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不容忍欺诈行为——兴奋剂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奋剂论文,体坛论文,欺诈行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6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兴奋剂定义为“在比赛中,特定的选手或者团体为了达到对其自身能力产生影响的目的而采用的药物和物理学以及其他措施”。并成立了管理反对使用兴奋剂事务的专门机构。
据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梅罗德亲王估计,在全球一流选手中,约有10%的人使用违禁药物;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西方运动员中进行过一次调查,接受调查的选手中有20%的人承认使用过兴奋剂。
可见,兴奋剂这颗毒瘤在世界体坛中危害面之广,同时由于兴奋剂的出现,对竞技运动的公平竞争原则和奥林匹克理想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正在危及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对运动员健康和生命的损害十分严重。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论述:
兴奋剂毒雾弥漫体育场
早在100多年前,世界体坛已有药物肆虐作假。1865年,已有关于运动员借用服用药物提高运动成绩的报道;1886年,更发生了首例运动员因为服用过量药物而死亡的恶性事件。虽然世界体坛一直进行着反兴奋剂的斗争,但限于经费、技术手段等客观条件,服用兴奋剂之风非但没能刹住,相反却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先后形成了两次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高潮。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服用兴奋剂事件的报道更是频频见诸报端。现就1994年下半年的几次大的比赛为例:
1994年7月,在加拿大维多尼亚市进行的英联邦运动会上,药检结果呈阳性的竟达7人之多。其中英国选手就有6人,他们分别是短跑名将所罗门·沃里索,铅球选手鲍尔·埃德华兹和标枪运动员科林、麦克尼及3名俱乐部的一级运动员。另一名药检呈阳性者,则是塞拉利昂的短跑名将达夫·埃得温。
在圣彼得堡的友好运动会上,中国的游泳选手任昕亦未能蒙混过关。继而遭到中国泳协停赛两年的严厉处罚。
第12届广岛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在接受兴奋剂检测中,先后共有11人尿样呈阳性,令祖国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了耻辱和损害。
………
在竞技运动中,人类要超越自我,不断突破体能的极限,创造优异成绩,应当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奋斗,依靠科学训练,而不是依靠服用违禁药物来提高成绩,因为这样无异于听任健康的肌体长出恶性肿瘤,将会使奥林匹克理想成为一句失却了文明和进步基础的空话,将会把奥林匹克运动引入歧途!
兴奋剂的危害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那一天起,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崇尚“公平竞争”原则的人们一直不遗余力地与竞技场上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作斗争。在这些欺骗行为中,最顽固、最具危害性的一种就是使用兴奋剂。
兴奋剂的危害首先在于它会损害运动员的健康。现试举几例以现身说法:
1967年7月13日,法国自行车大赛进入第13段赛程。在旺杜村的山坡上,1965年的世界冠军、英国人汤姆·辛普松因心力虚脱而死。医生的结论是:服用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结果。时年,辛普松还不足30岁。
前西德七项全能女运动员贝瑞杰特·德莱赛在一年之内,从世界排名表的第33位跃属第6位。1987年4月13日,她突然因病在迈仰斯住院。她痛疼万分,24个医生都未能使她安静下来,当天即死去,时年仅26岁。原因是,从1981年到1987年的6年间,她曾服用或注射过各种不同的兴奋剂达400多次。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已确证长期滥用合成代谢剂而导致肝癌的病例达38例;前苏联一名医生宣称,他查出200名退役运动员患有前列腺癌,病因均为使用兴奋剂。
使用兴奋剂更为严重的恶果在于,它公然践踏了奥林匹克运动原则,在国际体育界造成了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气氛,直接危害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也正因如此,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运动员不得服用具有兴奋剂作用的药物。并将108种药物分成5大类列为重点“禁用剂”,它们分别是:①为刺激暂时性提高体能、消除不安、增强爆发力的兴奋剂,代表性药物有安非他明、黄麻碱和可卡因等;②缓解训练后肌肉痛疼、消除疲劳、松驰身体的麻药,如比万年青强心苷和可待因等;③增加肌肉力量的促蛋白合成类固醇,其代表性药物有睾丸酮和苯甲基去甲睾丸素等;④保持冷静、集中精力,抑制心悸心颤的B受体阻滞药。其代表性药物有氨酰心安、萘羟心安等;⑤用于减轻体重、加速排泄其他药物的利尿剂,如氨氯吡咪和丁苯氧酸等。这些药物虽作用各异,但在体育界统称为“兴奋剂”。
兴奋剂的“兴奋”作用分析
虽然服用兴奋剂的恶果令人胆颤心惊,可是依然有少数人在功利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赛场竞技的成败,关系竞技者的名利,这是体育商业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追逐名与利,个别竞技者便不择手段,走终南捷径——服用兴奋剂,以达到强化竞技欺骗世人的目的。
确实,任何一种兴奋剂都有它的强化竞技作用。即便是使用最早,最普遍的类固醇药物,如睾丸酮,其药理作用亦很强:它具有双重功效,即增强骨骼和肌肉及蛋白同化作用和促进胡须、体毛、性腺生长发育或脱发的男性作用,它原来在医学上仅用于手术后的康复和治疗烧伤。但是,经过研究人员对睾丸酮分子结构加以某些改变而制成的特殊药剂则强化了蛋白同化作用,具有提高竞技能力的功效。50年代初期,美国最初使用是从牛的睾丸中直接提取的。但是现在,这类具有不同化学分子式的药剂已达二三十种之多,它们统称为促蛋白合成类固醇。
关于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作用效果,在美国曾有许多报告。其中一项报告称,用两组体育学院学生对比,结果表明,服用组学生服用8周后,肌肉力量(用卧推杠铃测试)比未服用组学生强10公斤,大腿围约长1厘米。然而,据说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效果是与训练量成正比例的,训练量增加,体内细胞的蛋白同化作用增强,连结类固醇和基因的受体也因受到刺激而成比例地急剧增加。其结果,类固醇的吸收率也很快上升,因而越服用类固醇,身体对类固醇的需求量就越大,以到成瘾,欲罢不能。
