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_爱国主义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_爱国主义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内容论文,民族精神论文,进程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6)03-0196-0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今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当今全球化进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当代高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努力推进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基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蕴含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升华。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不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封建的和落后的,乃至反动的,甚至把近代中国的贫弱、目前中国存在的困难也归咎于传统文化。二是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认为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有任何怀疑与批判,否则就是贬低中华文化,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这两种态度表面上虽然极端对立,但其后果则是一样的,即会断送我国的传统文化,导致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虚无主义的态度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传统文化一经形成就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不仅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而且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表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人为地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不符合历史的辩证法。列宁就曾经严厉地批判俄国当年“无产阶级文化派”所谓的要像摧毁反动政权那样消灭文化遗产的叫嚣,他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那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这一思想,他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中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在清理传统文化的时候,只有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才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他明确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 因此,虚无主义的态度自然是错误的。同样,全盘肯定的态度也是十分错误的,更应该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全盘肯定的态度打着的是爱国、爱祖先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因而人们更不容易识别其危害性。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论博大精深,后世的一切发明发现,都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预测和导向。殊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终究是历史遗产,不可能已达顶峰而不能被超越。全盘肯定传统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犯下根本性的错误。另外,全盘肯定传统文化,还必然导致盲目地排斥和反对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从而不利于本国文化的发展,把本国文化封闭起来。

总之,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既不要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整理出那些能够体现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的精华部分,并加以弘扬。从当代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角度来看,应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优秀品格。

一是天下为公,公忠为国的公忠情结。在传统文化中,早在先秦时期,就孕育了天下为公的思想。《礼记·礼运》描述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思想,从先秦开始,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社会憧憬。传统文化还具有浓重的公忠情节,要求人们培养为国家尽心做事、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道德品质。早在《诗》、《左传》等典籍中,就有“夙夜在公”,“临患不忘国,忠也”的规范性要求。传统文化的这种公忠思想对中国形成国家第一、社会至上的价值观起了关键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都受这一民族精神所哺育。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不以私人意气与武将廉颇争高下,表现了以国家为重,不以私情害公的高尚风格。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二是以社会、民族、国家为重的整体价值观。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上,坚持他人第一、社会第一、国家第一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强调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正是在这种整体价值观的支配下,中华民族才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没有分裂,这种整体价值观已经沉淀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资源。这也正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别之所在。中国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家庭乃至家族一直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国家政权的最小单位,而国家则是家庭或家族的扩大。因此,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的最高道德规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成为家国一体的最集中的体现。总之,以社会、民族、国家为重的整体价值观对我国民族的统一、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应传承这种精神,使其在新时代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

三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传统文化还注重自身修养,注重追求人的精神生活。比如重义轻利,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的原则,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修养要求。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超脱功利,追求道德仁义,做担当道义的志士仁人。再如自强不息,《易·乾》中最早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倡导人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道德修养,成就君子之道。

二、核心——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民族向心力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对一个国家而言,能否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则是决定其前途和命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透析

首先,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形式、范围等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历史上,秦统一中国之后,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表现为缔造、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等等;而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形式又表现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以及开展反封建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等。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如此,但是爱国主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积淀生成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共同的、基本的内容。比如,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等等。总之,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发展变化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其次,爱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原则。所谓爱国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但是祖国作为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关系于一体的社会共同体,总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要素构成。毫无疑问,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机器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爱国主义必然内在地包含着爱一个国家的政治内容。我们教育大学生要爱国,并非是不问国家的阶级属性和进步与否而盲目地去爱任何国家,而是要求大学生要爱属于自己祖国的、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进步国家。

最后,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是具体存在的,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定的社会制度,因而,爱国也必定指向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国家。爱国也不只是抽象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种爱国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在行动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坚持三个统一

第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它的确立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而且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光明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了发展方向,爱国主义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前,如果只爱国而不热爱社会主义,就会使爱国主义失去具体内容和远大目标,而爱国主义一旦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就会失去行动的指南而成为一种盲目的热情,甚至有可能在“爱国”的口号下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第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哲学家罗素曾经指出:“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宗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缺乏普遍性。它所注重的利益不过是本民族的利益。”[3] 日本历史学家池田大作也说:“在国家主义的影响下,不知有多少青年的爱国心被歪曲、被利用、被蹂躏——因此,本来对自己生存社会的纯真的爱,却变成了对其他国家国民的深恶痛绝。”[4] 这一点只要看一看两次世界大战中军国主义给全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就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所以,爱国主义一定要与国际主义的情感统一起来,与维护世界和平、呵护全人类的福祉相结合,避免使爱国主义成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特别是今天,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许多问题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能得到解决。因此,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应当与培育大学生的国际主义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斗争,保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此同时,还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支持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革命事业。

