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深入下,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与国竞争的主要优势下,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对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进行分析,并讨论其积极意义,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的个领域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也非常欢迎,可是,根据一些权威数据的显示,近几年来,失业最多的专业学生属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培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与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这就提醒我们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革新。
高职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培养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一线技术型人才,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其特点是“能力本位”,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就一定要进行制度改革和课程创新,摒弃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与企业工作任务、工作情景和工作效绩评价对学生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案,这对高职教育模式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 高职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改革特点
1.1 课程的建设前提和要求
要对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进行重新的建设,就要先有思路和大致规划。首先根据调查显示,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类技术专业中,一种主要是机械制造工艺方向的岗位,一种是调配和维修生产线,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手工生产和技能培养的国家,德国在本国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下,提出了“双元制”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针,并在德国以后的制造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德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我们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高职教育进行创新。
1.2 课程体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各个岗位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人才的要求,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革新,对学生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最主要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了才会游刃有余与企业的制造工作中;其次是对学生素质水平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有责任意识的职业水平。主要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了才会游刃有余与企业的制造工作中;其次是对学生素质水平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有责任意识的职业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 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都是每个学生的必备的能力,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品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学习应该是相融会的,素质水平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和社会能力的适应都有深刻的影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从以上三个方面中得到改进。
2 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2.1 课程改革缺乏动力和理论指导
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是教师群体对课程的制定,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原先课程的教学模式,所以要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变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会对教师的教学习惯造成冲击,甚至造成失业现象,这就很可能影响课改的进程。所以,课程改革中要也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课改程度,学校也要建立激励制度,这样可以给教师以鼓励,可以促进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从而为加速课程改革进程提供动力。
2.2 加强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性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增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从教材方面,应该更新体系,摒弃全知识性的教材,应该增加更多的实验示例和问题,使其与教师的课程改革相适应,这对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从课程教学方式来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工作导向型的学习要求也提醒课改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进步得更快。
2.3 学院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有一部分存在学校技术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这给学生进行技术实验造成了一些麻烦,学校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有利于开展实践活动环境,与企业展开合作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学院的教师能够整合企业实际工作与技术实践教学,企业完备的机械施工设施和工作课题,不断增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也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提供条件。学校也应该更新教师队伍,可以招聘更多的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为学校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推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开展要注重工学结合,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技术人才的培养的关注度增加,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以工作为导向已经由理论逐渐过度到实践。由于企业在机电一体化中的生产应用很广泛,所以校企合作非常有用,这对学生工学结合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小菊.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罗秋滚,陈宇.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5(24)
作者简介:苏贵宁,19890312,汉,男,助教,本科,教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院
论文作者:苏贵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学生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高职论文; 课程论文; 工作论文; 导向论文; 教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