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数学 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而积极情绪。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
1.关心学生 、培养兴趣。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提到数学就头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条件,用数学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去吸引学生,他们一旦被吸引,往往会去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的“小猫吃鱼一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带一个苹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课时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奖苹果吃”然后依次把苹果分给学生,每分一次问学生“给xxx一个老师手里还剩几个?”让学生数。直到苹果分完。最后问学生:“老师手里有没有苹果了?”学生回答“没有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0”这个数字了。
(2)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游戏教学,提起兴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
(5)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其实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联系实际。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
(6)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上进。经常鼓励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都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对差生也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把好基础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就像建一座高楼大厦的过程,只有地基打好了,才能建出牢固长久的楼房;反之,地基不好,即使勉强往上盖,后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可见,基础知识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奠基石。
(7)课外拓展,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仅是教课本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如讲到“时钟认识”这一节时,不及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时、分、秒,还要让他们看时间,会换算时、分、秒。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学生是教师教学中的接力棒,我们不仅仅要在自己这一棒做好,更要把每一棒交接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知识节节过关,把握好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并利用集体力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褚光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