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1 晏明海2(1.山东省高青县妇幼保健院256300;2.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中心卫生院255150)
【摘要】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点倍他司汀500ML,1次/天,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应用倍他司汀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ML,静点,1次/天,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关键词】倍他司汀;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13-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视物变形;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伴对侧嘴歪眼斜、面部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跌倒、神志丧失。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采用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并与单一应用倍他司汀治疗患者相比较,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门诊与住院病人38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 例,观察组男10例,女9 例,年龄33-72 岁,病史3天-10 年,并存疾病:冠心病5 例,高血压病4 例,颈椎病4 例,糖尿病2 例,其他疾病4 例;对照组男8 例,女11 例,年龄32-71 岁,病史7 天-11年,并存疾病:冠心病4 例,高血压病4例,颈椎病5例,糖尿病1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并存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两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经颅多普勒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眩晕。均符合VBI 诊断标准。[1]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休息,控制并存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采用静点倍他司汀500ML,1 次/ 天,14 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应用倍他司汀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川穹嗪10ML,静点,1 次/ 天,14 天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日常生活接近恢复正常,TCD 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50%以上。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为完全恢复正常,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50%。无效:眩晕症状无减轻,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未改善。[2]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治愈6 例,显效:8 例,有效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治愈3 例,显效:6 例,有效5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73.7%,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通过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它多发生在伏案工作时间长的人身上,如教师、编辑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很少运动,引起脑血管弹性减退、颈椎疾病,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发,现在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年轻人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加上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症患者年轻化了。
倍他司汀为双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组胺H1 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改善血循环,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及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而盐酸倍他司汀可通过改善血循环,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改善内听动脉供血,缓解眩晕耳鸣症状,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降低动脉压,并有抑制血浆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静注倍他司汀可舒张血管,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54%。
丹参川穹嗪有效成份主要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完全,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心、脑、肺、肝、胆、脾、小肠和肾脏等器官,其中以心、脑、肺、肝等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药物浓度最高,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持久存在,并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等。
通过临床观察,观察组在静点倍他司汀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与单用倍他司汀相比,可明显改善脑组织,和内耳迷路的循环功能,同时还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脂的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效果肯定,临床应用安全,推广可行性较强。
参考文献[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22.
论文作者:陈鹏1 晏明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基底论文; 动脉论文; 丹参论文; 供血不足论文; 注射液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