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国指数:中国排名分析(下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篇论文,强国论文,中国论文,指数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64[2004]02-031219-1164
(2)开放度水平指数
从图9来看,中国的开放度水平指数从1990-2002年的指数值和排名变化不大,都比较靠后,这与我们选取的衡量开放度水平的单项指数相关,这里主要选择了EIU的几个主观评价指标,包括贸易便利度、金融市场开放度及外贸和汇率机制,根据EIU的评价,中国这几项指数的得分都较低。不过随着中国加入WTO后,EIU明显调高了对中国的评价指数,这从图9中2002-2008年间指数值和排名的直线上升势头可见一斑。
图9 1990-2008年中国开放度水平指数的变化趋势
(3)抗风险能力指数
从图10看到,中国的抗风险能力指数也是一项波动非常大的分类指数,最好排名为第22位(1998年),而最差排名则到过第45位(1993年)。但从趋势来看,后面几年的表现都不佳,基本上都在40位上下。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债务结构安全度和银行业安全度两个单项指数有较大幅度的下滑,根据EIU的预测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这两项指数将分别从1990年的第37位和第32位下降到2008年的第49位和第46位。债务结构安全度这个指数表现差,表明中国外债中短期债务的比重有相对上升趋势。而银行业安全度采用的是EIU的主观评价指标,这个指数排名的下降,说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信誉度可能会受到进一步挑战。
图10 1990-2008年中国抗风险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
5、经济强国指数的中游项目分析
(1)科学技术水平指数
从图11可以看出,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指数有小幅增长趋势,排名基本处于中游水平。从结构上看,中国在科技人员投入这个单项指数上的表现很差,也即百万人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水平较低,排名在40位之后。中国还有一项EIU的主观评价指标即知识产权保护的排名也非常靠后,2002年为第45位。其他几项单项指数的排名则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
图11 1990-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水平指数的变化趋势
(2)市场化程度指数
从图12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化进程是比较快的,从1990-2002年,排名上升了10位,从趋势看,未来几年还将不断向前推进。从结构看,表现较差的单项指数是产权保护,2002年排名第39位,不过该指数其实已有很大提升了,1990年仅处第51位。其他几项单项指数的排名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
图12 1990-2008年中国市场化程度指数的变化趋势
(3)可持续发展指数
从图13来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相当迅速,从1990-2002年,排名上升了30位,从51位大幅上升到21位。从构成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单项指数的变化来看,中国在单位能源生产力和空气清洁度这两个单项指数上的排名提升较大,分别从1990年的第52位和第53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30位和第20位。当然,由于受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所限,这里选取的单项指标可能还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作进一步探索。
图13 1990-2008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四、中国经济走向强盛:国际比较分析
经济强国计算所采用的国家样本是根据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PPP GDP)2002年排名为基准作适当筛选最后确定的,根据这个标准选取的58个国家样本已基本将世界上表现较强的国家全部纳入。这些国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大国,也有小国。我们主要选取两组国家与中国进行经济强国指数的国际比较,一组是2002年经济强盛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即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另一组是发展中的大国,主要选取印度、巴西和南非进行对比分析。
1、经济强国指数的国际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五强
根据表2的基本数据,我们作如下几项对比:
表2 经济强国指数的国际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五强
(1)排名变化
经济强度指数(EP-Ⅰ):从1990-2002年,美国保持第1位不变,德国、英国、法国分别下降了2位、4位和5位,中国和日本则都上升了4位。2002年经济强度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新加坡、日本、瑞典和瑞士。根据预测数据计算显示,到2008年,新加坡将跃居经济强度指数首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水平三个分类指数上。
经济强大指数(EP-Ⅱ):在选定的四个年份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稳定依次排在前五,而中国则从1990年处于中游水平的第23位跃升至2002年的第9位,升幅高达14位。
经济强盛指数(EP-Ⅲ):在这四年里,美国、日本稳居第1、2位,而德国、英国、法国则在第3、4、5位间偶有上下一、两名的换位。相比之下,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从1990年的第26位跳跃17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9位,到2008年可能继续上升3位,进入经济强盛指数的世界前六强。
(2)指数值变化趋势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从1990-2008年这六个国家三大经济强国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中国迈向强盛步伐的大小作一基本衡量。
经济强度指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增长幅度分别为6.3%、11.4%、9.1%、7.8%和6.7%,平均为8.3%,而中国则高达18.1%,为前面五个国家平均增长幅度的2.2倍。这六个国家经济强度指数1990-2008年的变化趋势如图14所示。
图14 1990-2008年经济强度指数趋势变化的国际比较
经济强大指数:美、日、德、英、法的增长幅度分别为9.7%、11.6%、11.0%、10.2%和8.3%,平均为10.1%,而中国则高达42.8%,为前面五个国家平均增长幅度的4.2倍。这六个国家经济强大指数1990-2008年的变化趋势如图15所示。
图15 1990-2008年经济强大指数趋势变化的国际比较
经济强盛指数:美、日、德、英、法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3.4%、11.6%、16.4%、14.1%和13.0%,平均为13.75,而中国则高达57.1%,为前面五个国家平均增长幅度的4.2倍。这六个国家经济强盛指数1990-2008年的变化趋势如图16所示。
图16 1990-2008年经济强盛指数趋势变化的国际比较
综合看一下图14-16,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三大指数与发达国家五强的距离正逐步拉近,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2、经济强国指数的国际比较: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我们再来简单比较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若干大国的经济强国指数的排名和趋势变化。表3列出了1990、1996、2002和2008四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四个国家三大经济强国指数的数值和排名。
表3 经济强国指数的国际比较: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从排名变化上看,在1990-2002年间,经济强度指数的排名,中国、巴西和印度都上升了4位,分别从第36、39、46位上升到第32、35、42位,而南非则下降了2位,从第29位下降到第31位;经济强大指数的排名,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分别上升了14位、7位、10位和1位,从1990年的第23、31、39、34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9、24、29、33位;经济强盛指数的排名,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分别上升了17、3、12、1位,从1990年的第26、28、41、37位上升到2002年的9、25、29、36位。
在这四个国家中,中国的前进步伐最大,而南非的前进步伐最小,印度各项排名的上升幅度也非常可观,潜力很大。在后面这点上,再对比一下表3中2008年和2002年的情况就更清楚了,从2002-2008年,巴西这三大指数的排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现象,南非则是一项倒退两项保持原位,只有中国和印度三项都继续进步,相比而言,印度上升空间和幅度都更大,只不过短期内还难以进入前列,基本处于中游水平。
比较这四个国家,除分析排名变化外,我们还可以比较分析一下三个综合指数的趋势变化。图17、18、19分别描绘了1990-2008年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四国经济强度指数、经济强大指数和经济强盛指数的趋势变化情况。综合三个图来看,从EP-Ⅰ到EP-Ⅲ,相对于其他三国,中国的长势越来越突出,趋势线的斜率从0.5416到1.3147再到1.6704逐级增长。印度的增长趋势则是第二位的,特别是经济强大指数和经济强盛指数的趋势也都非常明显。而南非和巴西的增长趋势则不是很明显。
图17 1990-2008年经济强度指数变化趋势(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图18 1990-2008年经济强大指数变化趋势(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图19 1990-2008年经济强盛指数变化趋势(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强国指数的趋势、结构和国际比较分析,在大量实证数据基础上以图表形式描绘了中国近十年来走过的强国之路,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强盛趋势。不过,从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中国在走向强盛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经济强国指数结构不对称、强弱项长短不一、经济强度基础不够厚实等。这些问题还有待后续研究作进一步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