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卫视的“制胜法宝”

广东经济卫视的“制胜法宝”

一、广东经济电视台的“取胜法宝”(论文文献综述)

张娣[1](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王珏[2](2016)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已经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并在电视荧屏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消息类新闻节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理论与实例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论述了消息类新闻节目的制作理念、制作环境和制作方式的变化与特征。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早期,其制作往往主要将人力、物力放在新闻内容的挖掘上,并不在意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节目的架构安排,也没有在节目创新方面有过多的想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所能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国外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也逐渐被国内的节目制作人员效仿和学习。消息类新闻节目制作开始注意节目元素的重要性,不再只把目光锁定在内容上。由此,内容开始蜕变为一个节目元素,在节目制作时与主体、结构、视听以及多个子元素一起进行不断的革新和搭配。而新媒体的出现和高速发展将整个媒介环境带入了全媒体时代,消息类新闻节目要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调整制作方式,与新媒体竞争、合作。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全媒体时代重元素的制作理念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但对它的认识和应用不当也会有相对负面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最大程度规避不利影响、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了节目制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处在自我蜕变状态,在全媒体时代下一阶段的发展中,消息类电视新闻工作者们应当从理念、内容、管理、渠道等方面继续加强创新,不断完善和强化以元素为重的节目制作理念,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把握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机遇和未来。

周建亮[3](2013)在《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体无论在节目收视还是产业发展上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主动参与新媒体产业,发展电视融媒体才是广电传媒唯一出路。从近年来国家广电事业发展实践上看,中国主要的电视媒体已经充分意识到电视融媒体的重要性,并已逐步从电视融媒体事业和产业发展中获益。电视融媒体是以电视媒体为主导、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不同媒体形态融合的新型媒体样式。这种融合以牌照应用,内容销售和传播渠道整合为手段,充分发辉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平台的自身优势,进而提升电视媒体的竞争力,最终实现电视传播的利益最大化。广东拥有特殊的电视发展环境和最开放的电视市场,这令广东电视媒体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视融媒体的实践工作;南方传媒集团的电视融媒体发展历程构成了整个广东电视融媒体的发展史,其多年电视融媒体所积累发展经验和教训成为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电视业宝贵的发展财富。论文以南方传媒集团的电视融媒体发展历程为样本,分析了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指出电视融媒体是广东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以南方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电视通过内容、技术、资金、牌照和地域五大优势的充分发挥,奠定了广东电视融媒体产业布局较完整、前期产业发展较好、电视融媒体项目齐备和牌照许可最齐全的基础。当然,和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电视媒体的融媒体发展相比,当前广东电视融媒体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和广东电视目前体制改革滞后、融媒体观念落后、融媒体战略规划不足、外来资本和新增资金对电视融媒体发展支持不足等原因分不开,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已严重制约广东电视融媒体事业的发展。论文具体梳理、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电视融媒体发展经验和启示后,指出:面对新的融媒体发展要求和新兴媒体的挑战,广东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就是传统电视融媒体的转型。要实现这一转型,广东电视必须在观念上、管理体制上、节目内容制作和销售上、技术升级以及电视产业发展等方面均要有所变革、有所创新,通过转型来适应电视融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张曼缔[4](2012)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文中指出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最活跃、最生动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因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前台”位置,在大众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体现了大众传播人际化、拟态化和人格化的特点和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传播影响力。主持风格不仅体现了节目、传媒的风貌和格调,也体现出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并且成为与受众交流的纽带,是受众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对象,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电视节目主持是一种传播艺术,主持风格可视为增强传播效果的一种途径,是节目风格与主持人个人风格的有机融合,也是节目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主持风格可以从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个性语言、整体感觉和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去欣赏、感知和体会。主持风格的演进也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传播媒介和传播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受众结构和受众需求的变化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受众的地位、结构和需求发生改变,大众文化出现转向,电视媒介在传播语境、传播观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也依时而变,这些变化促使主持人及其群体在风格样式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媒体风貌。