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点编制及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任君宇[2](2020)在《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库大道因连接张家口和库伦(今乌兰巴托)而得名,其向南延伸至湖北、福建,向北达恰克图、莫斯科,形成了跨越欧亚大陆,距离逾万里的“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是草原丝绸之路衰落后连接欧亚大陆的又一重要陆上通道,对清朝至民国时期中蒙俄三地的交流和沟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万里茶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历史资料,是中蒙俄三国共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作为一个拥有着重要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的域跨多国的线性文化遗产,万里茶道正在积极申报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张库大道作为万里茶道在内蒙古境内的中路,是万里茶道在中国北方极具代表性的线路,其拥有张库官马大道即张家口驿站、张库商道、张库汽车路及张库邮政路四种不同功用的路线,是万里茶道进入蒙俄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万里茶道的申遗、科研、遗产保护及沿线经济的开发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目前学界对张库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往来、行商文化、兴衰变迁等方面,从考古学角度对张库大道的路线、沿线遗址点及沿线环境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仍属空白。张库大道所涵盖区域十分广袤,整体面积将近6万平方公里,交通线路距离达一千多公里,而且所属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烟稀少,十分不利于对其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因而需采用遥感考古学的手段对该线路进行调查分析。遥感考古虽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广泛的应用到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中。因其具有耗费时间和财力人力较少、调查范围广、对遗存破坏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对张库大道此类线性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护。本文根据对室内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了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实地田野考古调查的区域和疑似遗址点,并依据在田野考古调查中采集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进行了相关的空间GIS分析,进而解析张库大道线路的环境概况,同时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分析了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的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遥感考古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对国内遥感考古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梳理。同时分析了线性遗产与万里茶道申遗的内在联系及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的需求,为张库大道进行遥感考古调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第三部分介绍了张库大道暨万里茶道的形成背景,从交通线路的角度对张库大道的变迁和兴衰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研究张库大道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意义,论证了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通过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张库大道的调查范围和疑似遗址点。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进行概括,为之后的GIS空间分析提供相关的论证支持。第五部分运用ArcGIS软件对老地图中张库大道的台站路线和汽车道进行矢量化,确定卫星遥感影像的采集区域和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继而通过对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待调查的疑似遗址点,为田野考古调查提供数据支持。第六部分对疑似遗址点、拟调查区域和拟调查的重点村镇进行实地田野考古调查,并依据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总结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同时以伊林驿站考古发掘为例,对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和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和环境进行验证。其后,依据田野调查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并对张库大道进行水文、人口、坡度进行了GIS空间分析,继而解析张库大道沿线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第七部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不足和以后的工作展望进行了陈述。
杨靖[3](2020)在《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水利部更是做出重要批示要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持续、健康的推进农田水利向更智能化、更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与现代化改造,从水源到田间整体实现水利设施的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事物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革新,本次研究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再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实现灌区渠系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使得灌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持。我国的灌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实现灌区的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灌区内地地理空间要素实现系统、精准化管理,因此建立灌区空间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以数据库为支撑,来制定灌区用水计划。