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看“韩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流论文,距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前语:时下,人们关注最多的娱乐事件,除了超女以外,就是韩剧的疯狂入侵了。由《大长今》掀起的热播高潮,引发了人们对韩国影视片的极大关注。报刊媒体对此事热议不断,“韩流”之盛可见一斑。
在这种风潮理性探讨的背后,人们更多地是对文化的思考。有关的争议现在看来,也没有太多加以讨论的必要。领风气之先的往往是一些青春稚气的学生,在这股“韩流”劲吹的时候,教会他们学会汲取与剔除,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中国文化的宣扬,我们的担子更重了。
韩国电影来袭
谢思晴:对于韩国电影、电视在近几年疯狂“抢滩”中国市场的行为,我认为,大部分人还是抱肯定的态度。从韩国片在中国的流行程度就可看出,韩片还是蛮受国人欢迎的。究其原因,从多部“抢滩”中国市场的韩片中,我分析出以下两点:①韩国片的故事情节多源于生活,情节平淡但不乏细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②韩国片的外在包装都不乏浪漫的喜剧色彩,符合人们的口味,与国内生产的一大批大型古装王朝勾心斗角、主题严肃的片子截然不同。尤其是中国近几年喜爱拍古装剧,一部又一部古装剧的推出,看花了观众的眼,也抹杀了不少观众的热情。毕竟,观众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古代迥然不同,太多的古装剧都与观众的生活格格不入,让人产生厌倦感。反观现代生活剧,有些情节还与观众平时所经历的生活细节相同,容易引起观众共鸣,能激起继续看下去的兴趣。特别是韩片轻松诙谐的喜剧色彩,显然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睛。
韩国片受欢迎并不是一种盲目跟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与观众的口味相符。这点也是中国片该向韩国片学习的地方。要知道,看片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人们从片子中找寻放松无可厚非,如果片子主题太沉重,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
陈淑茹:韩国是中国的近邻。面对她焕发的特殊魅力,审视她奇迹般的跳跃式发展,感受她咄咄逼人的经济挑战,猜度她无可限量的未来……人们将会更加了解韩国。
历史上韩国多次遭受外族攻击,由于岛狭国小,回旋余地不大,攻守之势往往很快就会逆转。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旦夕巨变的紧张感,无法弥散的民族悲情,决定了韩国人身上强烈的危机意识。
韩文化大步挺进中国,近几年已形成进军中国强势,被称为“来势凶猛的韩流”。以韩国影视看,原创性使其更加灿烂。如在2002年上映的《回家路》,此影片赢得美国三家电影公司争相购买翻拍权,由此可见,在内销与出口双丰收之余,韩国电影仍保留了一份冷静。
前不久,中国到处掀起“长今”热。韩国的一部《大长今》引起不少人注意,大家都为影片中的长今与长今的精神感动,也因而更了解到韩国的文化精神。
“韩流”汹涌抢滩我国文化市场,带来的不仅是利益之争,也是对我国本土文化考验,所以,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公正地评估“韩流”,积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努力寻找胜出的机会。“韩流”不仅会使中国掀起一片热潮,更会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
詹锦婷(高一〈3〉班):与欧洲电影几乎从一开始就与先锋派和现代主义纠缠在一起不同,韩国影视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一条大众文化和商业消费相结合的道路。在朝鲜战争时期电影业受挫,仅生产少数战争记录片,这时韩国政府对国内电影制片商均实行免税,这使得电影制片商剧增,带来了电影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韩国电影在各个电影节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影片出口也有增加。另外,韩国政府进行了三次新的努力,在政策、法规等方面对电影业发展予以扶持,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
在中国,许多观众都会选择韩国影片看。这表明他们的片子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观众一般选择看浪漫的爱情片。自1997年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CCTV播放以来,韩国影视纷纷在我国各地热播,从此韩国的影视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高。
一个健全的影视业市场,需要不同类型且不断更新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消费。中国的影视与韩国相比,我国的科幻影片少,这与科教兴国的大好形势形成落差,导致了艺术创作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缺乏和导致我国的影视在艺术想象、叙事方式、技术开发方面全局性的落后。
韩国之所以选择中国市场,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市场蕴涵了巨大机遇。在我看来,国家在“规制”范围内应予以必要的扶持政策。在影视发展方面,要在引进、审批、播放境外影视等娱乐节目的主动权方面以及视频点播、境内外媒体人士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予以适当地开放!
