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重点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点论文,传媒论文,欧美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新闻出版行业转企改制的深入推进,出版传媒集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出版传媒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融资、多元发展和走出去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逐步成长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正如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那样,出版传媒集团既面临着“新要求、新期待、新使命、新挑战”,也存在着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欧洲作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其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经过充分竞争,在英、法、德、荷等“小市场”里产生了培生、贝塔斯曼、拉加代尔和励德-爱思唯尔等全世界一流的大出版传媒企业。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出版传媒市场在其地域广阔性和文化多元性方面与中国出版传媒市场有一定的共同点。欧美重点出版传媒集团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市场化管理运作经验和半个世纪的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经验,在数字化时代的内容产业赢利模式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研究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状况,特别是掌握其打造市场竞争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做法,将对我国出版传媒集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着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 受中宣部干部局、出版局委托,我们承担了欧美重点出版传媒集团研究课题。本课题以欧美重点出版传媒企业建立在资本运作基础上的集团化进程为线索,着重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近六七十年来跨国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历程,重点研究其在集团化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内容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得失经验,以及实施国际化、数字化战略的路径与模式。 本课题对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现状的考察以兰登书屋、阿歇特、哈珀-柯林斯、企鹅等大众类出版集团为重点,兼及培生、圣智、麦格劳-希尔、励德-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欧美主要的教育、科技类出版集团;对集团发展历史的研究与考察从宏观背景,出版传媒业与文化、经济、技术的互动关系,及各个经济领域的企业集团的普遍发展经验为主要落脚点,从个案中提炼出有关集团成长的一般规律;对集团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集团发展的一般规律相糅合;对集团国际化和数字化路径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着切实服务于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当前改革发展需要的原则,充分尊重中外出版传媒集团在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现状,为管理机关进一步完善有关体制机制、加快促进集团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一、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形成的历史背景 集团,用在经济领域,又称为企业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指多个公司在业务、流通、生产等方面联系紧密,从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公司(或者企业)联盟。①在欧美国家,对集团没有严格的界定。在日本是指“多个企业相互保持独立性,并相互持股,在融资关系、人员派遣、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和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而协调行动的企业团体”②。在我国,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但它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③。 国外企业集团是在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过程中,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④由于各国的发展阶段并不一致,所以集团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早期集团的称谓也各异,19世纪早期的美国,出现了资金雄厚、跨行业经营、内部组织复杂的企业组织——“托拉斯”,后来在德国出现的“康采恩”等,都可以看做是企业集团的早期形式。直到20世纪50年代,“企业集团”一词才开始被使用。⑤ 由于出版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出版传媒集团化的进程迟于一般企业的集团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企业集团,报业集团也应运而生”⑥。但是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版传媒集团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态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诸多因素加速了出版传媒业集团化的进程:(1)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在二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资本、资源等向少数大企业的聚集进一步加剧,为了垄断生产和市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及混合联合不断进行,垄断组织——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2)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大型集团的国际化扩张。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世界经济由区域一体化向全球一体化方向迈进。从各种区域经济组织(欧共体、各种自贸区等)到国际组织(GATT/WTO)纷纷建立,为出版传媒的区域化及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服务贸易国际化谈判(WTO),为包括出版传媒在内的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3)企业的投资方向开始发生变化。二战以前,资本主要聚集在自然资源领域,包括石油、采矿等,二战以后转向制造业,而出版、印刷均在此行列。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再次转向服务业,新闻出版等内容服务成为投资的热点⑦。(4)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出版业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者和日益庞大的产品消费者。“二战”结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英国的教育投入占GDP的4%以上,美国则超过6%,即使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也均超过4%。⑧在校生人数快速增加,在10000人中大中学生美国1950年和1973年分别为152、456人;而日本为28、185人,西德26、118人,法国32、141人,英国25、112人。