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实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以期得到同行的认可。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8)10-0153-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安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谈一些想法。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已,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条件。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验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数学活动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例如教学《周长是多少》一课,可以让学生拼一拼、围一围、摆一摆、量一量等,在拼一拼中先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沸羊羊用12个边长为1厘米各铺成的一个长方形,但周长不一样,但老羊村长却说他们俩都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迫不及待想动手操作拼一拼,通过操作学生得出拼法其实有3钟,能迅速完成表格,并能说出那种拼法周长最长,哪种拼法周长最短。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还总结出:长与宽相差越大周长就越大,长与宽相差越小周长就越小。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活动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组织类似实践活动:每天测量一颗黄豆芽长度并进行记录,最后制成统计表。任务明确后,在活动中每天什么时间测量豆芽的长度,怎样测量豆芽的长度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通过一星期的记录,学生都交上一份“豆芽生长情况统计表”和“豆芽生长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参与中感受、认知、理解数学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论文作者: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活动课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周长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