本次研究基于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据采集手段移动GIS、无人机、GPS等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本文主要以研究与开发宝鸡峡灌区扶风段用水计划系统为目标,通过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为重点展开如下工作,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首先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概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系统所需基础数据,通过结合“3S”技术开展了灌区基础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用比较先进的采集手段—无人机测量和移动GIS,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2)将采集完成的灌区基础数据如渠系资料、田块信息、农作物信息、灌溉制度等进行入库前的预处理,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通过GIS系统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以Geo Database数据库模型,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对灌区内的地理要素分类编码,实现分层管理,构建的灌区动态数据库为后期设计灌区用水系统提供数据支撑。(4)以典型灌区——宝鸡峡灌区渠扶风段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Arc GIS Engine技术和C#为开发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工具包、.Net Frame Work4.0框架,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将整个系统开发设计为用户管理模块、渠系数据管理模块、属性数据管理模块、优化配水模块、数据导出模块、帮助等几个方面。整个系统界面优化、操作简单、系统数据管理完整、性能突出,有较好的移植性和推广性。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薛文彬[5](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毛璐[6](2019)在《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江财富金融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无人机在诸多行业中受到追捧,其各项技术也跟着蓬勃发展。而超高层建筑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所以将无人机技术引入超高层施工管理中,是建筑企业试图采用新技术降低管理成本的创新型手段。超高层建筑管理中的特点和难点,都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传统难题。本文以当前较成熟的无人机信息采集技术与后期图像处理等技术为基准,将无人机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有效解决了超高层施工现场管理中视角盲点多、视角窄、攀爬风险大等弊端,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减少了成本。本文通过研究文献资料,比对研究成果内容,实地走访建筑行业资深管理层和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到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无人机信息采集技术的迫切需要应用的区域,由此合理设计了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无人机的具体方案。方案包括了无人机技术在超高层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监测和质量管理监测,并通过效益分析得出无人机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可行性结论。论文选取湖南典型超高层建筑群湘江财富金融中心为应用案例,利用无人机信息采集技术对其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监测及助力建模,完成图像与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工作。有效改进了该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克服了管理难点,并根据应用无人机的结果分析,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相应的整改措施。本文的研究为今后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管理监测和质量管理监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基础,也为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陈子龙[7](2019)在《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电能在国民能源消耗使用占比越来越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从用上电转变为用好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大力推广新技术在电网建设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智能电网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智能电网”成为了行业热点。研究如何开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的北大门。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城区配电网电缆化率较高,配电站数量较多。配电站作为配电网络的重要节点,由于其独立性、安全性的特点,配电站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10k V馈线的联络、分段节点一般设置在配电站。而且随着近年房地产统建小区的增多,一些老旧小区供电设施的改造接收,新建配电站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建设智能配电站对整个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智能配电站建设的研究对其他地区的智能配电网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智能配电站的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韶关城区智能配电站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韶关城区传统配电站功能、站内设备设施、全站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找出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为日后的智能配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依据。2.针对韶关城区配电站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各种智能化设计,讨论了智能配电站的设计目标及其建设方案,为今后的智能配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3.根据智能配电站通信方案技术原则提出改造方案。韶关城区智能配电站的建成,能够实现配电网实时在线分析和决策控制,进而提高整个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有助于电网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要,服务好韶关地方经济的发展。