“韩流”汹涌抢滩我国的文化市场,带来的是利益之争和生存竞争,我们需要如此高尚的竞争,也需要如此深奥神秘的文化色彩,引进“韩流”将会使我们的影视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影视市场体系,并将中国市场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黄小佳(高一〈1〉班):韩剧《大长今》扫荡香港之后,又袭击我们眼球,随后,《必胜奉顺英》、《医道》、《天国的阶梯》也猛袭电台黄金时段,在我国掀起一股“韩流”。之后,韩国料理、韩国服装、韩式美容也打开国内市场,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成龙大哥出来呼吁大家抵制“韩流”;另有影视大腕怒斥热炒韩剧的媒体是“汉奸”。更有各种报道,声称韩剧中扭曲事实,污辱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韩剧真情表露,为韩剧人物所迷……
我也追过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被大长今那种坚定的信念,人性的真善美所震撼。的确,韩剧中融入了振奋人心的因素,正如导演所说:“平凡人克服苦难而到达成功,那种感动是不分国界的”。韩剧就是抓住人性的特点,直接“攻击”人的内心。
有人认为,抵制韩剧就是爱国,因为现在韩剧炒得过火,对我国的经济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我不认为是这样的。
首先,从这个角度来看,“韩流”的来袭对我国电视剧的制作也是个激励。
其次,这也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在平等的文化往来中,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增长了见识,不仅在国内营造了海纳百川的文化环境,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怀着广阔的胸襟来面对韩剧,取长补短,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上写上璀璨的一笔。在表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正确面对由“孔孟之道”发展来的韩国思想、韩国文化,不要因受到一点小小的冲击,丧失了我中华泱泱大国的风度!
李思勉(高一〈2〉班):我认为,所谓韩流就是“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流行”。随着韩流的铺天盖地,汹涌澎湃,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其中最直接的体验首推韩剧。
喜欢看韩剧,不仅仅是因为里面的俊男靓女,更多的是因为剧情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电视剧里唯美的画面。说韩剧是偶像剧,我觉得有些偏激,不否认韩剧的演员外形漂亮,演技也是棒得没话说,以至于我每每看到剧中人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动作,都仿佛觉着是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不自觉地随着演员的哭而哭,笑而笑。
韩剧的生活气息很浓,看似琐碎,却让人觉得亲切。剧中的主角可能不完美,但都真实可爱。在我看来,每一部韩剧都像是一部装帧精美的画册。《蓝色生死恋》里男女主人公携手漫步铺满金黄色落叶的小路,犹如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冬日恋歌》里平静的湖泊和滑雪场,更把整个冬天衬托得充满诗情画意。而韩剧里的音乐又是那样地贴近主题,一点点悲伤的味道总是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剧情所要表达的气氛,在恰当的时候流泻出来,观众想要忍住不掉泪都不行。
流泪,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喜极而泣,也可以悲而泪下。韩剧每每同时从精神对应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来调动观众情绪,屡试不爽。其实,韩剧中的许多经典对白,都是人类的共通话语,不会因为民族、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变调。
从韩剧的成功着眼,“韩流”汹涌恐怕不是一桩偶然的事。洋溢在韩剧里的情感氛围、生活勇气、温情主义、青春气息、理想色彩,还有冥冥之中的命运线索和悲剧意识,都展示出真实而动人的品质,让人感同身受,激发出对善良的认同,对美好的憧憬。托马斯·曼说过:“所谓作家,就是想象和构筑未来人性的人。”从这个高度来看待影视创作,我觉得目前的韩国影视可能比中国作品更能担负起如此重任。
“韩流”该如何跟
张刚(高二〈1〉班):曾听一个朋友说他想学韩语,而根本的原因却是当前正在吹着“韩”流。我建议他不要学,也许哪天又流行别的,那他会后悔的。
如果我们真想学韩国的什么东西,就学学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吧!
