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技术及裂缝控制论文_杨彦刚

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技术及裂缝控制论文_杨彦刚

摘要:砌块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体系,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墙体施工所使用的主要技术,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实现对砌筑技术的科学使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技术;裂缝控制

1导言

在建筑行业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我国砌块建筑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砌块产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增长速度高达20%。尤其是在我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后空心砌块更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主要作为承重墙材料存在于多层建筑体系中。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市场发展需求的满足,必须在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基础之上对裂缝工作进行科学的预防。

2墙体砌筑作业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首先,墙体的砌筑需要使用大量的砖型材料作为搭建的基础,因此要确保基础墙以及错台两者存在的相对关系,要合理的设置两者所在的位置,在砌筑作业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来摆放所有的砖型材料,在测量放线工作中要确保各项指标参数的精准性,这样才能保持墙体的平整性,防止出现倾斜的现象。

其次,砌筑作业中会在墙体上很明显的体现出灰缝的存在,为了维持墙体的平整和规整,就要确保灰缝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也要保证其竖直,并且要确保其所使用的灰浆材料在填筑时更加饱满充实。

再次,砌筑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接槎作业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槎作业的整个施工环节和程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施工方法应用的合理性,使其符合施工设计的方案规划和相关要求。此外,在接槎作业完成以后,还要做好墙体的清洁和整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墙体中不平整的现象,防止灰缝中淤积过多的灰浆,或者灰浆涂抹不均匀,防范可能存在的寒砌情况。

最后,在砌筑作业中还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合理施工方式和手段,在浇筑时要做好分层处理,期间也要严格对墙体的浇筑作业实施质量管控,如果发现由于不合理的浇筑施工程序导致墙体出现了鼓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将墙体进行拆除检查,然后再开展标准的砌筑流程进行施工作业。

3从经济性角度分析砌筑作业的各方面问题

3.1墙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是衡量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其墙体的强度,就要使用钢筋和混凝土作为基础的砌筑材料,而钢筋的下料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料前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的计算出钢筋的需求量,确定合理的尺寸和大小面积,防止出现材料消耗过度和浪费的现象,并有效节约建设成本。

3.2从模板方面而言,技术人员要根据施工图进行设计,使板和梁尽量减少拼缝,从而能够减少模板的使用量。还应该避免对放置好的模板进行挤压、重物冲击等以防止受损的现象发生。而且要小心使用模板尽量不损坏模板以便以后使用。对于拆下的模板应该及时进行清理、标识等工作,以便重新使用。为了延长模板使用期限必须对其细心保养。

3.3在混凝土的材料中水泥的价格最高,应该经济合理的利用水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施工中的成本。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砂率,这样不但可以通过减少石子间的缝隙来减少水泥浆的使用量,还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成本。而且应该通过计算选择合适比例的水灰,这样既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施工技术要求,还能够避免水泥的浪费。

4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在实际利用砌筑工艺对建筑工程墙体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对轴线以及标高进行严格的检验,最后对其进行检查与验收,其中主要包括立皮数杆,选砌块、摆砌块,盘角砌外墙,砌内墙,砌二步架外墙,砌内墙,浇注芯柱、圈梁、楼板砼,注意砌内墙时需要在砌筑过程中留槎、下拉结网片、安装砼过梁,也就是说在实际施工时必须实现对上述环节的充分满足,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建筑质量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墙体放线

在实际针对砌体进行一系列的施工工作之前必须做好找平工作,找平内容为基础面或者楼层结构,在实际放出砌块轴线的过程中需要将砌筑图作为主要依据,砌体边线以及洞口线的放出工作也是在此种情况下进行。

4.3砌块排列

在实际针对砌块进行系列的排列工作时需要将排块图以及弹线位置作为主要依据,内外墙搭接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必须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处理。

4.4错缝、搭接处理

上下皮砌块应对孔砌筑、错缝搭接,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可错孔砌筑,普通砼小砌块的搭接按长度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此灰缝中设置点焊网片(Ф4)或拉接筋,网片必须放置在砌块的小肋上,两端距该垂直灰缝不得小于300mm。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砼小砌块。

5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裂缝控制措施

5.1砌筑与抹灰材料控制

混凝土是砌块浇筑的主要材料,传统的黏土砖需要进行烧结工作,但混凝土可完全实现对这项工序的省略,这也是导致小砌块在干缩值上呈现出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其自然养护时间为28d。

如果超过这一时间其收缩仍未完成抹灰后的墙体仍然会出现干缩变形的现象,进而导致收缩应力的产生,这也是导致墙面出现不规则空鼓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借助科学的技术与手段实现对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并在遵守以下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材料的严格检查。

首先是验收以及抽样检验,上述工作主要针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内容主要包括砌块合格证以及质量证明。对于存在开裂以及破损情况的砌块必须严格禁止其入场,注意龄期少于28d的砌块也不可以入场。

其次是在实际存放砌块的过程中必须避免雨淋现象的出现,可用物品对其继续遮盖。如果已经砌好的墙体出现雨淋现象则需要在拆除最上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砌筑。砂浆是砌筑以及抹灰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砂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实际对其强度以及配合比进行设置时必须实现对相关标准与要求的满足,其中所使用的水泥禁止出现不同品牌混用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实际配置砂浆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同一品牌以及同一标号的水泥。过期以及受潮的水泥也必须禁止使用。

5.2砌筑施工裂缝控制

砌筑墙体时,必须以主规格砌块为主,辅以辅助砌块,坚持“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上下匹砌块对孔砌筑,且竖缝相互错开1/2主规格砌块长度。墙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并相互交错搭接,当有临时间断处时,应砌筑斜茬,严禁留直茬,斜茬长度应等于斜茬高度。较为薄弱是竖缝灰浆饱满度控制的明显特征,这对砌块的砌筑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必须平放在有肋槽的位置。布满砂浆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挤压工作,在实际扦插振实时必须实现对砖刀的科学使用。勾浆工作主要在砂浆缝不饱满的奇怪情况下使用。8~12mm是灰缝厚度控制的主要范围,同时注意其水平必须达到90%以上。

5.3抹灰裂缝控制

墙面抹灰作业应在墙体砌筑完成至少稳定段时间后(至少30d)方可开始,严禁墙体砌完就立即进行抹灰。砌块墙体抹灰应提前2~3d淋水湿润,天气特别炎热干燥可提前1天淋水,但必须等墙体表面无水渍时才可进行底层抹灰。抹灰前彻底清除墙面松散的砌筑砂浆、灰尘、污迹。基层表面太光滑会导致抹灰黏结不牢固,所以抹灰前用水泥浆扫毛。

结束语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砌筑施工及裂缝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为预防墙体抹灰开裂,必须严格把好材料关,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墙体材料和抹灰材料,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只有设计、施工、生产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努力,墙体开裂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团宝.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预防技术探析[J].山西建筑,2017,43(31):84-85.

[2]童海.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82-83.

[3]丁勇.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5):36-37.

[4]康首波.浅谈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214.

论文作者:杨彦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技术及裂缝控制论文_杨彦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