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胡雪佳,胡蓓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胡雪佳,胡蓓

四川友谊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达到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急诊科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优质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治疗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护理;效果观察

急诊科患者一般都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以及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等特征,因此,对该类患者的特殊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提升治疗效果,缓解家属情绪,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为探讨和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选取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一般护理服务,现将护理体会及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年龄为(44.8±5.3)岁,患者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0.7)年。所有患者中急诊内科30例、急诊五官科15例、急诊妇科20例、急诊儿科25例、急诊外科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根据急诊护理欲要达到的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优质服务目标。急诊科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会议,并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本质,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实施方案,随后有规律性对护理人员开展护士礼仪、健康知识教育宣讲技巧及护患交流技巧等综合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②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并对各项制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修订[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诊科管理人员和医院其他部门进行沟通,根据急诊患者的实际需要及病症特征,制定并严格执行“无家属、无钱财、无姓名”的管理制度,保证急诊患者能接受“优先住院、检查以及手术”等服务;同时,采取无缝隙管理制度对急诊患者进行全程人性化管理,实施可以先诊治后补挂号、先抢救后补交费用、先预约后再行专科治疗等“三先三后”服务,以达到缩短急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同时安排特殊挂号以及缴费等通道,以便尽可能减短急诊患者挂号、缴费以及检查等时间。急诊患者在接受相应的诊治过程中,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对病危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如护送患者,帮助输液患者进行转科、代为取药以及疏通特殊检查通道等;护理人员还应该主动热情的给与患者帮助,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病症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做好护理工作交接;在对患者实施注射、输液等流程工作时,应该首先详细审查患者的病历,认真观看医师开出的处方,并询问患者的名字及家属情况,在查看输液瓶标记名字确认后,再给予注射和输液。若是审查过程中,存在疑问,应该及时咨询医师并核查,保证整个工作流程能获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同。③落实岗位职责,对排班制度进行改进。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资历以及自身意愿,实施24小时轮班制度,在充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保证整个护理流程连续性,避免交班次数过于频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巡视排班制度,对接受输液治疗患者,给予有规律性的巡查,同时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制定好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进行健康知识调查,并对患者切身感受进行咨询,询问其意见及实际需要。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达到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3.3%。

3.讨论

众所周知,护理科在急诊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护理能使病患尽快脱离危急病情,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及生还率。但是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由于急诊工作涉及面广泛,长期存在一些部门接口不畅的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科室之间又相互推卸责任,如病人入院交接手续不完善;多科性、综合性损伤病人会诊、收治时不能协调好,从而造成了可能耽误抢救时机等问题。同时,一些外在因素也会给急诊护理造成麻烦,某些患者就诊时往往发生的是突发性情况,如食物中毒、斗殴刀伤等,这些导致了急诊护理的特点就是“急”,而且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较为焦躁,往往会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不理解,最终导致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2]。我院急诊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科情的优质护理规则,比如:(1)要求护士积极参加培训,转变服务的理念,明确服务的目标:及时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详细讨论并制定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措施,多次组织护士参加学习礼仪、护患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知识及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与讲座,转变服务模式,从以往的被动接待服务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询问的服务模式,树立良好的主动服务意识。(2)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改进排班方式:根据急诊病人就诊随机性强,就诊高峰不明显,晚夜班病人就诊量大等特点,改变医护人员值班模式,解决了单线值班时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安全核查落实不到位、护患纠纷隐患大等问题,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护理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优质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治疗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冬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基础建设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B):1024-1025.

[2]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3):162-163.

论文作者:胡雪佳,胡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胡雪佳,胡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