李爱云[8](2019)在《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参建单位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特点,同时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其也有较大影响。传统的项目管理尚处于直观、粗放型的管理阶段,投资失控、工期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手段,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度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另一个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传统的项目管理手段:成本控制只比较预算偏差,不涉及工作计划和工作完成情况;进度控制也只比较实际执行情况和进度计划的比较,不涉及成本。这种进度、成本脱节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项目投资失控、工期拖延等现象。因此,进度和成本联合控制是目前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将项目成本和进度联合控制的方法引入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提高水利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现状。在辨析挣得值法理论及其三个基本参数(即PV、AC、EV)的基础上,将挣得值法理论引入到项目成本-进度同步管理中,构建了水利工程项目WBS、OBS、CBS分解结构,设计了挣值分析法三个基本参数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计算方法。通过云南大华桥水电站1#机组机电设备安装案例,结合Microsoft-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的挣值法分析功能,给出了挣得值法理论对项目进度和成本同步控制具体应用。实践证明:挣得值法在项目进度和成本同步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它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了项目对进度、成本控制意识,解决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进度和成本管理脱节的现象,使云南大华桥水电站1#机组机电设备安装在工期滞后、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业主要求的2018年“一年四投”的发电目标,使项目由亏损而扭转为盈利,实现了项目管理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管理目标,为后续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有推广价值。
杨海若[9](2018)在《输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输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水利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该系统以输水自动化业务为核心,以提供水量调度综合决策信息化支撑为目的,以数据存储中心、应用平台管理、基本通信系统及现地设施为基础,运用了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通信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技术、安全措施技术和自动控制网络等技术,建设服务于供水工程输水自动控制、水利系统调度管理、工程措施安全防护监测、水质监测、工程技术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数据和网络运行环境,实现水利调度过程自动化和运行模式管理信息化,保障水库输水工程沿线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输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为:以输水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建设全线输水支持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实现输水工程信息采集自动化、规范化、安全化和数字化,从而实现输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代化与一体的建设目标。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左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点编制及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点编制及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2)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遥感考古的发展与应用 |
2.1 遥感考古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2.1.1 遥感考古的起源与发展 |
2.1.2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研究概况 |
2.1.2.1 研究成果综述与分析 |
2.1.2.2 研究机构 |
2.1.3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应用 |
2.2 遥感考古的理论与展望 |
2.2.1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2.2.2 遥感考古的优势与展望 |
2.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的需求 |
2.3.1 线性遗产概念的由来和形成 |
2.3.2 我国线性遗产和万里茶道的申遗 |
2.3.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需求 |
第3章 张库大道的形成与变迁 |
3.1 张库大道的形成 |
3.1.1 草原丝绸之路与茶叶之路 |
3.1.2 中俄贸易 |
3.1.3 万里茶道与张库大道 |
3.2 张库大道的道路及变迁 |
3.2.1 张库大道的路况及运输工具 |
3.2.1.1 张库大道的路况 |
3.2.1.2 主要的运输工具 |
3.2.2 官马大道 |
3.2.3 张库商道 |
3.2.4 张库公路 |
3.2.4.1 商办汽车运输公司 |
3.2.4.2 筹办西北行驶汽车事宜处 |
3.3 张库大道的贸易兴衰 |
第4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室内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4.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区域概况 |
4.1.1 地形与水文 |
4.1.2 气候 |
4.2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的文献及地图资料收集 |
4.2.1 文献资料 |
4.2.1.1 官马大道 |
4.2.1.2 张库商道和张库汽车路 |
4.2.2 地图资料 |
第5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影像收集与解译 |
5.1 老地图的数字化及研究区域的确定 |
5.2 卫星影像的目视判读及分析 |
第6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和GIS空间分析 |
6.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与分析 |
6.2 伊林驿站田野发掘 |
6.2.1 伊林驿站 |
6.2.2 伊林驿站考古发掘 |
6.3 制图及GIS空间分析 |
6.3.1 张库大道路线图的绘制 |
6.3.2 张库大道线路的GIS空间分析 |
6.3.2.1 水资源分析 |
6.3.2.2 人口聚居情况分析 |
6.3.2.3 地势地貌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国内灌区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宝鸡峡灌区用水管理现状 |
1.4.2 宝鸡峡灌区空间数据库构建 |
1.4.3 宝鸡峡灌区用水计划系统设计 |
