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北移的效应研究——横向产业理论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横向论文,效应论文,理论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的电子、玩具、服装、纺织、塑料、印刷等工业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北移至中国大陆。随着服务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急剧增加,工业所占比重的迅速减少,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香港已经转向服务经济,工业已经衰落,甚至出现了“空洞化”。基于这种认识,有人坚持发展香港本地工业是香港经济的核心产业,提出香港本地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董新保,2000)。我们的观点是,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不再是单一的元素,也不是局限在一个空间。产业也不是一个元素单元,不能简单地说发展第三次产业或第二次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对生产率增长的选择,而不是对某个产业的选择。因此,突破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从横向产业理论的视角分析香港工业北移现象,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本文用横向产业模型分析、解释了香港工业北移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并研究了工业北移对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香港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一、香港工业北移:横向产业理论的解释
知识等新生产要素和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在商品形成过程中的不均匀表现,是导致横向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样,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的不均匀分布也是导致横向产业空间选择主要动因和依据。商品活动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有知识的参与,比如企业的战略研究是纯知识的行为,产品的研发是知识为主导,制造的过程、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的运用也是知识的过程,销售与营销也是知识的过程。可见,任何一个企业的商品活动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贯穿其中。同样道理,横向产业的三个元素(包括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对知识等新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更多地依赖知识等新生产要素,较少需要传统生产要素,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产业则相反,其对知识等新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较小,而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则相对较大。这种不平均的知识结构和生产要素不均匀的配置就容易造成横向产业三个元素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企业拥有和掌握完全知识的元素环节,就成为其具有相对优势的元素环节;相反,只是局部掌握或是不能掌握其知识的元素环节就成为相对劣势的元素环节。
附在商品上的知识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被分离成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知识含量也分布在商品的不同价值环节,知识在形成商品的过程中也被分离在不同的空间位置,由不同的企业共同来完成这个最终商品。产品可能是一家企业完成,也可能是一家企业在不同地区完成,也可能是多家企业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合作完成。但是无论怎么组合商品,企业总是依据自己的核心生产要素优化选择空间位置,由此也就决定了横向产业在空间的多元分布模式。如图一所示,商品制造的三个对应企业组织由A、B、C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对应企业组织可以集聚在一个区域;可以一个区域集中其中的两个元素,另一个元素置于别的空间;当然也可以三个元素分置在彼此不同的空间。横向产业中的三个核心元素与空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空间的特性就是传统生产要素(天然资源禀赋)的完全根植性和隐性知识等新生产要素的粘着性。空间的这种特性迫使企业离开要素稀缺的空间向资源要素富裕的空间移动,而不是生产要素向企业移动。企业主动向能与其核心竞争力达到最佳配置的“优势发展空间”移动,企业对空间的选择在今天全球经济的环境下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优势生产要素选择。
图一 核心元素与空间选择
企业对空间的选择并不需要空间使商品的整个形成过程都具有竞争优势,而只是对其某一元素或模块的优化环境的选择。企业的分离更多的是评估该企业的核心元素的选择,以及元素放置空间位置对该元素的竞争力和生产率提高的选择。通过观察现代经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经济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不再受空间(区域)的约束,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是专注为商品的某一环节服务。
随着现代经济中传统生产要素的主导地位逐渐让渡给知识等新生产要素,企业的控制能力也在不断扩大。换言之,生产要素层面的变化必然会促使新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这不但不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规模,反而使之大大加强,甚至会创生新的无边界企业。就香港近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讲,非常明显,香港的生产要素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厂房、劳动力、资本等对今天的香港不再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了。对香港本地而言,最具优势的生产要素转变为知识等新生产要素。对香港的周边地区,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比香港更具竞争优势的要素。生产形式的变化也是因循这个要素规律进行,出现了传统生产要素与新生产要素的相对分离,即传统生产要素在大陆地区呈现优势,知识等新生产要素在香港地区呈现优势,香港工业北移就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下形成。同时我们看到,这样的工业北移,并没有完全结束香港的工业。依据无边界企业理论(李海舰、原磊,2005)推理,企业不会因为生产要素的变化而停止生产,但是企业会因为生产要素的变化而发生企业内在的变化,这包括企业的纵向分离、企业的产品转型、企业的管理变化等,但是企业还在香港继续生存并发展。
