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门建设成湘西北中心城市_城市经济论文

把石门建设成湘西北中心城市_城市经济论文

把石门建设成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门论文,湘西论文,中心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处于长江三峡开发边缘。随着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石门将成为我省参与长江开发的一个重要基地,是我省进入沿江开放区的一个北大门。鉴于石门的重要地理位置,我们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认为:未来十五年内,石门应建设成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下世纪30年代,石门将成为湖南的第二个株洲市。

一、石门成为湘西北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1、根据城市区位理论,石门有必要成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的结果。因此,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和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石门地处湘鄂边陲地带,该区域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以石门为圆心,50公里半径范围内没有一个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才有常德、 张家界、湖北省枝城三个城市。这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同时也说明需要有一个中心城市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把石门建设成为这样一个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并通过这种发展,成为刺激湖南全省经济腾飞的兴奋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澧水的治理需要石门成为该流域的中心城市。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湘江岸,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巍然屹立;资江旁,益阳、邵阳、冷水江闪闪放光;沅江边,常德烨烨生辉。而澧水中下游流域没有一个类似的城市,所以澧水的治理缺少一个支撑点。据资料记载,湖南四水中以澧水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每年洪水季节,澧水沿线的石门、临澧、津市、安乡等县、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面临威胁,严重制约了澧水流域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洞庭湖的治理、开发。所以,治水专家、原省政府顾问史杰先生担忧并感慨万分:澧水不治,寝食不安!

石门处于澧水中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一旦建成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一定能成为治理澧水的中坚力量,发挥其带动中下游地区根治澧水的积极作用。

3、把石门建设成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是开发湘西北、 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门历来水陆交通比较发达,是湖南通往鄂西南、川东地区的湘北门户,更是与鄂西南进行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历史上,石门一直是商品集散地,商业比较发达。若将石门建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则可发挥其与鄂西南、川东地区长期交往的传统优势,带动整个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湘西北经济区(或称石门经济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带动鄂西南、川东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三省交界、范围更大的经济合作区,实现该区经济良性循环、超常规发展。

4、把石门建成湘西北的中心城市, 是湖南全方位迎接长江三峡开发战略的挑战,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湖南加入长江三峡开发带可以有两个对接点,即岳阳和石门,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石门处于长江流域中部地带,与长江和枝城结合部的直线距离仅为80公里,比岳阳离三峡更近。但是,在湘北地区龙头——岳阳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同时,湘北地区龙尾——石门的经济前几年发展较慢,因而不利于整个湘西北地区经济腾飞,也制约着湖南全方位加入长江三峡开发带,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使石门——湘北地区龙尾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把它建设成为湘西北、澧水中下游流域的中心城市,以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一起发展,为振兴湖南作出贡献。

二、石门成为湘西北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

石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处在长江三峡开发带边缘,与三峡开发带中心城市(宜昌市)的直线距离仅为130公里左右,联系十分方便, 既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取三峡开发区的各种信息资源,又可以相对容易地打入三峡开发带大市场,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其次,石门又是湖南西线开发的龙头。第三,如前所述,石门方圆50公里内,没一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发展一个中心城市;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中心城市方能发展起来。

2、交通优势。

石门的首要交通优势是铁路,成为湖南继株洲之后东西线和南北线交汇的第二个城市。枝柳线和石长线在此相交,洛湛复线又在此相会,使石门处于一区域的轴心位置,并成为全国各县中唯一有三个火车站的县城(只有中心城市才具有这种条件)。

石门历来交通比较发达,建国40多年以来,共建公路2500多公里,其中省道干支线360多公里, 县乡线2100 多公里。 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994年达1274公里,并形成网络,与周边省、县公路相通。

水路是石门历史上主要通道之一。主航道有澧水、渫水、沱水、道水。“九五”期间,大力开通水路,充分发挥石门的水路优势,成为石门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外,石门东南部近100 公里的常德市和西南部近100公里的张家界市都有飞机场,可乘汽车或火车直达, 十分方便。

3、资源优势。

石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形成能源、建材生产和开发基地。目前已有世界上最大的雄磺矿、亚洲六大矽砂矿之一的矽砂矿、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磷矿、华南最大的优质石膏矿、湘西北最大的煤炭基地等。

石门森林茂密,林产品繁多,油茶、油桐、核桃、乌柏、山苍子产量大,尤其是柑桔、茶叶、板栗等已形成生产基地。

石门的人文和旅游资源也多彩多姿,如古刹夹山寺、龙王洞、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家坪商代遗址、添平千户所遗址等,都是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的名胜古迹。特别是石门西临武陵源风景区,北近长江三峡,南接桃花源,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旅游圈。

4、地貌优势。

石门县城区为一断陷盆地,东面有铜锅寨鼎立(海拔790米), 西面有白杨尖对峙(海拔460米),北面有大面山横亘(海拔690米),从而形成了一个向东南开口的圈椅形盆地,冬、春季能阻挡西北冷气流,形成避风区,具有少严寒、回春早的特点。盆地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南北平面长20公里,东西平面长8公里, 具有成为中心城市的良好地势条件。

石门位于澧水岸边,用水条件优越,年均地表径流量41.86 亿立方米,人平6420立方米,比湖南省人平拥有量多2401立方米,比全国人平拥有量多3671立方米。此外,境内有地下河49条,水能总贮量达68.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9.9万千瓦。丰富的水能资源为石门成为澧水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5、现有工业优势。

