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东埔小学 517149
摘 要: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教学中也开始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首先,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他们反感课堂教学。当然避免学科枯燥、乏味的特点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掌握学生的个性及成长特点,以趣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及个性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该年龄段的成长特点、个性、喜好与厌恶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进一步实现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此时他们自身的思想已比较清晰,对外界知识的吸收,以及外界给他们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导与帮助、尊重与重视,更喜欢得到大家的肯定。例如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同学,在课堂提问时,宜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慢慢帮其克服害怕学数学的心理,进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引导其进行多思维的解题方式,这既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使其更上一层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通过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数学课程》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意义,从而以最大的兴趣和热情来进行数学学习。如在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由于教材中的案例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设计“找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的活动,建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学习公倍数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写出几个数,如8和12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后,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开展“找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的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发放的月历上找到日期,再让学生观察找出的日期数,通过逐步地引导,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得也比较快,容易吸收。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绝佳途径。第一是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方式,预习的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习预习习惯时,应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方式,预习的要点及预习的主要内容,预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等等。第二是注重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实践能够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迁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程中,比例尺的知识与实际应用是比较密切的,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常见、常用的。因此,可以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使之能够学以致用。
4.加强协作,强调课堂交流共享
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过程,而互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交流以及共享。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但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在学习探究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获得合作学习的较佳效果。例如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时,提出“一条3米长的彩带,如果截成每段长1/6米的彩带,则可以截几段?”问题,采取分组验证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通过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的猜想,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截、动手画,分组验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各小组得出答案后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验证猜想,在交流中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共享数学思考多样化的特点,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猜想—--验证”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互相交流中还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5.重视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注意纠正的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再指出其具体的错误在哪里,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却不可严厉批评或敷衍了事。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遵循平衡规律,实现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打开智慧的大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哈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2,(06)
[2]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15)
[3]李长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J]. 新课程(小学).2013(08)
论文作者:潘康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公倍数论文; 评价论文; 小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