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影响主持风格变化的因素可以从宏观(时代、社会)和中观(媒介、受众)和微观(节目、主持人)三个层次来分析探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主持人队伍逐步扩大。80年代以前我国也有电视播音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播音风格,但相对而言个性风格不明显,播音模式比较单一。随着传播实践的发展,80年代主持人兴起,播音员逐渐向主持人过渡,充满个性的主持人及主持人节目日益增多,较以前的播音风格更多元、内涵更丰富、更贴近受众需求,从90年代主持风格的大放异彩和2000年以后主持风格的融合创新,主持风格的多样化、个性化演进过程是受社会时代发展和主持传播实践发展的推动。一方面社会时代语境变迁、传媒体制和观念的变化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变迁,体现在电视节目小众化、类型化及频道专业化带来的节目多样化,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节目类型的多样化的主持风格;另一方面从事电视主持工作的人越来越多,30年来主持人队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随着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主持人成为电视台最鲜活、最具价值的品牌,不仅代表了媒体和节目的风格,而且对观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众文化逐渐向消费文化转向,主持风格也出现低俗化、同质化和表象化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主持风格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规律,分析不同时代的社会潮流、媒体传播方式、受众需求的变化对主持风格的影响和要求,探讨被大众广泛接受、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主持人个性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主持风格类型。主持风格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内涵丰富,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美学、艺术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需要通过大量的样本和个案研究,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本研究主要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和创新为研究对象,特别是80年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产生以来的主持风格,运用语言学、美学和艺术学的风格理论资源,结合中外电视节目主持实践、主持传播的发展历程,对电视节目主持风格予以系统探讨,以期为主持人及主持传播研究带来新的素材、新的话语乃至新的观念和方法,为主持人如何塑造适合节目形态和时代发展的主持风格提供实践指导,使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将分七章进行论述,分别对主持风格的理论体系、主持风格的演进历程、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风格、不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主持风格的演进动因、主持风格的批判审视和主持风格的创新进行分析论述。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主持风格的理论框架和构成体系。主要从语言学的修辞风格、美学的审美风格和艺术学的表现风格等方面阐释多维学术视野中的风格理论;探讨风格理论与传播学的双向关联,分析风格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应用、风格理论对主持风格的植入,从而建立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理论体系,即主持风格的概念、构成、类别和特征。第二章主要探讨主持风格的演进历程。以80年代中国主持人的产生为起始,探讨主持风格对早期广播电视播音风格的借鉴,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过渡,以及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产生和形成。分析80年代、90年、新世纪前后主持风格的演进阶段、演进表征和规律;分析风格样式上从单一到多元、意识形态上从政治化到“去政治化”、叙事方式上从宏大叙事到微型叙事、传播身份从依附到主导的转变。第三章主要探讨不同类型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节目类型决定主持风格的基本路向;同时,在主持传播实践中,主持人形成了不同功能的类别。一是anchor逐渐发展成为新闻类节目的记者型主持人,二是host逐渐发展成为谈话节目的主人型主持人,三是moderator主要发展成为综艺娱乐类的伙伴型主持人,四是presenter主要发展成为社教服务类节目讲述型的主持人。因此,以节目主持人的功能类别和节目类型为依据,本章主要从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和社教服务类节目的主持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新闻节目主持人从“播新闻”到“说新闻”,改版催生主持风格的多样,主持风格凸显权威性;谈话节目主持风格从俯视到平视,主持风格更趋对象化,平民化,主持风格凸显思想性;娱乐节目主持风格从串联到表演,主持风格日趋明星化、类型化,主持风格凸显表演性;社教节目从教育指导到参与服务,从平和质朴到知性明快,主持风格凸显专业性、知识性。第四章主要探讨主持人的个人特质与主持风格的形成。主持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人特质对主持风格的形成具有内在固定性。本章从主持人的个人条件、角色认知和对风格的自觉追求三个方面,探讨主持风格的不同类型和个性特征;分别选取倪萍、杨澜、白岩松、周立波作为研究个案,分别从个性语言、外在形象、整体感觉和受众反馈四个分析维度分析情感型、智慧型、理性型和表演型主持风格的特征。第五章主要分析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演进的动因。从社会时代语境的变迁、传播观念及体制的变迁、受众审美需求变化三个方面探讨主持风格演进的动因。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日渐形成、大众文化和视觉时代的趣味重构、商业浪潮及消费社会的理念诉求,促进不同时代主持风格的产生;中外传播理念的嬗变、媒介管理视域下的定位调整和传媒体制变革下的实践调整,催生主持风格多元样式的形成;受众本位理念的确立、受众结构的变化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为主持风格的融合创新提供市场。第六章主要批判审视电视节目主持风格存在的问题。从乱相、同质化、表象化三个方面论述主持风格存在的问题。分析商业化主持风格对媒体公器的消解,媚俗化格调对高雅文化的侵蚀,泛娱乐化对电视文艺的矮化;批判盲目模仿、直接“拿来”、低水平重复、缺乏主持意识、缺乏原创力和创新力带来的主持风格同质化;审视重“外在形貌”轻“内在修为”的认知偏差、重“专业技巧”轻“人文传播”的现实瓶颈带来的主持风格表象化。第七章主要论述主持风格的创新。从主持风格的创新原则、主持风格的宏观设计、主持风格的微观塑造等方面,探讨主持风格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发展。总之,本文拟建立主持风格的构成体系和分析维度,研究不同年代、不同节目类型和不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的演进及规律,分析主持风格的演进动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时期主持风格的创新路径。