1.4.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础数据采集 |
2.1 灌区基础地理数据 |
2.2 属性数据 |
2.3 技术路线 |
2.4 基础数据采集方式 |
第三章 基础数据预处理 |
3.1 专业术语解释 |
3.1.1 地理信息系统 |
3.1.2 地理信息数据库 |
3.1.3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
3.1.4 空间分析 |
3.2 栅格数据处理(地理配准) |
3.3 地图矢量化-Arc Scan自动矢量化 |
3.4 遥感数据处理 |
3.5 拓扑关系构建 |
3.6 数据处理辅助软件 |
3.6.1 奥维互动地图 |
3.6.2 Arc GIS10.2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灌区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4.1 典型灌区地理状况 |
4.2 空间数据库构建理论基础 |
4.3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
4.4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4.4.1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 |
4.4.2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内容 |
4.5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6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7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8 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联结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灌区用水计划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5.2 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
5.2.1 系统设计思路 |
5.2.2 系统设计原则 |
5.3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设计 |
5.4 系统开发平台 |
5.4.1 系统开发硬件环境 |
5.4.2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
5.5 系统模块设计 |
5.5.1 登录界面设计 |
5.5.2 地图管理模块 |
5.5.3 渠系数据管理模块 |
5.5.4 灌区属性数据管理模块 |
5.5.5 用水计划生成 |
5.5.6 数据导出模块 |
5.5.7 帮助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5)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江财富金融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无人机信息采集相关技术研究 |
2.1 无人机应用的可持续性研究 |
2.1.1 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
2.1.2 无人机技术的优越性能分析 |
2.2 无人机图像获取原理与特点分析 |
2.2.1 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原理分析 |
2.2.2 倾斜影像技术特点分析 |
2.3 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
2.3.1 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方法 |
2.3.2 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要点 |
2.4 无人机在施工现场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
2.4.1 无人机在工程施工现场应用的优点 |
2.4.2 无人机在施工现场应用的缺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无人机应用方案设计 |
3.1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
3.1.1 超高层施工现场管理特点分析 |
3.1.2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影响因素 |
3.1.3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 |
3.2 无人机应用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分析 |
3.2.1 无人机应用编制依据分析 |
3.2.2 无人机应用设计原则 |
3.3 施工现场无人机应用总体方案设计 |
3.4 无人机应用具体方案设计 |
3.4.1 无人机用工作分解结构及组织结构 |
3.4.2 施工现场无人机专项方案设计 |
3.4.3 现场无人机应用功能说明 |
3.5 无人机应用效益分析 |
3.5.1 技术效益分析 |
3.5.2 经济效益分析 |
3.5.3 社会效益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湘江财富金融中心无人机应用案例研究 |
4.1 湘江财富金融中心工程简介 |
4.2 无人机飞行部署及注意事项 |
4.2.1 无人机飞行硬件部署 |
4.2.2 无人机应用系统部署 |
4.2.3 无人机飞行注意事项 |
4.3 无人机具体应用过程 |
4.3.1 安全管理监测 |
4.3.2 质量管理监测 |
4.4 无人机应用结果分析 |
4.4.1 安全监测结果分析 |
4.4.2 质量管理监测结果分析 |
4.4.3 其他应用结果分析 |
4.5 施工现场管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7)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美国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
1.2.2 欧洲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
1.2.3 亚洲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
1.2.4 国内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
1.2.5 智能配电网研究现状 |
1.2.6 智能配电站研究现状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分析 |
2.1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
2.2 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现状分析 |
2.2.1 项目概况 |
2.2.2 电源情况 |
2.2.3 用电现状 |
2.2.4 负荷发展预测 |
2.2.5 主要存在问题 |
2.3 规划方案分析 |
2.3.1 建设必要性 |
2.3.2 配电方案规划 |
2.3.3 站址规划 |
2.3.4 规划计算分析 |
2.4 设计方案分析 |
2.4.1 接入电源点设计 |
2.4.2 用电负荷计算 |
2.4.3 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置 |
2.4.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
2.4.5 配电站电气布置 |
2.4.6 配电站建筑布置 |
2.5 建设实施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规划 |
3.1 配电站智能化规划目标与原则 |
3.1.1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一般要求 |
3.1.2 配电自动化规划要求 |
3.1.3 通信信息系统规划要求 |
3.2 智能配电网规划方法 |
3.3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 |
3.3.1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 |
