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黄齐

湖南省体育运动医疗专科医院康复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物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7%好于对照组的62.9%(P<0.05);相比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其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其前屈力量与主动前屈活动度,临床可予以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运动康复;物理疗法;急性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

肩袖结构负责的是机体肩关节的前屈与外展功能,肩袖损伤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等。以往医院对肩袖损伤患者采取的治疗手段较为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因此,本次研究创设性提出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的这一方法,旨在促进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更好恢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中患者35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从34岁到75岁,平均年龄53.2±4.3岁,发病时间在3~25天,平均发病时间13.7±1.2天;观察组中患者35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从35岁到77岁,平均年龄54.6±4.5岁,发病时间在3~26天,平均发病时间13.9±1.3天。以上数据间的差异性经检验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单用物理疗法治疗,叮嘱患者3天内完全卧床静养。使用中频电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和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选择相应的止痛、活血、消肿以及祛瘀药物。于患者患侧肩周放置电极,局部肌肉微收缩量,每天1次、每次持续20分钟,治疗30天。超声声头置于患侧肩周,使用连续式超声,超声强度设定在0.5~1.2W·cm-2,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治疗30天。

1.2.2观察组

除物理疗法外,本组患者再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①在受伤的3天内,使患者彻底放松其患肩、制动休息,对于伴有严重疼痛的患者借助前臂吊带支撑其患肩,避免发生上举行为,以免加重疼痛;②在伤后的4~15天,做物理治疗,方法同对照组;③第16~35天,做肩关节功能和肌力的训练干预,方法有:牵拉练习(叮嘱患者进行内收、内旋转、外伸、外旋转、后侧拉伸,同时医护工作者对其肩袖结构、胸大肌与胸小肌、三角肌做牵拉干预);关节活动训练(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且无疼痛感后,对其关节做生理运动训练);肩胛骨运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做上旋动作,以此来帮助其肩胛骨得到锻炼)。在整个运动康复治疗中,牵拉训练应从急性期开始持续整个疗程,其它则在应注意在患者疼痛感减轻或痊愈后再开始,训练程度要以患者耐受为标准。每天运动康复治疗1、2次,每次半小时。治疗30天。

1.3效果评价

使用UCLA量表对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2],患者肩关节疼痛分数10分、肩关节运动功能分数10分,可主动做前屈伸展为5分、前屈力量为5分,对治疗疗效的评价为5分。得分超过34分为优、介于28~33分间为良、介于21~27分间为可、低于20分为差。

1.4统计处理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对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析核算中,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在组间比较检验过程中用卡方阐述表达,另外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阐述表达,无论哪一指标为P<0.05均能突出实验价值。

2结果

2.1治疗效果的评分

以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评价来看,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7%好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经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对两组患者做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更好,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予以急性肩袖损伤患者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效果要更好。从整体的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7%好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予以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使患者肩部关节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通过运动康复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患肩的血液循环效果,使得其肩关节组织快速、有效愈合,不仅能提高肩袖损伤处的治疗速度,而且还能缓解水肿发生问题[3、4],另外本次实验研究提出针对患者不同的恢复阶段使用不同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法,依据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其损伤处实际恢复情况相应的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训练,这能有效避免患者于肩关节组织还未彻底愈合好的情况下便承担超重负荷,提高运动康复治疗的科学性,在保证肩关节组织稳定性的同时,慢慢恢复其肩关节部位的活动范围[5、6]。

总结全文来看,对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其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其前屈力量与主动前屈活动度,临床可予以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尚学东,汪宗保,李伟等.康复训练治疗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2):112-115.

[2]秦玉婷.投球训练对肩袖损伤投手肩关节力量及投球技术特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戚超,蔡琰,孟庆阳等.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腋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23(5):579-583.

[4]张荣斌,王帅,黄彩凤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J].系统医学,2017,2(10):33-36.

[5]杨艺.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76-177.

[6]白雪冬.医疗体育结合物理疗法综合治疗亚急性肩袖损伤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1):106-107.

论文作者:黄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黄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