邱永红[5](2011)在《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株潭城市群正面临着“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调整经济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成为其发展方向与重要着力点。体育传媒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与长株潭城市群对低碳经济增长方式的追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产业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及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为背景,在厘定体育传媒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支撑,以体育传媒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为主要方法,对该区域体育纸质媒体、体育广播、体育电视、体育网络及体育手机媒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从政策、经济、产业结构、产业链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域体育传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认为:(1)体育传媒业是以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体育人物等与体育有关内容为主要传播内容,为社会提供有关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体育信息产品与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2)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产业已有一定成就,以体育纸质媒体、综合类电视台体育电视节目为代表的体育传统媒体需要借助信息化趋势下新媒体技术加速发展;以网络及手机媒体为代表的体育新媒体产业是体育传媒业发展方向,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展客户数量。(3)制约体育传媒业发展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产业规模、行业结构、产业链、传媒产业创新能力等内源性因素,以及政策体制、经济、科技等外源性因素。(4)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产业发展策略在于:重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双赢,扩大体育传媒产业发展规模;大力推进体育新媒体发展,均衡体育传媒产业结构;健全体育传媒业运作产业链,创新体育传媒产业赢利模式;依托伟人故里湖湘文化影响,夯实体育传媒发展文化平台;继续发挥湖南媒体品牌优势,形成规模和集约优势;加快体育传媒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体育传媒业可持续发展;尝试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挖掘体育传媒业的辐射功能;顺应信息化传媒发展趋势,实现跨媒体、全媒体及集团化发展。

马璇[6](2010)在《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地电视台不断的尝试着开拓创新,期望找到吸引受众的新的落脚点。与此同时,在顺应受众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下,贴近民生的方言类电视节目诞生,其中包括方言新闻节目、方言栏目剧、方言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等。由于这类电视节目通常具有受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主持人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平易近人,而节目所传达的信息,都源自于老百姓的生活,往往出发点小,但又对生活有指导或启发的作用,因此,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在为受众提供信息与乐趣的同时,还为电视台带来不小的经济利益。正因为此,各地方言类电视节目如同获得发展的生机一般,频频出现在电视银幕上。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例如:获得国家奖项的杭州西湖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深受观众好评的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独霸自办栏目收视冠军的《雾都夜话》等。除了近年来随着方言兴起之势而崛起的节目外,在电视屏幕上风靡多年的东北方言小品,汇聚全国各地方言的电视栏目剧《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均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之内。相比方言类电视节目现象,南方有些地区更存在有方言电视频道。如何协调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在发挥好电视媒体的语言示范、文化传承、环境监视、舆论引导等功能的同时,又能更好的指导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黄晓军[7](2010)在《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按照“理论视域”、“历史脉络”、“现实考察”、“对策探讨”的逻辑理路探讨了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机理、历史演进以及在空间上的演化情形,总结出我国大众传媒竞争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规制改革与体制创新的对策思路。合作竞争是以双赢为目的,以合作为表象的高级竞争形式。从内容上看,包括传媒集团内部的整合、传媒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合作以及大众传媒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动态地看,传媒的合作竞争按照合作程度由浅入深,合作方向由内到外,依次呈现为传媒整合、传媒联动、传媒联盟,传媒并购。传媒并购合二为一,外部合作消失,内部整合开始,从而形成传媒合作竞争的整个循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步加强,引发媒介产业融合,传媒产业边界渐渐漂移与模糊。这也正是跨媒介合作的根本动因。媒介融合对企业的合作竞争而言,其机理为同时追求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因技术的标准化,必然形成技术合作与联盟,因产品的差异化,又使竞争在激烈和平缓中变动,媒介融合交织着竞争与合作的反复与交替。合作需要跨越边界,对种种边界的跨越存在着不同的合作行为,这又可以用相应的理论来解释。博弈论用来解释传媒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生态论以生态位的理念用来诠释我国传媒合作竞争的资源和起点。网络论则在更高的层次上,将传媒合作行为视作对一切资源的利用与建构。传媒整合是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在这个前提下,提升传媒集团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是传媒集团运作的关键。整合在平台上表现为全媒体编辑部一体化,在机制上是稿库式发稿,在队伍上则期待全媒体记者的出现。传媒联动开启了传媒合作竞争,跨越发展的历程。多表现为传媒外部的业务合作,对地域、介质、级别的跨越式发展。传媒因其互补性和规模化、巩固市场地位的优势而联动,同时也存在信息环境单一的问题。传媒联动为传媒集团的跨域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业务合作,传媒展开多方位的跨越式合作,但是因政策的变动,以联动为起点的跨越让传媒联盟凸显出来。传媒联盟本质上是为了获取外部资源而进行的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呈现出跨业务、跨媒介、跨地域的特征,但在实际操作和效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传媒的资本合作伴随着放松规制逐步深入,传媒并购需要大量融资,是传媒资本竞合的集中体现,并购与反并购是传媒在资本方面激烈竞争与合作最生动的写照。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渐次进入合作竞争的新阶段。政策方面因放松规制启动了传媒内在的发展能量,因技术而来的媒介融合带动了传媒的竞合。我国报业、广电业、网络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要经历一个从对抗性竞争到非对抗性竞争、合作竞争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内部合作到外部合作,从业务合作到资本合作,合作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强,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从市场行为有着上升为发展战略的趋势,除了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外,大众传媒的合作战略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传媒企业网络化生存的战略。