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梧州 54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为52例循证组和52例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50例(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73.08%),循证组的抢救成功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37例(71.1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近几年来,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部分患者将会在患病期间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1]。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循证护理措施[2]。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全面而又系统的护理模式,通过建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以及实施护理方案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值得肯定[3]。本组研究抽取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抽取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为52例循证组和52例常规组。其中,循证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1.21±10.52)岁;常规组男性32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1.84±10.7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接受用药治疗等。
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首先,建立循证小组。由护理人员和护士长构成循证小组,同时,定期开展护理技能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其次,护理人员通过检索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资料,寻找有关循证问题的相关信息,提出循证问题,如:如何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等,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最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方案执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疼痛护理,如:鼻导管吸氧、杜冷丁肌注等,进而改善患者缺血以及缺氧的症状,减少患者的梗死范围。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患者疼痛、出汗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患者所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使得护理方案更加顺利的实施。
1.3临床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并且接受卡方值做统计学检验,经过计算后,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50例(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73.0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n(%)]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循证组的抢救成功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37例(71.1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对[n(%)]
3讨论
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生几率,临床研究认为,导致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或者急性缺氧以及缺血等症状,进而使其出现心肌坏死的症状,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的特点,同时,其心电图也将会发生进行性的变化[4]。此外,患者还将出现心前区压或者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以及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将会并发心力衰竭的症状,使得病情不断发展、恶化,一旦治疗并未及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后果严重[5]。循证护理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该用于临床的治疗过程之中,作为循证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循证护理通常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科研成果和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互相结合,积极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并且获取护理证据,将其作为实施护理措施的标准和重要依据,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将患者所提出的需求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得护理方案更加完善和成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服务[6]。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50例(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38例(73.08%),循证组的抢救成功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37例(71.1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则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不断完善护理方案,竭尽全力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循证护理方案,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曾柏华.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2):206-207.
[2]吴立华.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6.
[3]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4]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5]王瑜,黄雪汝,林劲,等.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2):315-318.
[6]贾永梅,白煜峡,张辉.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7):843-845.
论文作者:何春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成功率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