二、制造模块北移后的横向产业格局
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的工业是以中小企业、轻型工业为主,出口导向的国际市场为主的产业格局。企业组织形式大多还是传统的整体商品制造的形式,但是80年代工业北移以后,这样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把公司分割成两个企业组织,在香港和内地的两个企业组织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两地的工业经济布局、企业组织及其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图二是北移前的商品出口流程,图三是北移后的商品出口流程。
图二,集中于香港的企业的三个组织
图三,分离两地的企业的三个组织
1981年香港本地工业就业工人是87万人。到2001年,在中国内地的香港企业供职的人员达1000万以上,而在香港本地工业企业的就业人数仅剩下20余万人(这部分工业就业人数实际上是服务于香港本土民生基本生活的配套工业)。服务于香港主要出口工业的就业人数,几乎所剩无几。另外,据香港政府资料显示,1995年香港公司及个人在境外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获得的投资收益和劳动收益共达3870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35%。2000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是1,271,697百万港币,是1980年的9倍,这个时期香港工业逐步北移、逐步减少。1980年香港第二次产业占GDP的31.7%,2001年下降到13.4%。显然传统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香港事实相违背(林民盾、杜曙光,2006)。
“脑袋产业”和“躯干产业”的分离在香港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是不争的事实,横向产业理论架构下香港研发产业要素、营销产业要素和中国大陆的制造产业要素的合理优化组合,是香港所有产业活动对其经济作出贡献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如图四所示,横向产业的三个要素如果都在香港,就制造要素而言显然没有优势,而且这个要素的竞争力与邻近的内地相比,差距是巨大的。工业厂房的价格是内地的10倍,工人劳动力的月成本是内地10—15倍。这个要素北移到内地以后,大大化解了商品在制造环节上的成本,香港的产业发展再次得到了机会,原来规模仅是数十万工业工人的香港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数千万人的巨型工业体系。
图四 横向产业要素模块北移前后的优势比较
三、香港工业北移的效应分析
1、横向产业框架下的产业升级效应
事实上,香港工业的北移为香港发展多种服务业腾出了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促进了香港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多个国际服务型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巩固。从1980年至2001年,香港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从67.5%增长至86.5%,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中的服务业实际就是以知识为主的脑袋产业,也就是非生产制造型的产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等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也大多在这一时期完成。
我们也可以从横向产业理论的视角对香港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进行分析。工业企业北移后,留在香港的企业组织是通过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两方面激发产业乘数机制而得以运转的。留在香港的企业组织后向关联产业是指为使该企业组织得以正常运转而向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产业,即上游产业;企业组织前向关联产业是指以该企业组织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为投入资源的产业,又称下游产业。两者构成了横向产业乘数效应的组织基础(如图五所示)。
图五 乘数效应的关联行业
如表1所示,香港工业北移后的关联行业中,上游关联行业主要包括:提供物质条件的产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产业;提供人才智力的产业,如教育、职业培训、科研、人力资源中介等;为企业提供运营配套服务产业,如银行、保险、证券、贸易、物流、网络、通讯、法律、税务、咨询、广告、企划等产业;提供公共服务产业,如交通、医疗、文化、环保、社保等产业;为企业经营提供专用资源产业,如为制造基地服务的专用技术研发、专用公共关系、专用营销管理等。
前向关联产业主要有:需要以外移的制造基地的制造产品为投入的产业;需要获取技术支撑的产业;需要共享信息的产业;需要利用管理及技术人才的产业;需要利用客群关系的产业;需要文化背景的产业,等等。
表1 香港生产制造北移后的其他关联行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北移工业企业的制造基地在地域空间上脱离了香港,但与该制造基地有直接关联的先进性产业仍滞留或增加到该企业总部所在的香港区域。例如,制造基地的上游产品提供商为了获取更多订单,它很可能就在研发模块企业周围设立产品推广中心,为研发企业提供产品上游的关键技术、信息、新型材料、新型器件等。同样,为了满足生产制造模块的各种需要,如先进设备、工艺和商品其他模块的配套环节、产品管理等,或者说,下游产品需求而为了获得紧俏的资源,也可能会将其采购中心安置在香港周围。由此证明,产业模块分离模式下虽然产业价值链发生了地域空间上的相对分离,但知识为主导的模块和体力为主导的制造基地在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的同时,又继续维持甚至强化了资源共用、优势共享的一种价值关系。
2、工业北移后的研发与营销服务产业效益增加