从空间的发展来看,大众传媒因为行政区划的局限,地域性特征明显,其合作竞争的情形与有限的生态位资源密切相关,也受到某一空间的传媒种群密度的影响。宏观地看,地市级传媒趋向整合、合作,而省级同城传媒竞争最为激烈,国际间传媒重在合作,而区域经济下的传媒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大众传媒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的状态,其分布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而出现地理集聚,但是传媒产业增长极大小孤岛并立,激化效应明显,但扩散效应不足。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传媒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来传媒产业的集群发展,在区域经济的推动下,传媒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不断加强,地域传媒走向区域传媒,分工协作,甚至组建区域传媒集团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在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搭便车和公地悲剧是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传媒的合谋行为往往是价格战的发生机制。传媒合作对象的选择错误,在合作的机制和监管方面缺位。传媒合作的范围过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弊端。在与资本合作时罔顾政策风险,导致合作败局。传媒整合在效益上,内部合作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都是传媒合作竞争中动机、对象和风险方面出现的技术性问题,但合作竞争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严格规制,表现在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阻碍了传媒合作竞争的良性展开。因此,政府规制的焦点就在于突破局部利益之争。和西方政府对传媒规制不同的是,我国传媒的规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过度竞争,由市场失灵引起的,而是传媒市场总体上发育不健全,放松规制旨在培育市场,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延续。从根本上讲,规制是在传媒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要让传媒的合作竞争能良性发展,必然从宏观上依赖于我国传媒体制的创新。我国传媒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制度依赖,在他国传媒体制的参照下,传媒必须产权明晰,公益经营两分开以及剥离转制,才能打造真正的合作竞争主体,在突破行政壁垒方面协调好条块利益,在投融资体制方面,加大开放力度,才能创造出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

陈媛[8](2010)在《粤港广播电视传媒竞争与合作研究》文中认为囚徒困境的故事告诉我们,竞争与合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这枚硬币就是“博弈”。对于粤港两地传媒的竞争与合作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基于重读文本的历史考察方面。本文在基于竞争与合作模型的博弈论以及媒介生态论、传播学、跨文化传播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文本研究法,以粤港两地广电传媒竞争与合作的研究作为整体研究思路,把粤港广电传媒的“竞合”放在大历史与大生态中进行审视和解读,力图揭示出在传媒生态不断演变和深化的实际下,作为“博弈双方”的粤港广电传媒如何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新型战略性竞合关系。具体而言,本文基于扎实的文献资料和前沿的数据分析,以粤港广电传媒竞争与合作的研究为切入口,从传媒博弈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基于竞争与合作为模型的博弈论及相关竞合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首先历时地梳理竞合格局的态势变迁并重点剖析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竞合格局;其次按照“竞合源自不同,更源自相同”的思路来对比研究粤港传媒生态实际的异同从而解构多元竞合的“碰撞环境”和格局成因;再次分别以香港电视跨境传播和“南方”品牌崛起与港台竞争于无形为主要个案研究,对具有粤港特色的广电竞合现象进行一个宏观和微观的交叉分析;同时分析在双向竞合模式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在竞合过程中发生的“自我调整”,最后在转型时期的复杂媒介生态下,在审视与反思中理清粤港广电传媒走向共赢型博弈的障碍并提出科学的问题反思和革新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值得借鉴的路径选择,力求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来集中区域竞争力从而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通过上述考察,本文提出结构化竞争和系统化合作是两地广电传媒走向共赢性博弈的必然选择路径,希冀对中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施思[9](2009)在《广东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以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为研究个案,梳理了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历史,系统分析了粤语地区粤语电视新闻与普通话电视新闻各自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粤语电视新闻占据绝对收视优势的“前因后果”,以及普通话电视新闻在粤语地区的前途和方向,试图找到一条适合普通话电视新闻在粤语地区发展的可行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地区率先于1959年成立广州电视台,并首次播出以广州话播报的《电视新闻》,可见广东地区电视新闻从开播肇始即已进入粤语时代。2001年7月1日,南方电视台正式成立,其中经济频道(TVS-1)定位于关注民生的普通话频道。经济频道的《今日一线》打破了粤语电视新闻一统广州的格局,播出一周后收视率就跃升广州普通话收视第一的位置,并引发了广东新闻的一系列改革。但是我们在欣慰的看到普通话电视新闻开始步入收视排行榜的同时,也同样要正视粤语电视新闻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面对如此景况,普通话电视新闻如何在本地粤语电视新闻和香港新闻节目的双重夹击下“突围而出”,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显得尤为迫切。是放任其自由发展,还是强制进行推广,还是有其他道路可走,目前尚未有专门的论着对此加以研究,本文试着从传播学、语言学、新闻学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试着找到一条可供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通过分析探讨,本文认为,粤语电视新闻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占据广东地区电视新闻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广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电视受众结构的转变,普通话电视新闻的崛起将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普通话电视新闻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想真正在粤语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找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本地,同时关注外部风云变幻这样的定位,将有助于普通话电视新闻在粤语环境中找到一个比现有粤语电视新闻更高的起点和定位,同时主持人形象的贴近性和普通话“本地口语化”的播报方式,将更有助于普通话电视新闻节目得到包括本地观众在内的更广大受众的欢迎和接受。