曾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调查,说在韩国,绝大部分人都是开国产车,韩国人的车中,一百辆只有七八辆进口车。这不光是因为韩国对进口车加税,更主要是韩国人坚持买国产车。而在中国,满大街跑的是外国品牌的车,一辆接一辆。中国一再对进口车加重税,希望中国自己的汽车业也发展起来,但是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出高价买进口车,使中国汽车业受到排挤,造成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缓慢,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同样是人,为什么韩国人不买进口车,而中国人买?
韩国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它的经济实力是很强大的。这不仅与韩国的政策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韩国人民。他们无私奉献,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让国家受益。记得亚洲金融风暴时,韩国人民自愿将自己家的金银首饰无偿捐给国家,让国家渡过危机。这种精神确实值得学习。
在韩国,有一种社团,为了节约国家的资源,他们专收人们不要的旧东西,加以修补,再低价卖出,循环利用,而赚到的钱,又捐给国家慈善机构。
跟韩流,我想更应该跟韩国人民的精神。
陈辉(高二〈1〉班):韩流并非“寒流”,对它大可不必恐惧万分。韩剧也好,日剧也罢,还是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老话好,对外国的文化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买几部韩剧,细细揣摩一番,把它好的东西学来,然后应用于自己的制作中,“师夷长技”,这句话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们就说过了。
钟家燕(高一〈5〉班):韩国的电视剧,书刊在我国极受欢迎,有些电视剧在我国的收视率极高。韩国书刊算不上是好的文学作品,却成为我国最畅销的书之一。自从2002年韩国青春小说风靡国内出版界后,随着“韩流”大受欢迎。国内随之出现一批“哈韩族”。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韩国影视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年轻的Fans说不出理由,只是一味地喜欢,喜欢俊男美女的容颜。曾有专家认为,亚洲国家认同的审美趋向,价值观念和道德评判,以及观众的内心潜在追求的生活方式和韩剧中较为圆满的融合结局,构成观赏韩剧的基本原因,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哈韩族”。他们爱屋及乌模仿韩国的人物风格,钟情于韩国的首饰,服饰以及书刊,更疯狂地去学习韩语文化!中国有不少发展城市中的学校开设韩国班,茶道等。
韩流也只是流行中的一种点缀而已,但对韩国来说这也是一门生意,更使韩流的经济有重大的发展。
骆明杰(高一年级):对于韩流,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其不善者而改之。韩剧的基调大多是健康向上的,感情是真挚的,处处闪现出儒家思想的精髓,这些对公众的引导与教育,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对提高国民素质,引导社会风气,是有正面影响的。这样说也许调子高了点,但确有正面意义。而对韩剧中自我标榜的一面,比如把中国人发明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这就是其不善者,我们需改之,不能接受。至于现在出现的崇韩媚外的倾向,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再怎么崇韩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在原则的问题上不能媚外,这样也就足够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韩流也一样,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只要正大于负,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抵制。
放开自己的视野,看看外面的世界,还会有更美的东西在等着你呢!
劲扬中国风
达嘉琪(高一〈2〉班):大家都相信韩国影片质量高,韩国产品档次高,名牌响亮度大。倘若拥有韩国的商品那就是“酷”,所谓“人无我有就是我当先锋”。这无疑是中国公民在抬高韩国文化档次。
外来品好便趋向它,但本国产品却遭冷落,这绝不会在韩国发生,他们坚持买国产货,反对外来品,故而韩品知名。当我们获得外来商品却尽是炫耀,不曾吸取其中精华用于提高本国产品。
倘若韩风劲吹同时也能推动中国风刮两刮,那倒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然而如今却是“韩风薰得游人醉”……
郑茂绿(高二〈6〉班):在课本中,我们学习到: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然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从韩国的电视剧可以看出,他们就是走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道路。那么,我们是否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呢?意识到了,又是否做到了,做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