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014)
【摘要】孟河医家丁甘仁,广闻博览医术精湛,备受后世推崇。《丁甘仁医案》详尽列数了丁氏治疗内伤咳嗽的相关病例,体现了丁氏治疗咳嗽方面丰富的经验。其对于咳嗽的治疗上继承先贤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融汇伤寒和温病两大学说,熔经方及时方于一炉,精于脏腑辨证,注重后天之本脾脏,综合运用健脾和胃、清肺润燥、温阳逐饮、佐金平木等多种治法,疗效卓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 丁甘仁;咳嗽;经验总结;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60-02
1.推崇经典,融合经方时方
丁甘仁先生勤研经典,博采众长,上至《内经》、《难经》,下至唐宋诸方书,金元明清诸家、温病学派的著述,无不博览而取精,兼收并蓄。他对咳嗽的诊治、辨析机理颇有独到之处,立法遣药严谨而新颖。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临证之源泉。其中有关咳嗽的论述很多,有《素问•咳论》的专篇,更多的则散见于各篇。《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肺为咳”,《素问•咳论篇》又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的是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其传变规律是,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从脏腑表里关系相传。孟河医家费伯雄对《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致咳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并列出相应的方剂治法,丁甘仁在继承费氏经验的基础上又加以发挥,完善了对咳嗽的脏腑辨证方法。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和发展,《伤寒论》论述外感热病,《金匮要略》阐述内伤杂病,丁甘仁指出临证有两大法门:一为《伤寒》之六经病,二为《金匮》之杂病,皆学理之精要、治疗之准则。此两书为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缺一不可。丁甘仁临证推崇仲景学说,重视六经辨证,吸收了《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咳嗽的思想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丁氏治疗咳嗽的医案中,他应用经方得心应手,常以黄芪建中汤、小青龙汤、桂苓甘味汤等化裁,灵活多变,造诣精专,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经验。
丁甘仁不仅注重经典,对后世诸家之学,也博览细研,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后世医家的论著,反复研读,临床撷精以为已用。医案中常可见摘引前贤论述诸如:脉诀云: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等等。关于久咳的治疗,认同薛立斋先生提出的:“久咳不已,必须培土以生肺金,取虚则补母之意”的观点,注重健运中焦在内伤久咳的治疗中的作用。丁氏临证不仅擅用经方,对时方的应用也相当娴熟。丁甘仁先生主张师古意而不泥古方,灵活变通。丁氏临证常常将经方时方融合使用,或加减、或化裁,或合用,都是着意将经方与时方融为一炉,临床疗效卓著[1]。
2.整体观念,精于脏腑辨证
丁甘仁在著述中也指出:“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致咳”[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内伤咳嗽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不单病在肺脏,多涉脏腑关系,无论是肺脏先病而影响其他脏,还是他脏先病而损及于肺脏,治疗除直接治肺脏以外,还应重视其他脏腑和肺脏的关系,通过调整脏腑关系,达到治愈咳嗽的目的。《内经》的五脏生克制化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脏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各种不同的咳嗽类型。丁氏将内经五脏致咳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他尤其注重肝脾肾三脏与内伤咳嗽的紧密联系。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肾主纳气。由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者,相火浮动而上热;下元往往水亏,而肺肾相关,肺金与肾水为母子关系,《石室秘录》云:“盖肺经之气, 夜必归于肾,若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其子”,故丁氏在治疗虚火上炎所致内伤咳嗽时,在清肺润燥降浮火的同时,常辅以滋补肾水,肺肾同治。久咳不已,多因肺脏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肺为太阴,胃统阳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和阳明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此种咳嗽,丁氏指出清肺无益,宜健脾和胃而化痰湿。
3.顾护脾胃,注重固本培元
胃气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疾病的转归,胃气之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孟河医家马培之在《医略存真》中指出:“内伤咳嗽必须兼顾脾肾。脾土健则肺金清肃,肾水足则龙火潜藏。若一派清润,脾阳日困,既不能遂肝之性,势必化燥化火,上则喉疼咽破,下则泄泻跗肿,虽取效当时,实遗祸后来也。”丁氏从马氏学,也非常重视顾护脾胃,在其治疗内伤咳嗽医案中清肺用药多为甘寒凉润为主,极少用苦寒之品,用药分量也是极轻,避免伤胃。
胃寒湿是导致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胃寒上逆,肺气不降,故痰饮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针对这类病症丁氏常采用扶土化痰、健脾和胃法以治其本[2]。
内伤咳嗽患者往往久病正虚,因此治疗上应兼顾脾肾,否则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丁氏在治疗内伤咳嗽时注重固本培元,指出:“下损过胃,上损过脾,皆在难治之例”,强调顾护脾胃在治疗内伤咳嗽方面的重要性。
4.情志因素,谨防劳欲伤身
任何疾病皆可起于内、外、不内外因,情志因素是首先不可忽视的。情志失调也是咳嗽发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三因方》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卷三•三因论)。丁甘仁十分重视情志因素的影响,指出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致咳。在《丁甘仁医案》曾中多次提到:因情怀抑郁,操烦过度,五志化火而上刑肺金导致的咳嗽,丁氏常佐以解郁柔肝或是祛瘀行血之品辨证施治。
而劳心纵欲耗伤肾水所致的咳嗽也是医案中多见。《杂病源流犀烛•色欲伤源流》:“色欲伤,精气神病也。盖以三者相因,不能离贰,尝考养生家言,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矣。此养生者以精气神为主,而尤以精为宝也。”清代医家程钟龄指出:“天一生水,命曰真阴,房室不节,真阴亏损,则不能制火,以致心火炎上而克肺金,于是出现发热、咳嗽、吐痰诸症。盖发热者,阳烁阴也;咳嗽者,火刑金也;吐痰者,肾水虚泛而为痰,如锅中之水,热甚则腾沸也,而其后必至尩然羸瘦,渐成痨瘵。若水流下,不可收挽。若火燎原,不可救灭。”丁氏对此种劳症咳嗽治法以培土生金为主。《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仲景小建中汤气温而平,味甘而厚,正得《内经》补形补精之旨。丁氏常以之加减化裁,中宫得运而后精气渐生,可渐获痊愈。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丁甘仁更强调调整心态,怡情悦性,节劳节欲等以提高疗效。
内伤咳嗽以肺、肝、脾三脏的失调最为常见,病程一般较长,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迁延难愈,根治颇为不易。丁甘仁先生宗法仲景,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知常达变,匠心独运,见解独到,对指导后辈临证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左北.浅述丁甘仁学术传承[J].中医研究,2008,21(1):61-62.
[2] 陈桂华,刘惠茹,陈贵良.《丁甘仁医案》治咳[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87-87.
论文作者:吴永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内伤论文; 脏腑论文; 时方论文; 肺脏论文; 内经论文; 医家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