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世纪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意义_共同富裕论文

构建新世纪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意义_共同富裕论文

新世纪构建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重大意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共同富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3)06-0081-04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小康阶段起,就要把“共同致富”作为我们的“中心课题”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1](P364,374)。当代中国的现实,一方面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正日益关注着“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和如何在发展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越性。因而,探索“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当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取得针对性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因此在新世纪构建共同富裕理论体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从内涵和体系看,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全面构建其理论体系,不仅在内涵上有极大的可拓展性,能够涵盖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而且在逻辑上以纲代目,使体系更加完整严密、科学规范,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共同富裕”这个名词生动简练,内涵丰富。“共同”,既蕴涵着共生共存、同甘共苦的平等,又蕴涵着公平公正、合理和谐的文明,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时代处理相互关系的最佳选择;“富裕”,无疑是指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和充实,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烈要求,这同样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主要含义就是取代私有制,实现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等一切社会财富的共同占有,突出强调了生产关系方面,没有直接表达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而“共同富裕”这个名词是对“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继承和发展,它一方面通过“共同”突出了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等一切社会财富的共同占有,另一方面又通过“富裕”表达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强烈要求,它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地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从逻辑层面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充分增加、物质文明的充分发展,而且也需要精神财富的丰富多彩、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不仅需要每个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而且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人民的富裕,而且也需要国家的富强。这就是说,“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社会的公正公平、和谐稳定,而且也要求经济发展有效率、有活力、有速度、有质量;不仅强调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仅强调个人利益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也强调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共同理想的实现;不仅明确了社会发展的完美境界,而且也指明了达到这一理想境界唯一正确的途径。共同富裕否定了两极分化,也否定了平均主义;否定了同等富裕,也否定了同步富裕;它允许存在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先后差距、程度差距,又要求差距是绝大多数群众能够接受的、适度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邓小平提得很高,他先后强调,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根本目标”、“根本原则”、“本质特征”、“中心课题”和“最大优越性”。1985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1](P111),共同富裕“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P111)。1986年,他又讲:“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P155)1990年,他进一步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P364)1992年,他再次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P373)这些定性认识极大地凸现了“共同富裕”在共产党人理论和实践中的“纲领”地位。实现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因而能够涵盖共产党人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全部理论原则和经验。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命名,不仅在内容的增添上具有极大的可拓展性,而且在体系的构成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说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根本目标”、“根本原则”、“本质特征”、“中心课题”和“最大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必须把它提高到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地位加以重视和研究,其他的理论、政策都应当环绕于它、服务于它,都是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的策略、手段、方法、条件。可以设想:(1)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3)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4)实行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采取波浪式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选择;(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7)推进民主政治,强化法制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8)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都是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内在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理论体系能够也需要涵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国防、外交等社会发展的各领域诸方面,因为它们都与共同富裕这个主题具有密切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从理论属性看,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就是要高举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旗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固然要独立、要解放、要革命、要夺取政权,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更艰巨,更伟大。“以后的路”是什么?抽象地讲,是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地讲,就是全体人民乃至全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从广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人自闹革命起,就揭开了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历史。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奋斗目标表达为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个中性词,不能完全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也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因而我们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表述以示区别。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又是个什么样子呢?在一般群众那里仍不免有些茫然(这些名词术语毕竟有相当的理论色彩)。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就不难发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的设想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又是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者是统一的、同步的,又都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继续提高,共同富裕也必将不断步入更高的水平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除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党并无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那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什么?朴素地讲,就是大家过上好日子,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追求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共同富裕从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逐步实现并不断推进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对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直接、最具体、最集中的实践,也是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最好实践。

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人类创立了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实践,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实现解放、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赢得独立和解放,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无不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说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着重要解决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那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则无疑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说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则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重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建设一个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其目的还是要领导人民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据此,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高举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旗帜;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目标和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目标和方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最高的、最好的、最深刻的实践。

三、从理论的表述风格看,“共同富裕”这个命题简洁鲜明、生动具体、寓意深刻,用它进行理论命名富有魅力和创新价值。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深入,理论也必将不断创新和升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纵观150多年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深入,理论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和特点。当然,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理论都归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似乎又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时代的特点与精神。就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来看,早有学者提出,将我们现在的一套理论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后,理论发展了,就是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不再命名。可以预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上百年的时间,而这只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若干个大的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理论的创新也会呈现出若干个阶段性,这里就有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命名问题。到底怎样进行理论命名,才能更规范、更科学、更有代表性、更有感召力,似乎应该研究和讨论。我们认为,这个理论命名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一是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二是明确的纲领性和长远的指导性;三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四是拓展内涵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五是社会实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六是理论风格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七是表述的简洁性和寓意的深刻性。“共同富裕”这个命题恰恰具备了这些特点。

邓小平充分肯定“共同富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富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精神、富有感召力的新名词。从形式上看,“共同富裕”只有四个字,朴实无华,表述简洁,而寓意却鲜明具体,丰富生动,有代表性,既易于理解和把握,又易于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而且其结构规范,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文明史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优秀思想,又强烈地洋溢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时代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来看,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工作的落脚点,在党的历史使命中具有明显的纲领性;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既是过去的梦想、现实的追求,又是将来的企盼,具有明显的超时限性;从社会的运动规律看,实现和发展共同富裕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以预料,由于人们对“共同富裕”这个大众化语言的喜闻乐见,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全面构建、创新和命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普遍的、高度的认知和认同。人民群众对于理论的普遍认知和认同,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实际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全民族、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构建,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而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

四、从影响和意义看,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它的实现和发展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新的境界。20世纪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崛起,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世纪又是悲壮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了重大挫折。人们开始思考和担忧:社会主义的希望何在?社会主义的前途如何?社会主义的命运怎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处惊不乱,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多年的执著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了低谷,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扭转危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消灭贫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能不能在发展中取得优势,最后取代资本主义,关键就在于它能不能够始终得到最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凭什么拥护和支持我们?老百姓、人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只要我们能够实现并不断提高人民共同富裕的水平,就能够永远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论证、构建并丰富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探讨并揭示其实现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是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十分现实而紧迫的崭新课题,而且也是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促进和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一个崭新课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在新世纪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最大优越性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社会进步趋势、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必将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必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崭新的水平、崭新的境界。

收稿日期:2003-02-15

标签:;  ;  ;  ;  ;  ;  ;  

构建新世纪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意义_共同富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