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研究_拉动式生产论文

生产管理精益化的具体方式及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管理论文,精益论文,方式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益生产方式,是丰田汽车公司吸收单件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以多品种混合流水生产为基本形式的生产方式,其内涵是在“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的思想指导下,以销售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起点,以市场需求拉动产品开发——制造——营销各个环节,并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一、精益生产方式的具体形式——拉动式生产

1.拉动式生产的内涵

按照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企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来拉动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换言之,企业的生产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生产,一环拉动一环,消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驰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尽善尽美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拉动式生产,以总装为起点,各生产环节都按后工序的需要组织生产和运输。后工序需要什么品种,需要多少就在必要的时候向前工序去取,即“拉”的方式,前工序仅仅生产后工序(用户)所取走的品种、数量,达到无多余的库存。同时,要求协作厂家也能刚好及时运来必要的品种和数量,从而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各环节都按自己的计划组织生产,靠大量的在制品储备保任务、保均衡的作法,做到社会需要的产品以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同步。

2.实现拉动式生产的必要条件

为了使生产与市场需求同步,拉动式生产在生产管理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精益生产方式得以充分体现,具体条件如下:

(1)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强调以流水生产和均衡生产为基础, 以多品种混合流水生产为基本形式,以周密的作业计划为指导来组织生产。

(2)现场布置的优化。 在生产现场和工艺装备上采用柔性生产技术,实行U形线布置。

(3)生产手段的优化。形成零故障保证体系, 实施快速更换工装模具,快速检验。

(4)生产控制手段的优化。 以看板和计算机技术作为生产控制的基本手段。

(5)劳动组织的优化。实行多能化作业, 加工线普遍实行多工序操作。严格贯彻标准化作业,保证按节拍生产。

(6)物流上贯彻准时化。 做到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运送)必要的品种、必要的数量,不允许有超量生产和存储,做到“零”库存直送工位,取消中间环节。

(7)提高文明生产水平,优化作业环境。

学习和贯彻拉动式生产,对于迅速提高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变化,不断进行变革,有效地进行自我完善,采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生产方式是企业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复杂的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中处理好社会资源配置、企业与市场、企业内部生产力诸因素和内部生产关系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组织方法。企业生产方式先进与否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效。精益生产方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但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经营机制的我国企业来说,实现拉动式生产,必须在彻底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整体方面,统筹规划,运筹帷幄,循序渐进;在具体操作上搞好管理系统设计,使其生产诸要素合理配置,实现精益生产方式。

二、组织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方法——管理系统设计

1.管理系统设计的内涵

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是借鉴工程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运用适合管理对象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对系统进行科学设计,使构成系统的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现代管理体系,以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达到管理的既定目标。它是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具体的有效的运用和发展,是进行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特点体现在:

(1)管理系统设计借鉴了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 力图把构成企业系统的诸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管理系统设计综合运用了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 并注重吸收企业传统管理的精华,完全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设计,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管理系统设计,在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 在对构成系统诸要素的未来变化作了充分预测之后,进行设计,因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应变性。

(4)管理系统设计吸收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5)管理系统设计在表达方法上,应用了简洁的图表和图例, 直观明了,便于有关人员了解整体,把握局部,因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2.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法

这里所讲的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法,是把拉动式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这个大系统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设计,即对生产作业管理子系统、生产现场管理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财务成本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班组管理子系统等的设计,力求达到合理配置,实现最佳效应。常用的最有效设计方法有:“目的——手段”功能法,输入——输出法,时空图法等。

(1)“目的——手段”功能法

拉动式生产,必然与人、财、物、供、产、销打交道,而这些工作千头万绪,频繁而又复杂。为了使拉动式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采用“目的——手段”功能法来理顺拉动式生产过程中各工作之间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通常,把一项工作要达到的目的称之为“目的功能”,而把实现这一目的所应采取的手段称之为“手段功能”,目的功能也称为上位功能,手段功能也称为下位功能。上位功能与下位功能都是相对的,一个功能对它的上位功能来说是手段,对它的下位功能来说则是目的。当追问某个功能“其目的是什么?”时,就可以找到它的上位功能,当追问“其实现手段是什么?”时,就可以找到它的下位功能,以此来理顺各功能之间的上下关系。功能的并列关系是指在较复杂的功能系统中,上位功能之后,往往有几个并列的功能存在,这些并列的功能又各自形成子系统,构成一个功能区。将功能之间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全部加以整理,就可得出该系统的“功能系统图”。例如,用此法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计划功能系统图

拉动式生产各环节之间功能关系远比上例要复杂得多,但只要认真分析各项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难理顺整个系统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明确拉动式生产的工作重点,便于设置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合理地将管理功能划分到各管理部门,有效地实施拉动式生产。

(2)输入——输出法

为了组建一个节奏快、效益大的各构成要素有机组合的拉动式生产系统,有必要在“功能系统图”的基础上,采用“输入——输出”法,将每一功能所应输入的条件以及输出的结果——显示,如在成本管理子系统中,有一主要功能是“成本计划与控制”,其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对功能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的认真分析和详细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利按需设岗,按岗定位,按位定人,避免因人设事,因事设岗,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使其拉动式生产过程达到整体优化。

(3)时空图法

拉动式生产活动内容千头万绪,繁杂而又平凡,但它们是有规律的,每项生产活动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联系。这是因为,拉动式生产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包含时间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空间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生产环节都可按其运行的时间顺序和相应的空间位置完整地描述出来,如图3所示:

从时空图的时间坐标轴上,不仅可以掌握一项生产活动所需的全部时间,而且可以清楚地分清每项活动之间的时间衔接关系;从空间坐标轴上,不仅可以十分明确地统计出每个部门在某一活动中所承担的事项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获得生产活动的合理流向及其业务衔接关系,因此,它十分有利于确认各项生产活动工作任务量的大小,有利于制订各项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标准,进行经济核算;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岗位的设计,部门之间的衔接,从而使拉动式生产得以良性运作。

标签:;  ;  ;  ;  

精益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研究_拉动式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