⑨(5)科技的全面发展及在出版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大大提高,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科研队伍壮大,1933年,在美国19个制造业中,从事实验室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0918人,其中“出版”行业只有4人,而到1946年,制造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总计有45941,其中“出版”行业28人,⑩出版业科研人员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与此同时,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诸多新技术,在二战以后开始了商业化的应用,如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 二、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外的出版传媒集团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模样,许多集团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有今天的影响力,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在这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版传媒集团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 集团1.0版本。从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出版传媒集团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为适应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版传媒集团以联合、兼并为主要手段,以做大为主要目标,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在扩张当中,企业不受经营范围的局限,广泛地寻找赢利机会,但其购并活动主要在一国范围进行,跨国兼并比较罕见。比如早期的培生集团,既扎根建筑行业,又跻身石油和电力行业,还投资银行业和书报刊出版。如汤姆森集团,既经营广播电台,又经营报纸及其他行业。再如励德-爱思唯尔,一方面经营报刊,另一方面还经营纸张及造纸等。总之,集团1.0阶段,为了做大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增加产业门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集团体量和实力迅速提高。 集团2.0版本。从二战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前,是出版传媒集团走向成熟阶段。伴随着欧美主要国家由垄断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战后欧美国家进入“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11),世界出版传媒业也步入了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资本化,即普遍地使用金融工具,实现资本的快速扩张。欧美出版传媒集团使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股票。在此期间,兰登书屋在伦敦上市(1959年)、企鹅出版在伦敦上市(1961年)、汤姆森在加拿大上市(1965年)等。相关多元化,即许多出版传媒集团通过跑马网地式收购,广泛涉猎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出版等多种媒体,从异业多元向同业多元或相关多元方向发展。如新闻集团,在原有报业的基础上,又进入电影、电视、图书出版等领域。如贝塔斯曼,除在图书俱乐部领域发力外,还涉足图书出版、杂志出版,以及电影、电视、电台等业务。如麦格劳-希尔集团,除教育出版外,还收购金融信息服务——标准普尔等。国际化,即一国之集团向区域集团和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发展,许多集团都把进军美国作为国际化的主要方向,然后在向其他地区发展。如默多克把他的主要业务从澳大利亚迁移到美国,以美国为中心向外扩张。如创办于英国的培生集团,通过收购美国的出版社,进入了美国市场。如创办于加拿大的圣智集团,通过收购英国和美国的报刊和图书出版机构,进入了欧美市场。再如,原以欧洲市场为主的励德-爱思唯尔集团,也是通过收购进入美国市场的。 集团3.0版本。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直至今日,是出版传媒集团发展更加成熟的阶段。近20年来,国家资本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深入发展,加之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出现了新的特征: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集约化,即通过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以提升集团的经济效益,主要的途径是进一步剥离非出版传媒类业务,从做大向做强做专转变。如培生集团逐步出售了主题公园、蜡像馆、银行、电视等业务,加强了出版业务。如拉加代尔集团逐步退出汽车制造、物流、印刷、杂志出版等业务,而专注于图书出版业务。专业化,即对快速扩张后形成的庞大芜杂的业务版图进行整合,把业务相关度差、经营效果不佳的资产进一步售卖,把主营业务从出版传媒战线多个方面,进一步集中于少数核心业务上,突出核心竞争力。如圣智集团经过多次的收购与剥离后,把主要业务集中在学术出版和专业教育出版两个领域。如施普林格集团,经过几轮的调整后,把主业定位于科技书刊出版领域。如爱思唯尔集团,也是在不断的买卖当中,把主业聚焦在科技出版与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内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模式。如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2005年即启动了创建图书数字仓库的工作,(12)成为全球最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大众图书出版公司。如约翰·威利建立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出版方面的在线平台(Interscience),收录将近500种期刊、33种回溯文档集、3200种在线图书、83种参考工具书、13个数据库和15种实验室指南。(13) 三、当前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的主要特点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欧美出版传媒集团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调整自身的定位,调整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投资方向等,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就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样,出版传媒集团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总结归纳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的组织管理、经营战略等,有几个特点。 1.形成了一套稳定、成熟的集团治理结构 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集团的治理结构在不断调整变化,或由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或在不断的兼并、重组当中由单一投资人变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就目前的欧美出版传媒集团而言,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家族企业,其内部治理都趋向一致。大多数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培生、励德-爱思唯尔等上市公司如此,贝塔斯曼等家族企业也是如此。 2.形成了一套以内容生产经营为中心的产业体系 考察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源头企业五花八门,有搞印刷的、有搞发行的,有从事建筑的、有开发能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多元化的幅度也是很大的,但最终把集团的重心落在内容经营之上。这些集团无一例外地、逐渐地剥离了其他相关性比较差的产业,把业务聚集在出版传媒主业,把关注点聚集在内容经营和品牌建设。也正是因为这些集团长期专注出版传媒,它们才能被称为出版传媒集团。 3.形成了一套娴熟的资本运营手段 欧美出版传媒集团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利用资本杠杆,进行持续的兼并重组。没有一家出版传媒集团是完全依靠产品、服务销售实现规模扩张的,没有一个集团是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依靠内生式的发展而成的,都是经过几次几十次资本运营的产物。通过资本运营获得竞争优势、填补产业空白、完成资产置换等种种目标。当然,也并不是每一次资本运作都会加快产业发展。