徐东博[10](2009)在《我国电视方言节目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从方言情景剧、方言新闻到方言脱口秀,各种形式的方言作品纷纷涌现,一时之间,各地的媒体都在搞“方言工程”,方言电视节目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平民风格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成为电视台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但另一方面电视方言节目也因其显示出来的种种弊端而倍受争议,那么,该如何进行自身整合和策略优化,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比较研究、文献资料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从电视方言节目的自身源起与发展现状入手,结合《越策越开心》、《阿六头说新闻》、《雾都夜话》等比较成功的电视方言节目,对其进行本体、生存环境和竞争力等一系列分析,从而得出最有利于它发展的策略建议。本文在论文过程中,实现了对电视方言节目本体的类型总结和概括;并对方言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电视栏目中的时间进行了探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量地加入东北电视方言节目的个案分析,令研究更为全面;所得出的策略也尽可能地展现了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方向。

二、广东经济电视台的“取胜法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经济电视台的“取胜法宝”(论文提纲范文)

(1)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上篇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下篇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的演变
    2.1 传统媒体时代与全媒体时代制作方式的形成
        2.1.1 制作方式的初步探索(1958-1977年)
        2.1.2 制作方式的稳步成熟(1978-2002年)
        2.1.3 制作方式的历史转型(2003-2009年)
    2.2 全媒体时代新型制作方式初探(2010年至今)
    2.3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的演变原因
        2.3.1 社会环境的影响
        2.3.2 制作条件的限制
第3章 全媒体时代重元素运用效果与制作方式的探索
    3.1 全媒体时代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主要元素
        3.1.1 节目基础的主体元素
        3.1.2 节目框架的结构元素
        3.1.3 节目本质的内容元素
        3.1.4 节目载体的视听元素
    3.2 全媒体时代重视元素运用制作方式的具体体现
        3.2.1 讲究以内容取胜的基本原则
        3.2.2 坚持不断改版寻求形式突破
        3.2.3 整合多种元素焕发节目生机
    3.3 全媒体时代利用元素运用制作方式的有效强化
        3.3.1 树立现象级节目的制作理念
        3.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实用性原则
        3.3.3 依照科学的节目编播规律
        3.3.4 坚守社会道德价值的底线
    3.4 全媒体时代突出元素运用的主要原因
        3.4.1 时代影响下的多重变化
        3.4.1.1 传播平台与渠道的变化
        3.4.1.2 受众接受方式的变化
        3.4.2 社会与信息个性化的多重需求
        3.4.2.1 叙事回归事实本质能赢取信度优势
        3.4.2.2 题材倾向社会公益并拒绝过分渲染
        3.4.2.3 为公共监督论政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第4章 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问题与对策
    4.1 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新闻节目制作存在的问题
        4.1.1 娱乐化的节目制作倾向明显
        4.1.2 “拿来主义”式的简单复制泛滥
        4.1.3 重“量”不重“质”的不良现象严重
    4.2 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新闻节目制作发展的对策
        4.2.1 加强节目的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
        4.2.2 推进元素的有机置换创新节目形态
        4.2.3 融合互联网思维提供个性化服务
        4.2.4 打破类型界限有效挖掘新闻内容
        4.2.5 采用内外兼济与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
        4.2.5.1 市场细分兼顾少数族群
        4.2.5.2 正确处理社会公共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融媒体的研究
        1.2.2 关于电视融媒体的研究
        1.2.3 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融媒体
        1.3.2 电视融媒体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背景和历程
    2.1 广东电视融媒体的发展背景
        2.1.1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主动因素
        2.1.2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被动因素
        2.1.3 国家电视融媒体政策的推动因素
    2.2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历程
        2.2.1 非基于互联网络的跨媒体合作阶段
        2.2.2 基于互联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媒体融合阶段
3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现状及其优势
    3.1 中国大陆电视融媒体发展概述
        3.1.1 网络视频发展回眸
        3.1.2 电视融媒体发展回眸
    3.2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现状
        3.2.1 融媒体机构和产业建设得到推进
        3.2.2 IPTV项目获得进展
        3.2.3 互联网应用开发有一定发展
    3.3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的优势
        3.3.1 多年来的内容积累奠定广东电视融媒体基础
        3.3.2 广东电视融媒体拥有技术优势
        3.3.3 早期的资金积累给予广东电视融媒体强力支撑
        3.3.4 广东电视牌照优势提供融媒体发展动力
        3.3.5 广东电视融媒体具备独特的地域优势
4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4.1.1 传统电视与融媒体发展契合不足
        4.1.2 部分新媒体项目的决策失误对电视融媒体事业造成影响
        4.1.3 电视融媒体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减缓
        4.1.4 电视融媒体内容产业发展较慢
        4.1.5 电视融媒体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
