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成为教师需要探究的时代课题。笔者从个性化阅读的性质出发,提出了贯彻这一性质的方法——“质疑——求解——感悟——创新”;并在注重对学生习惯培养与方法指导方面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自主;尊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质疑地被动地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颠覆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却走进了教学的误区,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教师成了学生:说学生话、做学生事,教师明明有精深的感悟、流畅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也需要,但不能说,逼着学生绕圈子,最终是少部分学生使大部分学生顿悟:“原来如此啊!”教师除了成为学生以外就是充当观众,对谁对什么问题都是满脸微笑,教师在学生心中成了一个最大的哑谜。我们还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民彩纷呈:有的想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如果作为课后对内容的升华或者一堂语文活动课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放在学生对课文理解之初或者缺乏一些共性问题的统领,那是不适宜的。那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及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引导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人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例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的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学生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型的激发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学生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学生也不公平。
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例如,笔者在教《哥白尼》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先是问题激趣,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搜集重点信息,初步感受哥白尼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接着精读品味,了解地动学说在人类进步史上的伟大意义。其教学步骤如下:1.朗读中心句,品味表达效果,了解文章是从科学史与思想史这两个方面来评价哥白尼的贡献的。2.讨论品味文中评价类文字平实、严谨的特点。(1)说说第3段句子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第4段中哪些动词最有表现力?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歌德的话,明确引文在之中的作用。4.采取引读、齐读、个别读等形式朗读第3、4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媒体引路,复述课文并与伟大人物对话,了解、学习哥白尼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一课例中,既有整体把握的引导,又有局部的探究,既有情感的激发,又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
二、明确课程目标,让个性化阅读为实现目标服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课程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
首先,必须在受总目标的制约,总目标的工具性目标是要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理解、鉴赏作品。个性化阅读,必须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其次,个性化阅读要受学段目标的制约。在教学中既要防止不到位也要防止越位的情况。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学习上不作具体工作要求。第二学段,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式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兴趣,并强调指出言语形式的学习。如词句的学习,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式效果”;篇章的学习,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式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式方法”;要根据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说明了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指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一学段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工作,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情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
三、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其独特感受与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如李镇西老师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就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提出问题,结果,在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就提了十多个问题。“‘就跟驴马同在水槽是灌一大气’的‘一大气’是什么意思?”、“祥子为什么‘明明心里不渴了见了水还想喝’?”、“‘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这话怎么理解?”、“‘肚子里光光光的响动’的‘光’字是不是用错了?我觉得好像应该写成‘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李老师没有以“权威”自居而给同学们“指点迷津”。而是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解决,在这过程中他适时以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发表他个人的看法。李老师的做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补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而,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体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让学生走进文本,唤起期待与文本对话,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又拥有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经历、时空,每个学生都会异常活跃地参与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这样语文课堂就将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作者单位:广东省封开县罗董镇初级中学526539)
论文作者:冯伟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学生论文; 哥白尼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文本论文; 词句论文; 思维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