在香港工业北移的初期,中国内地的工业成本与香港本地的成本相差极大,再加上内地吸引外资的一些优惠政策,使在内地投资的香港资本所得的平均利润率远远高于其在香港本地的平均利润率,这些利润回流至香港,进一步增强了香港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如表2所显示的,按1996年香港制造商在华南地区雇用400万工人计算,每年仅工资一项就可节省开支2000—2500亿港元。从生产规模看,由于成本低廉和政策优惠,香港制造商北移后规模都显著扩张。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资料,香港厂商在中国内地的生产设施大部分由香港的小型实业公司管理。在抽样选出的24799家在内地设有工厂的香港公司中,有88.5%的公司在香港雇用的员工少于50人,而其中少于10人的更占公司总数的64%。而同是这24799家香港公司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在内地雇用的员工超过100人,其中8.5%的公司雇用的内地员工更超逾千人(表2)。香港厂商凭借其本身的财力、技术和经验,在内地经营的大型生产网络,规模比他们在港的业务大许多倍。雇用工业工人的数字是香港工业没有北移前高峰期的十几倍,即1981的87万人,到2001年的1000万人以上。香港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典型横向产业下留在香港第一、三要素(研发产业、营销产业)和北移内地第二要素(制造产业)最佳组合的结果。
表2 在内地设厂的香港公司数量(1996)
(按雇用的香港及内地员工人数分类) 单位:家
北移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离岸贸易活动也日益繁荣,增加了香港公司的收益,带动了与离岸贸易有关的货物运输服务、贸易融资、贸易保险、理赔、仲裁等支持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离岸贸易和与离岸贸易有关的服务发展,也带动了其所延伸的服务,如集装箱码头经营商、船务公司、货运公司和公证服务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扩大和发展,增加了经营这些延伸服务香港公司的收益。这些收益已经成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香港政府资料显示,1995年香港公司及个人在境外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获得的投资收益和劳动收益共达3870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35%。目前,对于与离岸贸易有关的贸易融资、贸易保险、理赔、仲裁等服务收益,香港政府还缺乏完整的统计。一般估计,如果加上这些服务的收益,香港公司在境外的离岸贸易活动和与离岸贸易活动有关的服务,以及其延伸服务所创造的收益,将占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50%以上。
2004年,香港的第三产业占GDP的90%。由于香港政府的经济统计还是延用传统的产业统计数据,因此很难进一步分析这90%这个数字的内在因素。但是可以看出,横向产业框架下的第一与第三元素的基本贡献是巨大的。
3、工业北移加速香港横向产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香港工业北移的过程也是香港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和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这一过程的国际经济背景。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致了就业结构的根本变化,如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技能岗位迅速增加,低技能岗位迅速减少,工作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劳动力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以适应高技能岗位以及不断变换工作而继续学习的需要。富有经验的市场或行业管理者、成熟的专业和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这种市场需求成为城市劳动力质量不断提高的强大拉动力。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人类社会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应归结为人力资本的内在的积累和增长。
所以,在香港产业经济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然会采取种种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水平。企业为员工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和教育;政府则增加教育方面的预算,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和政府部门成为城市劳动力质量不断提高的强大推动力。
香港大量的工业企业在北移过程中,并没有把企业全部同时迁出,而是充分考虑到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要素优势及社会环节。把产业的第一要素和第三(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职能部门)继续留在香港,以利用香港人才、资本、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条件,香港开始专门从事高端服务。留在香港的企业中的职能管理部门、营销部门、R&D部门等直接雇用香港本地高素质的管理、营销和科研等方面的人才。它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就业者的素质高,取得的报酬高。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就这些留在香港本地的企业而言,雇用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带动了本地高级人才的就业,另一方面又发挥了区域的人才优势,增强了区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大量实证的结果表明,北移工业企业总部不仅可以很好地吸纳香港本地的精英人才就业,而且也能够吸引外地甚至全球的高级人才向香港流动。
由于北移工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相关第一和第三横向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包括为第一要素产业服务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策划、设计、专利、等组成的研发信息服务业;包括由金融、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会计、租赁、中介、现代物流等组成的为第三要素产业服务的现代金融业;由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等以知识等新生产要素为主导的新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