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及其超越论文

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及其超越论文

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及其超越

杜淑菁 褚远辉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 当前针对师德建设的研究侧重于以制度规范为切入点,以外部条件的限制来规范师德。除此之外,内部动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方向。教师群体多由具备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控制力的个体组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从教师道德学习的视角入手,探索教师道德学习中的自主性,以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及其超越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师;道德学习;困境;超越

当前,针对师德建设的研究侧重于从制度规范的视角入手,以外部条件的限制来规范师德。除此之外,教师道德学习是师德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在路径。道德学习异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立足于教,主体在于教育者,道德学习则立足于学,主体在于学习者。教师道德学习是教师通过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成为道德的人的过程,对此过程生成的影响包含了自然因素,自主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对自主性的发挥。道德学习动力是来自于学习动机的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较多,可从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方向进行探讨。

一、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源流

1.人性的善端是道德学习动力的本能

从我国传统思想来看,古时《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人的本性中就包含了天生的道德,这是人展开道德学习的根本性源头。从本质上看,人的道德本能是天生具备的未经任何思考就可以活跃的。每个人都是道德的立法者,意志可以为自身立法[1]。因此,道德学习的本能是每个人固有存在的东西,是人性的善端。

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生成最根本的源流来自于人性的善端,人的道德本能。人类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实质上受到生物学中自然遗传的影响,从生物学来看,人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后天养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都不会改变个体的遗传特质。学习动力是一种促使个体自身主动学习的状态,教师道德学习动力是其内在的固有存在的一种求知欲,胜任感,对于教师道德学习造成了持久的影响。道德是人的一种先天机制,但是即便人在道德本能上占了先机,后天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的迷失。

以上信息在各个企业间形成有效数据链通过EDI为信息交互通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具体表现在:供应商-原料物流公司-生产加工商,EDI在这三者通过采购单、物流运输单、到货入库单形成有效数据集;生产商-物流公司-营销体系,EDI通过物流运输、销售单、营销合同作为信息互连互通的手段;社会公众-追溯平台,EDI作为查询信息的接口提供追溯信息的查询接口。

2.自主的需要是道德学习动力的发展

从自主的需要来看,人只有有所追求才能猝发行动的发展。自主的需要对道德学习动力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想要和需要都是一种主观过程,想要是纯主观臆造的一种主观性需求,需要则是一种具有些许客观成分的不得不寻求的东西。人只有自我意识到需要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才会猝发对这件事的积极性。教师群体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得出的优质人才,在教育事业上奉献的群体必须学高身正。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具备更强的辨别判断力、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环节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这种分工使教师明晰自己的责任,明晰自己的需要,促使其自主进行学习。

主体自身往往很难判断出自我所需的道德需要,真正道德存在问题的人通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道德存在淡化缺失。因此,在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的反思。

顺应道德本意进行制度变革。学校制度设立应当以教育为目的,学校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道德的事业。教师道德学习是一个强调自主性的过程,一系列僵硬的道德强制实施将扼制教师道德学习的整体发展。因此,学校制度在建立时应顺应道德本意,捍卫教师道德学习的自主性特质。教师不用做道德的附庸品,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增强道德学习动力。

3.自主的反思是道德学习动力的深化

自主的反思是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鉴定的过程。对于个体正确的定位可以帮助个体认清自己的需要。有学者指出教师道德学习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是建基于个体面对的真实生活困境[2]。道德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的困境,主体只有在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才能解决其所面对的生活困境。重视自我的反思是对道德学习动力的不断深化。人在自主的反思中能够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师道德学习的动力生成过程中,动机、意志、态度等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教师只有认清自己的道德不足,形成关于自身的反省认知知识,才能更好地树立师德,担当主体地位。

第二,教师行业的阶段性特征导致新进教师缺乏道德学习动力。新进教师由于对行业的陌生,对社会的认知匮乏,在教育过程中容易丧失道德标准。如果缺乏对其内在的兴趣、自身的经验的引导,很容易缺乏道德学习动力。

二、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

1.学校制度的权力渗透导致教师道德学习失范

第一,教师行业中存在一些意志薄弱的群体,在从业过程中道德意识淡化,为追求一己私利而做出违背师德的行为造成行业的不端风气,导致教师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发生道德弥散,缺乏道德学习动力。

人的道德意识培养并非是基于规章制度能解决的问题。学校为了推进道德学习进程,从制度层面对教师道德的培养进行量化评价的方式忽略了道德学习的本性。因此,渗透于教师生活的学校制度化管理体制导致了教师道德学习的冷漠。教师缺乏道德学习的思想和动力,一味的服从于制度管理,在制度的压制之下,将会逐渐迷失对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发挥。