欧美出版传媒集团收购不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2001年时代华纳集团与互联网公司——美国在线合并,成为世界传媒界的巨无霸。然而10年不到,2009年5月,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被迫进行拆分。 4.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国际化策略 国际化是出版传媒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要想成为国际一流的出版传媒集团,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无论哪个集团,走出国门的第一脚放在哪个地方都很关键。考察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国际化的路径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化沿着产品、资本、资源等层次递进,由地域的相近到文化的相同再到市场的吸引,逐步展开。例如,欧洲的出版传媒集团在本国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次向地域相近的欧洲市场、文化相通的美洲市场和(原)殖民地、经济蓬勃发展的亚非拉等新兴市场挺进。这些集团在布局亚洲过程中,多以文化相近的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为第一站,随后将触角伸向印度、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美国的重点出版传媒集团则首先把市场建立在加拿大或英国,这也主要是出于地域、文化的相近性。 5.形成了一套明晰的数字化发展战略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数字化浪潮冲击着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出版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数字化浪潮,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买”“建”“联”等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所谓“买”,就是通过并购关键技术、有相当实力的公司等方式进入数字化领域,避免从头做起。例如阿歇特出版集团于2008年收购了法国第一大电子书商和主要的多规格电子书销售平台(www.Numilog.com),极大地节省了其自身建设数字化平台和资源数据库以及后期开拓市场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该公司迅速成为法国重要的图书数字化技术提供商和数字内容分销商。所谓“建”,就是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公司和数字化团队,打造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以防止受制于人。麦格劳-希尔公司相比其他出版集团较早地开展了数字出版业务并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核心数字化团队,其在教育出版领域推出了麦格劳-希尔联动学习交互平台(McGraw-Hill Connect),在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领域推出了《商业周刊》在线网站,成为出版企业自主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案例。所谓“联”,就是与数字技术公司、阅读终端提供商、内容平台等联合与合作,不是包打天下。例如报业大亨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首份iPad电子报——《日报》(The Daily),企鹅集团率先推出了用于亚马逊Kindle电子书的Enriched经典系列,等等。 四、欧美出版传媒集团新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市场化、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集团正在因应形势的发展而进行着自我调整与适应,特别是在组织机构、集团管控、资金管理等方面,(14)进行着重要的修正。欧美出版传媒集团与其他行业的企业集团一样,也在进行着许多新的调整。 从事业部制向二级子集团方向迈进,以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局面。事业部制曾经是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包括出版传媒集团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模式,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分类成立多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研发、生产、宣传、销售等部门,但由于事业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在对外签署合同时必须经过总部授权才有法律效力、因此市场反应迟缓。为此,国外的许多企业集团,包括出版传媒集团开始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向更具分权特色的二级子集团制演进。二级子集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以独立地对外开展经营活动。集团总公司和二级子集团之间严格地说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是资产上的联结关系。(15)比如,培生教育集团,下辖北美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国际教育集团三个二级集团。如圣智学习集团,包括学术职业教育集团、国际集团、盖尔集团三个二级子集团。如阿歇特图书集团,则由阿歇特图书集团(法国)、阿歇特图书集团(英国)、阿歇特图书集团(美国)、阿歇特图书集团(西班牙)、阿歇特图书集团(全球)五个子集团构成,等等。 现金池管理和净额清算管理。现金池业务,是指属于同一家企业集团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实际转移到一个真实的主账户中,主账户通常由集团总部控制,成员单位用款时需从主账户获取资金对外支付。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利息需要对冲。建立现金池对于企业集团的两大好处是:(1)优化利息。现金池变外源融资为内源融资,减少了利息费用的支出。(2)改善资金管理。通过现金池,母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子账户现金流量的情况,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和加强内部控制效力,方便管理。(16)现金池管理是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是“现金只属于企业集团”这一新型资金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的青睐。 净额清算管理又可以称为应收应付款项冲销管理,指的是对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或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应收应付项目进行清算的管理。通过净额清算管理,企业集团整体实现了交易信息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处理,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集团内子公司之间的债务结算原则,改善了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减少了子公司之间支付或外汇交易的数量,降低了银行间划转的费用,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同时,通过加强集团内部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也使集团的资金管理的幅度进一步加大。(17) 集团间由强弱联合转向强强联合。过去,我们经常讲,国外企业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这是企业集团发展初期常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资本运营能力的不断增强,大鱼和大鱼结盟、合并、互换资产的案例在增加。最近的例子是2012年,培生集团的企鹅集团与贝塔斯曼集团的兰登书屋合并,组建企鹅兰登书屋。兰登书屋和企鹅集团都在全球前四大出版商之列,合并后的企业集团可能控制美国和英国出版市场的四分之一。(18)再如,2006年阿歇特图书集团收购美国华纳图书集团,一举成为美国第五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 此外,企业集团还出现了集团管控虚拟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全面化、按产业集群和价值链划分业务板块等趋势。 五、借鉴与启示 欧美出版传媒集团从出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的组建不到20年,欧美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200多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不过20多年。