    4.2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人的观念认识有待提高
        4.2.2 电视媒体现时体制与融媒体产业不相适应
        4.2.3 电视融媒体产业长期规划的缺失
        4.2.4 电视融媒体后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5 西方发达国家电视融媒体发展的启示
    5.1 西方发达国家电视融媒体的业务拓展方向
        5.1.1 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的融合
        5.1.2 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融合
        5.1.3 电视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融合
    5.2 西方发达国家电视融媒体发展的特点
        5.2.1 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促进电视融媒体的发展
        5.2.2 电视媒体以内容产业促融媒体发展
        5.2.3 资本化和产业化运作是电视开展融媒体的主要手段
    5.3 西方发达国家电视融媒体带来的启示
        5.3.1 重视电视融媒体产业的投入
        5.3.2 重视融媒体的应用
        5.3.3 重视媒体创新
        5.3.4 重视移动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拓展
6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策略
    6.1 广东电视人观念的转变
        6.1.1 强化危机意识
        6.1.2 坚定发展信心
        6.1.3 加强创新观念
        6.1.4 建立集约发展观念
    6.2 广东电视体制的革新
        6.2.1 建立与电视融媒体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6.2.2 建设与电视融媒体相适应的市场经营体系
        6.2.3 建立台网一体的电视融媒体运作体系
    6.3 广东电视媒体内容制作理念的变革
        6.3.1 强化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和地位
        6.3.2 从为播出做电视向为受众做电视转变
        6.3.3 传统电视的节目内容制作必须考虑不同传播渠道的应用
    6.4 广东电视节目内容销售模式的创新
        6.4.1 融媒体渠道传播对节目内容销售提出新的要求
        6.4.2 融媒体渠道传播带来节目内容销售模式的改变
    6.5 广东电视融媒体技术手段的升级改造
        6.5.1 数字化和高清化是广东电视媒体技术改造的重点
        6.5.2 电视融媒体平台建设是传统电视媒体参与新媒体竞争的基础
        6.5.3 广东电视融媒体终端产品嵌入技术开发和应用
    6.6 广东电视融媒体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
        6.6.1 坚持走产业发展的道路
        6.6.2 建立合理的资本输入计划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4)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 国外研究情况述评
        三、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资源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资源
        二、 研究重点和难点
        三、 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对比研究法
        三、 个案调研法
        四、 参与观察法
第一章 风格理论与电视节目主持风格
    第一节 多维学术视野中的风格阐释
        一、 语言学维度的语言风格
        二、 美学维度的审美风格
        三、 艺术学维度的表现风格
    第二节 风格理论与传播学的双向关联
        一、 风格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运用
        二、 风格理论对电视主持风格的植入
    第三节 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构成体系
        一、 电视主持风格的概念
        二、 电视主持风格的构成
        三、 电视主持风格的类别
        四、 电视主持风格的特性
第二章 当代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历程
    第一节 电视节目主持风格对早期广播电视播音风格的借鉴
        一、 早期广播播音的时代风格
        二、 改革开放后播音风格的调整
        三、 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过渡
    第二节 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产生和演变
        一、 80 年代——主持风格的形成
        二、 90 年代——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重大变迁
        三、 2000 年以后——主持风格的融合创新
    第三节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表征及规律
        一、 风格样式:从单一到多元
        二、 意识形态:从政治化到去政治化
        三、 叙事方式:从宏大叙事到微型叙事
        四、 传播身份:从附属到主导
第三章 电视节目类型化:决定主持风格的基本路向
    第一节 新闻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
        一、 从“播新闻”到“说新闻”
        二、 节目改版催生主持风格的多样
        三、 主持风格凸显权威性
    第二节 谈话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
        一、 谈话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二、 主持风格的对象化、平民化
        三、 主持风格凸显思想性
    第三节 综艺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
        一、 综艺节目的类型化发展
        二、 主持风格的大众化、明星化
        三、 主持风格凸显表演性
    第四节 社教类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
        一、 社教类节目类型的演进
        二、 社教节目主持风格的演变
        三、 社教节目主持风格凸显专业性
第四章 主持人的个人特质:主持风格的内在规定性
    第一节 主持人的自身素质对主持风格的制约
        一、 主持人的个人条件
        二、 主持人的角色认知
        三、 主持人的自觉追求
    第二节 主持风格的个案研究
        一、 情感型——以倪萍为例
        二、 理性型——以白岩松为例
        三、 智慧型——以杨澜为例
        四、 表演型——以周立波为例
第五章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演进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时代语境的变迁对主持风格的影响
        一、 民主政治及市民社会的日渐形成
        二、 大众文化及视觉时代的趣味重构
        三、 商业浪潮及消费社会的理念诉求
    第二节 传播观念和体制的变迁对主持风格的催化
        一、 西方传播理念和传播实践的影响
        二、 中国传媒体制变革下的实践转型
        三、 媒介管理视域下的定位调整变迁
    第三节 受众审美需求的变迁对主持风格的推动
        一、 受众本位理念对主持风格的影响
        二、 受众结构变化推动主持风格变化
        三、 受众需求的变迁催生主持风格的多元
        四、 受众调查:东莞地区受众对主持风格的偏好分析
第六章 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批判审视
