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津市 415403
【摘 要】目的:探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中抽取8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以常规西药为基础,同时使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咳嗽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平均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是(4.9±0.8)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平均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是(7.1±01.2)d;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早期缓解患者咳嗽症状,缩短患者治疗疗程。
【关键词】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咳嗽缓解时间
慢性咳嗽为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常规西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伴随祖国医学地位的日益升高,感冒后咳嗽患者尤其是迁延难愈者,越来越多选择中药治疗。止嗽散合三拗汤为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药方,本研究为明确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价值,对8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联合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现将2组治疗效果和咳嗽缓解时间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87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收治,其临床诊断标准则参考我国2005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内慢性咳嗽诊断标准[1],将8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是44例、4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37.9±4.12)岁;病程是1~5d,平均病程是(3.7±0.5)d;体温是37~41℃,平均体温是(38.9±0.8)℃;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37.9±4.1)岁;病程是2~5d,平均病程是(3.8±0.5)d;体温是36~41℃,平均体温是(38.9±0.9)℃;两组患者均就本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在年龄、性别、体温以及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复方甘草片(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片;生产批号:150712),每次3片,每日3次;若患者症状较重则加用氨茶碱(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100片;生产批号:151203),每次1~2片,每日2~3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方案,其基本处方为:桑白皮、前胡、白前、紫菀、荆芥和杏仁儿各12g、麻黄和蝉衣各6g,浙贝母9g;发热者可增加金银花30g、连翘12g,咳黄痰者增加鱼腥草30g、黄苓15g,气喘者加用苏子15g,便秘者加用生大黄12g。以清水煎煮,温服,每日1次,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喘息、咳痰和咳嗽症状变化、发作次数等评估其治疗效果;(2)记录两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2]
①痊愈:患者用药1w后喘息、发热和咳嗽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用药2w后喘息、发热和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发作;③患者用药2w后喘息、发热和咳嗽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④无效:患者治疗后喘息、发热和咳嗽症状以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通过c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则通过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平均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是(4.9±0.8)d,对照组平均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是(7.1±01.2)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冒后咳嗽,指的是感冒急性期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咳嗽症状仍旧迁延不愈的疾病[3]。感冒后咳嗽属于病毒感染后的一过性气道高反应性疾病,主要是为呼吸道肺感染行炎症所诱发,通常具备其自限性,而少数患者咳嗽症状会持续8周以上,从而进展成为慢性咳嗽[4]。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组胺H受体拮抗剂和中枢性镇咳药物治疗,其短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容易复发。
诸多相关研究证实中西药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肯定。中医学认为,感冒后咳嗽病因一是外感余邪未祛除干净,二是病程迁延导致患者亏耗肺气所致[5]。本病本虚标实,应以祛除外感余邪作为首要治疗原则,同时还需辅助患者肺系正气。肺部作为“娇脏”,适合采取轻清疏散药物。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所用止嗽散合三拗汤是清代名医大家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内止嗽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内三拗汤的组合药方,药方中的荆芥芳香而散、辛苦而温,具有散风湿、清头目以及利咽喉之功效,适宜治疗伤风头痛咳嗽症状[6];紫菀苦温下气、辛温润肺,具有消痰止渴、补虚调中、散寒结气之功效;白前则辛甘微寒,具有下痰止咳的作用;甘草可补充三焦元气并驱散表寒;杏仁、浙贝母、桑白皮等有助于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诸味药物共用,可奏散寒疏风、止咳宣肺之功效,且全方有降有升、有收有散,温而不燥,有助于彻底治愈患者咳嗽症状,避免其复发。同时,本研究主张根据患者突出症状,在止嗽散合三拗汤基础药方上进行加减治疗,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其他症状,进一步优化本药方治疗效果。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而咳嗽症状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肯定,并可促使患者早日消除症状、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建国,程冬梅. 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9(4):107—108.
[2]李国华 . 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6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49(4):249.
[3]陈杰,左明晏 . 止嗽散加减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24):86—87.
[4]叶志光.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200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18(4):352.
[5]孙波,张丽娜 . 泻白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阴虚肺燥证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22(5):569—570.
[6]朱春雷,张伟 . 喉科六味汤加味治疗喉风咳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23(4):2141.
论文作者:徐新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病程论文; 时间论文; 平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