巨大的社会背景差距和集团成长道路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出版传媒集团与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在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发展道路选择等方面的不同,中国的出版传媒集团不能也不必照搬欧美集团的模式。组建不到20年的中国的出版传媒集团,就像一个青春少年,正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与欧美迟暮的巨人相比,充满着激情但缺乏经验。因此借鉴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上,扬长避短,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是我国出版传媒集团的重要选择。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集团是市场之子。没有市场就没有集团,不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集团就没有用武之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比较晚,且市场体系不健全,因此集团组建初期更多的是发挥了行政的力量,把行政力量作为第一推动力。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行政力量要逐步让位于市场的力量、让位于资本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赋予集团更多的决定权,由集团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二是集团公司应当赋予子公司(集团)更多的决定权,由子公司决定经营活动。 2.辩证地看待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阶段性 在欧美出版传媒集团普遍进入3.0版阶段,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多数处在2.0版,甚至1.0版向2.0版的过渡阶段。做大仍然是许多集团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规模数量,不能成为集团。因此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和灵活的资本运作,以便短时间之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或产业影响力是重要的途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集团的升级换代在加速度发展,欧美第一代集团出现六七十年后转向第二代,从二代转向三代用了三四十年。第三代集团的信息化转型已经很明显,新型的出版传媒集团已现端倪。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既要遵循集团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有跨越发展的决心,亦步亦趋地走欧美集团的路子,只能是跟在人家的后头。我们的出版传媒集团只有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有所突破,才可能实现赶超。 3.处理好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 从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可以看出,许多集团都经历过多元化的阶段,特别是集团发展的初期,非相关多元化成为许多集团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但是近些年来,许多集团的多元化思路开始转变,一是陆续剥离非相关产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母集团(公司)与子集团(公司)在多元化与专业化方面进行重新的定位,即母公司的投资是多元化的,子公司(集团)的经营是专业化的。因此,我们既不能一概否定多元化的思路——在战略上,许多集团都是多元化的,集团有多个产业门类,有多个投资领域;又不能盲目多元化——战术上必须是专业化的,集团的子公司应当越专业越好,子公司不能什么都做。 4.处理好国际化的路径与重点 欧美传媒集团的国际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即产品销售的国际化、企业布局的国际化、资本运营的国际化,经过三步走,即立足本国,面向周边国家和相近文化国家,延伸至战略相关国家。西方出版传媒集团进入其他市场时,多采取购买所在国企业的方式,而较少采用新建自建方式。欧美出版传媒集团在进行海外拓展过程中得到过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但是更多的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开展,一旦市场效果不佳则及时调整。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从周边国家开始,但重点应放在欧美市场,不能进入欧美市场就不能称为国际化。不仅出版物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出版企业也要进入欧美市场,要更多地通过入股、控股、购买国外出版企业等方式,而较少地采取自建的方式。 5.抓住数字化的机遇实现赶超 在传统传媒领域,中国出版传媒集团与欧美出版传媒集团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追赶欧美集团的机会很少。但是,数字化、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窗口期。我们只有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在下一代出版服务上发力,才可能实现赶超。我们要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再造出版服务的流程、模式,再造出版产品形态,实现出版业态的升级。 (本文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委托资助课题《欧美出版传媒集团研究》成果摘要。课题组成员为:魏玉山、姜晓娟、张晴、王珺、侯鹏、刘莹晨、王杨、孙新翔、黄筠。执笔:魏玉山、姜晓娟。)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H5sSqbcjwG3ks72GVK14BdtRRFgeJnjT4jmIsBRagSPzXBFWcguV1kMw17AhW-MW。 ②金森六雄、荒宪治郎、森口亲司主编:《经济辞典》,转引自林非园著《问道产业金融中国财务公司功能及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③国家工商总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④高晓燕主编:《国有企业集团规模扩张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⑤林非园著:《问道产业金融中国财务公司功能及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⑥常勇新著:《传媒集团公司治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⑦参见陈征、李建平、金喜在等编:《政治经济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⑧刘平养著:《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本约束与解约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65-266页。 ⑨黄安年著:《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49页。 ⑩卢晓江主编:《自然科学史十二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11)国际上一般把1945年二战结束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来之前的近30年称为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研究室著《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7页。 (12)(13)胡慧林、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14)(15)(17)盛毅著:《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61,63,70-71页。 (16)高国伟编著:《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升级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137页。 (18)英国《金融时报》,安德鲁·埃奇克利夫-约翰逊纽约,格里克·维泽曼柏林报道.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168。欧美重点出版媒体集团发展研究_出版传媒论文
欧美重点出版媒体集团发展研究_出版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