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能力;氛围;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鉴赏课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认识艺术、感知艺术、评析艺术,以及逐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可见,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提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其一,部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其二,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单方面为学生进行讲解,很少引导学生鉴赏,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这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美术教师,该如何有效改善或解决上述现状显然已成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和谐关系
良好的鉴赏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也能够有效陶治学生的内心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确保学生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也就是说打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并最大限度的做到与学生维持平衡、和谐的关系,以使学生可以全神贯注且轻松愉悦地融入到鉴赏美术作品意境之中,增强其自身的审美体验。另外,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也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师地位,要善于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与学生共同鉴赏、探究艺术作品,进而有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艺术美和形式美”这一课时,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向学生出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以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激发其内心的求学欲望;然后,我会以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什么是形式美,该如何把握和理解形式美?形式美的构成有哪些呢?”之后,我会让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来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在各小组学生探究学习中,我会以朋友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与提示,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以及教师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我还会让学生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台试讲,而我则是扮演“学生”的角色在台下认真听讲,并适当地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以此来有效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待学生基本掌握本节知识后,我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鉴赏与评析(出示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进而有效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二、优化教学方式,增强艺术感染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特别是针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从学生角度来看,高中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美术欣赏能力与感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或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教学收益。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高效且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让美术鉴赏教学变得更为高效且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进而有效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保证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走进意象艺术”这一课时,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优秀美术鉴赏作品《蒙娜丽莎》个《马蒂斯夫人像》,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有哪些?”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激活其美术思维;然后,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打开课前精心设计的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结合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来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最后,我会再次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意象艺术特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鉴赏,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既符合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而为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柳芳.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58-159.
[2]王娟.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8(05):63.
论文作者:袁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能力论文; 高中论文; 教师论文; 艺术论文; 形式美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