    第一节 主持风格的乱相
        一、 商业化运作对媒体公器的消解
        二、 媚俗化格调对高雅文化的侵蚀
        三、 泛娱乐化内容对电视文艺的矮化
    第二节 主持风格的同质化
        一、 盲目效仿,直接“拿来”
        二、 缺乏原创力,主持意识淡薄
    第三节 主持风格的表象化
        一、 重“外在形貌”轻“内在修为”的认知偏差
        二、 重“专业技巧”轻“人文传播”的现实瓶颈
第七章 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创新
    第一节 主持风格的创新原则
        一、 品牌化
        二、 专业化
        三、 人文化
    第二节 主持风格的宏观设计
        一、 注重主持风格的文化传播
        二、 注重主持风格的受众认可
        三、 注重主持风格的整体定位
    第三节 主持风格的微观塑造
        一、 主持风格的个性展示
        二、 主持风格的视觉设计
        三、 主持风格的话语策略
        四、 主持风格的情感传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5)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体育传媒业产业特性的研究
        1.2.2 对体育传媒业发展动因分析
        1.2.3 对体育传媒发展现状的研究
        1.2.4 对体育传媒发展对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1.2.5 对体育传媒各行业进行的研究
        1.2.6 对地方体育媒体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媒体
        2.1.2 体育传媒业
        2.1.3 长株潭城市群
    2.2 体育传媒业分类及构成
3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3.1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现状
        3.1.1 体育纸质媒体发展现状
        3.1.2 体育广播媒体发展现状
        3.1.3 体育电视媒体发展现状
        3.1.4 体育网络媒体发展现状
        3.1.5 体育手机媒体发展现状
    3.2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影响体育传媒业发展内源性因素
        3.2.2 影响体育传媒业发展外源性因素
4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策略
    4.1 重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双赢,扩大体育传媒产业发展规模
    4.2 大力推进体育新媒体发展,均衡体育传媒产业结构
    4.3 健全体育传媒业运作产业链,创新体育传媒产业赢利模式
    4.4 依托伟人故里湖湘文化影响,夯实体育传媒发展文化平台
    4.5 明确媒体定位与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4.6 继续发挥湖南媒体品牌优势,形成规模和集约优势
    4.7 加快体育传媒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体育传媒业可持续发展
    4.8 尝试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挖掘体育传媒业的辐射功能
    4.9 顺应信息化传媒发展趋势,实现跨媒体、全媒体及集团化发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致谢

(6)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基本结构
二、方言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界定
    (一) 方言与方言电视节目
    (二)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
三、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历史沿革
    (一)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二) 南方特有的方言电视频道现象解析
    (三) 国内主要方言类电视节目概况
    (四) 方言电视节目内容结构分析
四、对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理论思考
    (一) 方言类电视节目对传播学基本理论的检验
    (二) 方言类电视节目吸收了人际传播的元素
    (三) 非群体化传播理论视角下的方言类电视节目
    (四) 大众传播心理距离论视角下的方言电视节目
五、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一) 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内涵
        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从竞争模型到合作模型
        三、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内容
    第二节 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动态过程
        一、动态过程:整合、合作与融合
        二、传媒产业边界的漂移与融合
        三、媒介融合中的合作竞争机理
    第三节 传媒合作竞争的基本理论
        一、博弈论
        二、生态论
        三、网络论
第二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模式
    第一节 传媒整合与传媒联动
        一、传媒整合: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
        二、传媒联动:传媒外部的业务合作
        三、传媒间的其他合作
    第二节 传媒联盟:合作战略的基本模式
        一、传媒联盟的动机与本质
        二、传媒联盟的分类与特征
        三、我国传媒联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三节 传媒并购:传媒资本的竞合
        一、我国传媒资本合作的路径
        二、融资与传媒并购
        三、传媒并购与反并购
第三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动因
        一、我国大众传媒的PEST分析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推动因素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从竞争到合作竞争的变迁
        一、报业
        二、广电业
        三、网络业
    第三节 合作竞争:传媒网络化生存的战略
        一、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维度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战略
第四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空间演化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生态差异
        一、大众传媒的地域性与生态位
        二、大众传媒的种群密度与传媒生态平衡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空间层次
        一、地市级传媒(副省级城市传媒):合作与整合
        二、省会城市传媒(直辖市传媒):同城激烈博弈
        三、区域经济下的地域传媒:合作制胜
        四、传媒的国际合作:形式多样,谋求双赢
    第三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集聚与区域传媒
        一、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布局及其成因
        二、大众传媒的极化效应和集群化
        三、从地域传媒到区域传媒