石门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密集区,“八五”期间湖南省全省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有5个,石门就占了3个。总装机容量120 万千瓦的石门电厂投资额将达45亿元,该厂一期工程于1995年底建成投产,使石门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目前,石门有工业企业234家,其中, 中央、省、常德市属大中型企业15家,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多亿元,1994年工业总产值接近9亿元。能源、建材和化工基础雄厚, 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15%、13.6%和27.2%。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实现工业的滚动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石门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城市设施已有相当规模。

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石门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同步进行,并已形成一个以石门电厂为核心的宝峰区,以石门火车北站为轴心的东城区和以商业为中心的老城区,加上三江口区和南区,初步形成了五大板块有机结合的城市格局,总占地面积20.5平方公里,可容纳市区人口20—30万人。

三、石门将会成为湖南第二个株洲市

说起株洲,人们都知道她是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交通城市。她在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全国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动机车、第一个硬质合金顶锤、第一辆大型落下孔车等几十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株洲。与株洲的昨天相比,从株洲迅速发展的条件和过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石门一定能发展成为湖南第二个株洲。

1、石门与株洲的崛起具有类似的条件。

首先,两者都得益于全国工业布局调整的良好时机。1949年,株洲只是一个1.5平方公里范围、7000多人的湘潭县属小镇。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湘江之滨的株洲小镇和古城洛阳、西安等城市一起被列为全国“一五”时期八个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4 项安排在株洲。 此后全国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程项目中,安排在株洲的有9个项目。与此相似,“八五”期间已在石门开工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有3个, “九五”至2010年将有14个国家项目陆续上马, 国家投资总额将达到114亿元。此外,被省里列入中长期规划的建设项目达23个, 占湖南省110个项目的21%。和株洲50年代中后期一样,石门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点建设的一方热土。

其次,两者都具有铁路东西线与南北线相交汇的交通优势。株洲,因京广、浙赣、湘黔铁路相交而具有铁路交通枢纽这一特殊优势。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曾作过“工业化株洲”的设想,要把株洲建成东方的“鲁尔区”。

石门也是铁路东西线和南北线交汇的中心点:一条是枝柳线,另一条是正在建设的石长线。此外根据国家计划,石门站至湖北襄樊站将要修建铁路复线,洛阳至湛江的铁路复线也将经过石门。如果石门至四川万县铁路修建成功的话,石门作为铁路枢纽站的地位将更为突出。

大交通——大工业——中心城市,这是株洲市所走过的一条成功之路。如今石门也正在走这条路,相信一定能成功。

2、石门还具有比株洲更为有利的条件。

首先,上面已述石门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为石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株洲则没有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次,石门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是株洲无法相比的。石门有唐代古刹夹山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该山为湖南屋脊,山上神景洞顶一带有一片20多万亩的原始森林,树木达670多种。属国家一、 二、三类保护的就有20多种,为世人瞩目。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

第三,石门地势条件更适宜于建设中心城市。50年代初建株洲时,该地地势比较复杂,丘陵占70—80%,约占20%的干地洼地分散在丘陵之间,加之当时的粤汉铁路与湘江平行,把市区划成一个狭长的地带。这种山头多、洼地多、平地少而散的地形状况,曾给株洲市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相反,石门县城区地势条件要比株洲好得多,表现为地势平坦、范围宽广,南北平面长20多公里,东西平面长8公里, 非常有利于城市布局。

第四,石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当时的株洲高得多。1951年株洲成为县级市时,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21434万元, 工业总产值2625万元,财政收入1022.8万元。石门目前即将成为县级市。1995年底,石门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下同)60809万元, 工业总产值89631万元,财政收入5307万元,分别比当时的株洲高出1.8倍、33.1倍和4.2倍。

第五,石门今天面临的是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好机遇,而且又可以借鉴株洲市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估计到2030年,石门将达到今天的株洲市发展水平。以下是2030年的石门同1994年的株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表:

人口

国内生产 工业总农业总财政 居民储蓄

规模总值产值

产值 收入

余额

株洲 48万

136亿

1478420万 17102万 116200万 358146万

石门 50万

140万

1516590万 90945万 135405万

1612000万

注:均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3、石门成为湖南第二个株洲市的重要意义。

株洲的迅速发展,对于提高湖南的工业化水平,改善湖南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加快改变湖南经济的总体格局,作出了重大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石门的崛起,将会有助于改变湖南目前处于“四面包围”的窘境。湖南的南边有经济发达的广东,北面有依仗雄厚工业基础和黄金水道的湖北,东面有京九铁路修通后经济社会大改观的江西,西面有雄心勃勃的川贵资源大省,就连西南的广西也在与云贵连手建筑“西南大通道”,其势不可小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据《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有关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排位,湖南列在第17位,属中等偏下水平。令人警醒的是,湖南周边6省(区)有5个排在湖南前面,四川也仅以0.7%之差紧跟其后! 可以说,湖南前有强卒后有追兵,南北夹击,东西紧逼。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唯有面对现实,勇于迎接挑战,实行全方位开放,尤其是要与沿海开放区(广东)和沿江开放区(湖北)对接。而与沿江开放区(湖北)对接,则必须打开北大门。岳阳和石门就是北大门的两个象征。现在湘东北的岳阳发展很快,湘西北的石门则相对滞后。因此,加快石门的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旦石门建成湖南第二个株洲市,她必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进入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新桥头堡。

标签:;  ;  ;  ;  ;  ;  ;  

把石门建设成湘西北中心城市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