超前消费就一定是错的,但至少它是有问题存在的。
因为超前消费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所以有人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也是一场道德危机。道德危机也称道德风险,它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超前消费问题中贷款的个人或企业,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偿还能力,甚至没有考虑自己还贷能力就去盲目超前消费,等到没能力还贷时他们就断供,这样就把难题推给了金融机构,推给了社会。同样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惜冒险贷款给那些不该贷的人,等到贷款收不回来支撑不下去时,他们就宣布破产,这样也把难题推给了政府,推给了社会。在这个问题中,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机构,他们都只顾及自己眼前的最大利益,而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做是缺少社会公德的,诚信在利益面前受到拷问,社会责任在利益面前受到拷问。
由此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中有些因为家境比较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追求时髦,讲究名牌,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辛苦,自然就不会有正确的消费观和道德观;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由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猎奇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所以他们每天逼着父母花钱,使其家庭负担大大加重;我们年轻人中“月光族”、“啃老族”、“负翁”比比皆是。所以很有必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消费观、道德观的教育。
在“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和九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涉及培养学生消费观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本次金融危机引入课堂:可以设计两个家庭,一个美国家庭,一个中国家庭,美国家庭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超前消费,金融危机到来时夫妻双双失业,而银行里还有一堆账单未付,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艰难度日;而中国家庭平时精打细算,在银行里还有一笔存款,金融危机到来时他们的生活基本未受影响。通过对这两个家庭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理性消费的重要性,从而调适与塑造学生们理性的消费心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会调节消费情绪,用合乎逻辑的思维和理智的判断来支配自己的消费行动,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抵御诱惑和干扰。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节俭习惯,谆谆教导他们全面看问题,拓宽生活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培养节俭意识,做到消费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有正确的消费道德观。我们还要告诉学生,美国人现在为了买打折的东西会在寒风中排三四小时的队,他们已回归理性的消费。经历过这次危机的人们,肯定会对自己以前的消费观念有新的感悟。
二、从金融危机的影响谈起——对学生加强理财观和职业观的教育
金融危机前的世界股市是牛气冲天,尤其是中国A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沪深股指屡创新高,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开户头,这些新股民有的可能既没有股票的基本常识,也没有股市的风险意识,他们盲目地认为只要买股票就能赚钱。网上甚至出现当乞丐不如当股民,做小偷不如买股票的观点。但2008年以来,尤其是次贷危机以来,国内股票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波动,沪深两市总市值也缩水一半以上,众多股民被套牢,于是出现精神失常、跳楼自杀等惨状,所以有必要对广大民众进行理财教育。理财教育也需要从娃娃抓起,据悉,理财课程已在新加坡所有中学实施,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应该在青少年中推广和普及经济、金融、个人理财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比如让学生算算利息,计算房贷,学习制作家庭收支报表。也可给学生介绍诸如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投资理财的常识,培养他们理财的技能。同时要让他们明白没有一种投资是只赚不赔的,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只是风险大小不同罢了,要规避风险就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更要让他们树立“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意识,没有正确的心态和股票常识就不要轻易入市,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受金融风暴影响,大学生就业遭遇到最冷的寒冬。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每天都在报道这件事,社会家庭每天都在关注这件事,学生处在这种氛围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消极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反正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上不上大学都一样;而积极的学生则可能认为找工作这么难,我得更加认真学习才行,否则会找不到好工作的。无论对有消极想法还是有积极想法的同学,都有必要进行职业观的教育,尤其是对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对于那些认为读书无用的同学我们得从学习的目的和知识的作用谈起,使他们明白无论从事哪门职业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知识能创造财富,上大学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要让他们明白不上大学比上过大学的更难找工作。有积极想法的学生一心想通过考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想法本身没错,但对这类学生需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找工作不要总期望一步到位,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对初中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只能是初步的,在职业规划教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这样问自己:“我将来想干什么?我将来能干什么?我现在应该准备什么?”通过这三问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实现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从金融危机的拯救谈起——对学生加强信心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和削弱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我国政府决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为此我国政府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等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政府有能力带领我们稳定渡过金融危机。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等进行了题为“危机:中国人信心有几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34%的受调查者对中国成功应对此次金融风暴表示有信心。“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时曾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总统亲切的“炉边谈话”给了民众信心,使“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美国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师,面对此次金融危机,首先我们自己得有信心,相信政府能应对危机;其次我们还得给学生信心,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同时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帮他们树立信心,就是帮整个社会树立信心,从这点来说我们作为教师肩上的责任很重大。
要进行信心教育我们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信心》节目,使学生了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可以组织材料举办以金融危机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金融危机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作一次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金融危机对我们身边的人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效益较好的企业,使学生了解金融危机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我们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学生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信心指数。
这次金融危机也是对学生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机会,中国人民在危机中表现出的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的大局观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独立的理性精神,百折不挠的承受能力,以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从抗击金融危机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金融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损失和伤害,但给历史与社会课带来了教育的契机。通过把金融危机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时代性与人文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