第五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问题与体制创新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技术性问题
        一、传媒合作的动机:机会主义与合谋
        二、传媒合作的对象:错选与范围太大
        三、传媒合作的风险:投资与政策影响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的规制问题
        一、大众传媒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规制焦点:突破局部利益之争
        三、传媒政府规制改革的主题:规制与竞争
    第三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体制创新
        一、他国传媒的体制概况
        二、我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依赖
        三、传媒合作竞争的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粤港广播电视传媒竞争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索引
引言
1 绪论
    1.1 传媒生态中的新型博弈:理论与历史
    1.2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的研究述评
    1.3 研究缘起、思路与框架设计
2 跨边界传播的态势变迁和竞合研究
    2.1 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无序竞争·港方领先·初试合作
    2.2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珠江模式"·"以疏为导"·节目合作
    2.3 新世纪以来:新型竞合格局的演化与升级
3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格局的成因研究
    3.1 粤港广电传媒生态环境的"异质"研究
    3.2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的边界融合
4 香港电视跨境传播的博弈资本和"变异"研究
    4.1 香港电视跨境传播的博弈特征
    4.2 "TVB势力"在跨境中的"变异"研究
5 基于"南方模式"崛起的博弈案例分析
    5.1 "南方模式"——"势"在必得,后起之秀
    5.2 "南方"品牌在香港传播的接受和影响
6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遭遇瓶颈和改革举措
    6.1 香港广电跨境传播存在问题
    6.2 广东广电在港传播遭遇瓶颈
    6.3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的改革举措
7 粤港广电传媒竞合的路径选择分析
    7.1 博弈的演化:从良性竞争走向合作自觉
    7.2 媒介竞争战略转型:从规模竞争走向结构竞争
    7.3 媒介合作联盟深化:从表层合作走向系统合作
8 结语:传媒竞合与区域一体化
注释
图表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9)广东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粤语地区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第一节 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第二节 粤语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第三节 经济发展对粤语电视新闻未来命运的影响
第二章 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难在何处
    第一节 广东人的粤语情结
    第二节 香港电视台粤语电视新闻优势分析
第三章 从《今日一线》看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
    第一节 《今日一线》节目特征
    第二节 《今日一线》节目定位
    第三节 《今日一线》的节目局限
第四章 粤语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立足本土 关注外部
    第二节 从主持形象上体现新闻的贴近性
    第三节 播报用语本土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电视方言节目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方兴未艾的电视方言节目
    第一节 电视方言节目概述
        一、界定
        二、类别
        三、源起及现状
    第二节 电视方言节目的样式
        一、方言新闻
        二、方言电视栏目剧
        三、方言综合类节目
第二章 方言电视节目生存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方言节目受众分析
        一、受众群体定位:本地化、老龄化、草根化
        二、受众情感定位:方言节目满足受众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受众心理定位:方言节目满足受众求新求异的心理
    第二节 方言节目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的方言环境成为孕育方言节目的土壤
        二、窄播化、分众化的传播要求是方言节目产生的根本动因
        三、传媒市场竞争促进方言节目的生成
第三章 方言节目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方言节目营造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方言节目在电视节目体系中的位置:对象性节目
        二、方言节目很好的贯彻了"三贴近"的原则
        三、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第二节 方言节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方言在电视方言节目中展现别致艺术
        二、方言节目有利于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四章 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 电视方言节目的利弊分析
        一、电视方言节目的贡献
        二、电视方言节目的弊端
    第二节 方言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电视方言节目发展的原则
        二、遵循基本原则,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四、广东经济电视台的“取胜法宝”(论文参考文献)

  • [1]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2]全媒体时代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研究[D]. 王珏. 湖南大学, 2016(03)
  • [3]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D]. 周建亮. 武汉大学, 2013(05)
  • [4]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 张曼缔. 暨南大学, 2012(06)
  • [5]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传媒业发展策略研究[D]. 邱永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4)
  • [6]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研究[D]. 马璇. 新疆大学, 2010(02)
  • [7]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D]. 黄晓军. 武汉大学, 2010(05)
  • [8]粤港广播电视传媒竞争与合作研究[D]. 陈媛. 暨南大学, 2010(10)
  • [9]广东地区普通话电视新闻发展战略研究[D]. 施思. 厦门大学, 2009(11)
  • [10]我国电视方言节目发展策略研究[D]. 徐东博.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广东经济卫视的“制胜法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