2.行业结构的良莠不齐导致教师道德学习弥散

马云:我做教育的一方面原因,是在师范大学学习过,从事过教师职业,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见过世界上的各种人,有很坏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许多挫折,明白了许多道理。这让我知道教育的作用有多大,让我知道,教育最终是要让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总体而言,教师行业的人才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得出的优质人才,国家对于教师群体的选拔日渐严格,但选拔更注重学术能力,淡化道德能力,教师行业结构良莠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说,教师行业结构的良莠不齐源自于国家教育的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已成既定事实,遍布于教育资源、教育生源、师资力量方方面面。行业结构的良莠不齐致使教师道德学习的过程中动力匮乏。

首先,学校制度影响了教师道德学习的发展诉求。学校制度逐渐成为国家的一种控制手段,而道德学习隶属于教师生活。在学校制度的管制下,教师对于自主的道德需要意识就会淡化,一切都以制度规范为准。其次,制度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制定制度的目的在于约束人的行为。这种约束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违法犯罪的不当行为发生,但也将原本生活化的道德变得形式化。人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对于道德的判断认识不能局限于制度的约束。

总之,教师道德学习的动力生成源自于个体本身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及后期发展过程中的自主需要,加之自主反思的深化加强。除了内部动因的刺激外,外部因素也会对教师道德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部因素对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对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造成困境。

三、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生成困境的超越路径

1.从制度变革入手重拾道德本意

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Cronbach’s 系数为0.873,显示该测试可靠;KMO值为0.866,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 968.74(υ=45,P<0.001),说明本次问卷的内在信度和结构效度均符合一般要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责任原因排序可以考虑从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几个层面进行比较,从而进行依法和依规排序。

第二,学校制度变革应符合现实需要。制度的制定应从社会的现实需要入手,根据后期的发展状况再加以变革改进。道德与法律最大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则只是从隐性的层次来约束人的行为。制度针对不同的现实需要,适用于不同的类别。因此,学校制度变革应符合现实的需要,明确当前薄弱的道德层面建设,制度向道德转化,这将从根本改变教师道德学习的制度环境。

2.从行业优化入手重组道德模范

增强行业自律。行业内各组织应当自发地根据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对该行业内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自发的完善,自我约束和控制教师行业内存在的影响师风师德建设的不良风气。以外界的不良影响扼制改变个体内在的动因选择,增强教师道德学习动力。

严控行业模范评选。美国学者托马斯·里克纳将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和品格的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教师能作为一个实际的施爱者、作为道德楷模、作为道德导师[3]。近年来,教师行业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许多成效,譬如,最美教师的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道德模范标兵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增长了教师道德学习的动力。

3.从个体自律入手重建道德动力

第一,注重自主性反思。教师道德学习动力一部分源自于主体对自身自主性反思,明确自己需要的结果。反思对一个人的发展,对一个人的道德学习进程具有深刻意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只有加强自主性反思才能明晰自己对道德学习过程的真实体现,从而增强道德学习的动力。

第二,强调自主性选择。在功利化浪潮的侵蚀之下,同样不乏两袖清风的优秀教师。在自主性的选择中如果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容易被欲利侵蚀,这与个体正确的选择有密切的联系。个体能否积极地进行自主性反思,正确做出自主性选择,都需要自主性自律来强化。

上游坝坡比1∶1.75、总体坝坡比1∶1.80,在高程1 035.0 m、1 050.0 m和1 065.0 m处设置水平马道;下游坝坡比1∶2.0、总体坝坡比1∶2.25,在高程1 025.0 m、1 040.0 m和1 050.0 m处设置水平马道。因两侧山体陡峭,施工难度和工程量较大,且极易形成高陡边坡,道路实施效果不可控因素较多,欲在基础坝右侧坝肩1 054.0 m处至坝顶1 080 m之间利用初期坝下游坝面修筑上坝公路,上坝公路纵向平均坡度不大于8.0%。

第三,增强自主性自律。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使部分教师在生活制造的各种欲望之中迷失了道德方向,丧失了道德底线。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与学校制度的不当,行业默许的不良风气有关,但归根到底是由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增强自主性自律很重要,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应当明晰自己的责任,加强自律。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律,才能充分激发教师道德学习的动力,建设优良师风师德,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轩民,程红艳.溯本追源:现代教师道德建设的良知之维[J].现代大学教育,2019(2).

[2]傅淳华,杜时忠.论教师道德学习的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8(4).

[3]王国成,程健康.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进行——欣赏型德育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6).

On the Dilemma of Teachers’ Motivation in Moral Learning and Its Transcendence

Du Shujing Chu Yuanhui
(School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focuses on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the regulation, limiting teachers’morality with external conditions apart from internal motivation which is also a research direction not to be trif l ed with. The group of teachers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s with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capac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elf-control. In this regard, it is of great signif i cance to improving teachers’ moral standards by fully exerting subjective initiative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moral learning, explores the autonomy in teachers’ moral learning, and explores the dilemma of their mor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ts transcendence.

Key words: teachers; moral learning; dilemma; transcendence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9-0138-02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9.055

收稿日期: 2019-07-29

作者简介: 杜淑菁(1996—),女,云南宾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褚远辉(1967—),男,四川西昌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刘艳萍]

标签:;  ;  ;  ;  ;  

教师道德学习动力的生成困境及其超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