第三,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统一。爱国主义要求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今世界,如果一个国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发展和进步的。所以,爱国就要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使自己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更加文明进步。邓小平曾经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5] 这些思想从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出发,诠释了要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就必须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埋头苦干,发展经济,扎扎实实搞经济建设的道理。实践也已证明,中国要富强,需要实行并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除了改革开放,发展自己,增强国家实力,别无出路。要把这种强大的使命感转化为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进而体现出一种民族的凝聚力量,是爱国主义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时代特征。

三、关键——理想信念教育

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能激发人们的热情,鼓舞人们的斗志。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化理想为现实的恒久、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关键内容来抓,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逐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自然也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理想追求。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对过去在理想信念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它具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首先,共同理想符合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人民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次,共同理想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实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实现公平竞争,同时又会避免导致两极分化,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理想的提出就是为了动员和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共同理想符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的,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共同理想正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大背景而提出的,它完全符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需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经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不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彻底铲除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根源--私有制,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社会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全人类的最高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但是,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些国家的暂时受到挫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并且在改革中又放弃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果。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四、重点——时代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精神就是优秀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与世界其他民族精神进一步撞击、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新发展。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应该把时代精神教育作为重点内容。

(一)创新精神教育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人们尊重创新的价值,努力培养创新能力,探索创新方法,塑造创新品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空前规模的伟大创举,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使我们创造性的事业后继有人。

进行创新精神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取精神的教育。进取精神也即开拓创新精神。所谓开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进步,锐意进取、学习不止、攀登不止、创造不止、开拓不止的思想、性格和品质。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绝不满足于现状,总要百般求索,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找到新办法。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具有自信自强的心理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他们能以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态度对待开拓创新所遇到的困难,有高强度的挫折忍耐性。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创新精神教育,首先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这种进取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还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一般思维不同,具有独创性,它要突破现有的成就,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它是人的更高级、更复杂、更有价值的思维,具有发散性、求异性和严密性等特点。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关键,只有具备创新性思维,才有可能具有创新精神。

(二)科学精神教育

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人类尊重科学、坚信科学理性,努力探索科学知识,坚定不移的以科学知识和规律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和有神论的精神和态度。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科学精神是人类战胜困难、迷信、愚昧和邪恶的利剑。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都是靠科学和科学精神开辟道路的。

进行科学精神教育,首先是要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科学知识越多、越准确、越丰厚,越有利于建立科学精神,与封建迷信、有神论做斗争。要坚持不懈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关于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类学知识;普及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身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要培养科学理性和信仰。科学理性和信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灵魂。要引导大学生坚信只有科学和理性才能开辟民族生存和发展之道,并使自己获得幸福和成功,任何迷信和有神论只能使人误入歧途。科学以事实为根据,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不能相信任何未经证实和违背规律的荒诞不经的东西。

最后是要培养科学的态度。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地以科学的精神面对世界,分析和处理一切事物,坚定不移地与各种迷信、有神论划清界限。科学与迷信、有神论是根本对立的。科学要张扬人的理性力量,而科学和有神论则要把人引向丧失理性的愚昧盲从境地;科学要解放人的思想,而迷信和有神论则要把人变成神灵的奴仆;科学肯定人的现实世界,而迷信和有神论则要否定人的现实生活。

(三)民主法制精神教育

民主法制观是时代精神的突出特征之一,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制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活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社会主义法制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

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主要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民主法制教育本身。民族精神教育应当努力养成和增强学生作为未来公民的公民意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懂得民主的真正内涵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序。在我国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还不强的现实条件之下,强调公民的主人意识,培养公民的权利和捍卫公民权利的意识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应当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应当教育学生认识到法制对保护人民利益,对维护安定团结,对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在学生中深入地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二是与民主法制教育有关的学校纪律教育。在学校环境中,纪律教育实际上是未来民主和法制生活的必要基础,同时纪律教育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纪律品质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学校保证教育和教学有序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不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各项规定,学校就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纪律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自觉的纪律教育,就是要他们懂得、理解遵守纪律的必要性,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标签:;  ;  ;  ;  ;  ;  ;  ;  

全球化进程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