说到促蛋白合成类固醇与训练的关系,有人认为它在提神醒脑、缓解痛疼、增强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有些优秀运动员正是借助兴奋剂,进行高强度训练,练就一副超人体魄的。
但是药效的高低也意味着副作用的深浅,作为兴奋剂其作用越大,身体受到的损害也就越严重,药瘾同时也越大。促蛋白合成类固醇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激素平衡的变化。当从外部获得大量的男性激素时,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功能就受到了抑制,从而使精巢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降低。同时,女性激素急剧增加,加之由于进入体内的促蛋白合成类固醇中的剩余部分要被当作异物积累在肝脏里进行非活性化处理,所以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障碍,而且还会破坏体内水分和盐分平衡,增加血液量,使血压上升,从而导致心脏等器官发病。
兴奋剂的副作用不仅表达在肉体上,还波及到精神方面。研究人员称,服用兴奋剂的人会出现类似吸毒者的那种精神障碍。他们在服用后的短时间内表现为精神抖擞,自信乐观。但一旦停药则完全相反:萎靡不振,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暴力冲动。所以,兴奋剂既损害身体,又摧残人格,被看作是体育界最大的污染源。
对于其“潜在恐怖”,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一知名医师指出:“由于它的药效能直接作用于遗传基因,因此其危害也很可能会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给他们的后代子孙……这将是很可悲的!”
国际体坛反兴奋剂战争
面对着愈发泛滥的兴奋剂毒瘤,国际奥委会岂能无动于衷?为此,国际奥委会会同各国奥委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行动,共同开展反兴奋剂的斗争。从1988年到1993年,已经先后召开了四届反兴奋剂国际会议,签署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奥林匹克宪章”,形成了反兴奋剂的强大舆论压力。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与各单项运动协会强化了兴奋剂检测手段,加重了对使用兴奋剂的选手的处罚。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反对兴奋剂的行列中来。
1994年9月5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通过了一项严厉的药禁条例,即对第一次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的运动员实行禁赛两年,对第二次违反规定的则实行终身禁赛的处罚。而且,这一条例还将被列入奥林匹克宪章,所有有关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都必须遵守。
继国际奥委会“立案”之后,英国政府同年11月也正始正式向类固醇类禁药的非法交易开战。该国内务部长霍华德表示,生产、销售及拥有类固醇都属违法犯罪行为,其中生产者和销售者可被判最高5年徒刑和不定数额的罚款。据英国报纸报道,目前英国警方已发现并查封了三个生产价值百万英镑类固醇的地下工厂。
中国体育界1989年就由国家体委正式下发了《全国性体育竞赛检查禁用药物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对使用兴奋剂行为要采取“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同年底投资数百万元兴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1992年7月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1994年4月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前夕还专门召开了反兴奋剂大会。同年10月,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反兴奋剂总署签署了反兴奋剂合作协议。
中国反兴奋剂专家杨天乐说:“今年中国游泳协会先后对尿样呈阳性的游泳选手钟惟月、任昕等作了处罚决定,这表明中国体育界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决心和能力。不管是名气多大的选手,一经查出服用违禁药物,各运动协会就一律对其严肃处理,毫不留情”。
可是由于商业利益对体育运动的不断渗透,兴奋剂的诱惑愈来愈大;又由于检测手段的滞后以及地理、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反兴奋剂的斗争无法在短时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所以说,反对使用兴奋剂将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
在我国反兴奋剂同样是体育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参加广岛亚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在接受兴奋剂检测中,有11人尿样呈阳性,便是一个警钟!说明我国也有少数运动员受到兴奋剂邪风的侵袭,而置体育道德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巨大危害于不顾。同时,有的运动员由于缺乏有关药物知识,误服、误用含有违禁药物成分营养补剂的情况也有发生。对此,中国体坛的一切有识之士,不能不大声疾呼,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揭露兴奋剂的危害,提高对违禁药物的识别、抵制能力,绝不允许兴奋剂在中国体坛蔓延。
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不容污染,人类在体育竞技中文明的进取精神不容扭曲。对服用兴奋剂严查严办,既是对奥林匹克理想的有力维护,也是对体育运动者的真正爱护。
愿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以广岛亚运会我国选手11人尿样呈阳性的事件为鉴戒,进一步认识使用兴奋剂的巨大危害,增强抵制和反对兴奋剂的意识;愿兴奋剂这种体育运动的欺骗行为早日在全球灭绝,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原貌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