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自然资源占有着极大的比例,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人类活动面积的扩大,对于自然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通过对环境实时监测而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修复和维护,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内容分析;质量控制
1实施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开始不断增强,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也愈发迫切。自然环境在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环节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当中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变化做出实时的掌控,并且还能够根据其变化做出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极为有效地实现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便是对于某项污染物的具体数值进行测定,进而能够确定该处环境的质量以及变化的趋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阶段,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采样、测试以及数据处理,通过对受污染环境进行采样和测试,能够分析其受到污染的主要方面,并且能够及时掌握该处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处环境进行改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与此同时,在环境监测的工作当中,测试环节则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所以在工作中,应当对于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力求开辟出一条高质高效的环境监测方法,这样便能够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及要点
3.1严格执行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标准
在监测采样、样品处理、试剂质量和配制、实验室用水、质控措施、误差控制、仪器设备、监测环境条件、监测分析步骤、数据处理、数据修约、记录和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开展监测活动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采用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不仅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也保证各地执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一致性。由于环境监测是微量甚至痕量分析,任何影响因素都会对结果造成改变,特别一些条件性指标,例如化学需氧量。在环境监测标准发生变更时,及时对执行标准进行更新、验证、替换,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
3.2规范采集管理
样品在开展监测任务时,根据监测任务内容,按照对应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设置监测点位、频次、时间、项目等,准备现场需要的器皿、试剂、仪器设备、记录等。由于环境监测的对象是大气、水、土壤等,因此监测机构必须自己在拟监测环境对象采集有效样品才能代表其环境质量,不能证明来源的样品其分析结果不能用来表示环境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集能够代表其环境特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完整样品,识别其控制要求:环境条件的控制,比如气温、风速,必须在晴天进行等;监测点位的选择,如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土壤采样的表层土等;控制采样因素,如大气监测采样的有效时间,水质采样时选择的容器材质、采样体积、采样时间,对不同项目按要求加入不同的固定剂等;质控措施的选择,采集一定量的质量控制样品,如密码样、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品等;采样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加以标识,样品给予唯一性编号以免混淆;采取加保存剂、冷藏、避光、防震等保护措施,保证样品在保存、运输和制备等过程中性状稳定,避免玷污、损坏或丢失;环境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分区标识,以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实验室接收样品时,应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和记录,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对监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均可导致监测数据错误或失真,采样和样品管理是环境监测的第一步。
3.3控制好分析过程的各个环节
样品分析过程是环境监测的重心,几乎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都是在分析过程中完成,所以整个过程中要有极强的质量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如空白实验、平行双样、有证标准样品测试等。控制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根据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予以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监测活动。熟悉样品处置每个步骤的规范操作,明白预期错误后果,在分析过程中,正确操作仪器,做好每个步骤的操作控制,如标准曲线的配制、显色时间的控制、样品取样量等。分析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记录应有充分的信息,原始记录及数据应进行三级审核,确保其准确无误。
3.4仪器设备应确认其性能符合要求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在环境监测中,监测原始数据是通过仪器设备及辅助设施对样品的测量得到的,因此,必须配制项目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进行性能确认和有效管理,以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的状态。性能确认的方式一般有核查、检定或校准等,仪器性能指标一般包括:量程、重现性、精密度、灵敏度、仪器检出限等,国家建标的仪器设备可以按照仪器计量检定规程,对仪器设备性能进行核查,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JJG 994-2009),其他仪器可以根据其特点和监测要求结合厂家建议制定校准规程定期进行校准或核查。即使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由于国标是所有行业的通用要求,因此对于环境监测项目也不一定适合,所以要确认其是否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对仪器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建立档案、建立维护程序,按要求控制环境条件,进行期间核查等,保持仪器设备状态良好。
3.5促进环境监测队伍的专业化
想使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所以,各级环境监测站应该对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加强培养,通过针对性方案的制定,扩充实验室分析、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的培养。同时各环境监测站应该不断创新培养方案使其拥有的环境监测队伍向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求监测队伍首先应该在应变能力上有所提升,可以快速的响应各种重大的环境突发事故;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和科学。环境监测作为技术执法和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具备的专业水平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规避,例如监测点的设置、采样的合理性、监测分析精确度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严格把控,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为我国的生态平衡维护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霞.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丝路视野,2017(36):171.
[2]周伟斌.深入研究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4):41.
[3]卢勇锋.基于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3):67-67.
[4]周舜哲.环境检测的作用与环境保护措施探究[J].智能城市,2017,3(01):266.
论文作者:翟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样品论文; 环境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