3.3.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优化规划 |
3.4 配电站智能化规划方案 |
3.4.1 智能配电站定义 |
3.4.2 系统规划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设计 |
4.1 设备状态监测智能化建设 |
4.1.1 中压柜设备状态监测 |
4.1.2 变压器设备状态监测 |
4.1.3 低压柜设备状态监测 |
4.2 环境监控智能化改造 |
4.3 安防监控智能化改造 |
4.4 智能配电站系统整体设计架构 |
4.5 智能配电站系统配置 |
4.5.1 系统软件功能清单 |
4.5.2 设备配置清单 |
4.6 智能配电站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4.6.1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 |
4.6.2 环境监控及安防监控功能 |
4.6.3 线上/线下运维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建设 |
5.1 建设准备 |
5.1.1 人员准备。 |
5.1.2 .材料、机具准备 |
5.1.3 施工现场管理准备 |
5.2 建设实施步骤 |
5.3 建设实施关键技术 |
5.3.1 配电站复测及路径放线 |
5.3.2 基坑开挖及平整沟底 |
5.3.3 砼基础与框架结构的施工 |
5.3.4 防雷与接地安装 |
5.3.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安装 |
5.3.6 中、低压开关柜安装 |
5.3.7 智能设备安装 |
5.4 质量控制要求、控制措施及验收流程 |
5.4.1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
5.4.2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
5.4.3 验收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情况 |
1.1.2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先进的项目管理手段 |
1.1.3 项目管理软件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
1.3.1 相关理论依据 |
1.3.2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大华桥工程进度与成本现状分析 |
2.1 项目简述 |
2.2 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状况 |
2.3 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运用挣值法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的方案设计 |
3.1 总体思路 |
3.2 挣值法度量基础建立 |
3.2.1 企业项目结构(EPS) |
3.2.2 组织分解结构(OBS) |
3.2.3 资源分解结构(RBS) |
3.2.4 工作分解结构(WBS) |
3.2.5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设置进度控制点 |
3.2.6 费用分解结构(CBS) |
3.2.7 责任分配矩阵 |
3.2.8 水电工程项目工序-资源-费用关联矩阵 |
3.3 挣值法三个基本值的生成方法 |
3.3.1 计划价值PV |
3.3.2 挣值(EV) |
3.3.3 实际成本AC |
3.4 挣值法进度、成本监控方法 |
3.4.1 原理 |
3.4.2 进度-成本偏差类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概述 |
4.2 工程概况 |
4.2.1 基本概况 |
4.2.2 项目主要目标 |
4.3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进度-成本同步控制的实施步骤 |
4.4 挣值法应用总体思路 |
4.5 挣值法应用的流程 |
4.6 挣值法在本案例中的应用 |
4.6.1 建立项目结构 |
4.6.2 编制任务作业清单 |
4.6.3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
4.6.4 编制资源计划 |
4.6.5 挣值法具体应用 |
4.6.6 挣值法应用前、后效果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局限性 |
5.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输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情况 |
1.2 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输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建设目标与任务 |
2.1 建设目标 |
2.2 建设任务 |
2.2.1 应用系统 |
2.2.2 资源共享服务 |
2.2.3 基础通讯系统 |
2.2.4 实体环境 |
第三章 信息自动化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1.1 正常调水业务流程 |
3.1.2 应急调水业务流程 |
3.2 主要业务功能需求 |
3.2.1 输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3.2.2 输水调度系统 |
3.2.3 工程安全监测功能需求 |
3.2.4 水质信息接入系统 |
3.2.5 水文信息接入系统 |
3.2.6 视频监控功能需求 |
3.2.7 工程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
3.2.8 会商功能需求 |
3.2.9 阴极保护监测功能需求 |
3.2.10 办公自动化及企业门户系统 |
3.2.11 多媒体GIS系统 |
3.3 外部接口需求 |
3.4 数据需求 |
3.4.1 输水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需求 |
3.4.2 输水调度系统数据需求 |
3.4.3 工程安全监测数据需求 |
3.4.4 水质监测数据需求 |
3.4.5 水文测报数据需求 |
3.4.6 视频监控数据需求 |
3.4.7 工程管理需求 |
3.4.8 远程会商数据需求 |
3.4.9 阴极保护监测数据需求 |
3.5 资源需求 |
3.6 安全与保障需求 |
3.6.1 系统安全需求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总体设计构想 |
4.1.1 分区分层建设构想 |
4.1.2 应用管理平台思想 |
4.2 设计总体方案 |
4.2.1 全线闭环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统一输水 |
4.2.2 加强水质、水文及安全监测,保障安全输水 |
4.2.3 完善的会商环境,应对突发事件决策支持 |
4.2.4 支撑平台技术,保障系统扩展性 |
4.2.5 基于二维GIS的工程管理和信息展示,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效率 |
4.2.6 建设通信传输通道,保障管理信息畅通 |
4.3 系统划分 |
4.4 安全体系 |
第五章 输水工程自动化应用系统 |
5.1 概述 |
5.2 输水自动化控制系统 |
5.2.1 设计原则 |
5.2.2 需求分析 |
5.2.3 建设框架 |
5.2.4 建设策略 |
5.2.5 建设目标 |
5.2.6 输水自动化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5.3 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接入设计 |
5.4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
5.5 水文测报系统设计 |
5.6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5.6.1 系统设计 |
5.6.3 视频存储 |
5.6.4 系统功能 |
5.7 工程管理系统 |
5.8 会商系统 |
第六章 输水工程自动化平台设计 |
6.1 需求分析 |
6.1.1 数据基本情况 |
6.1.2 容量需求 |
6.1.3 功能需求 |
6.2 数据存储技术方案选型 |
6.3 数据存储备份体系结构 |
第七章 输水工程网络系统 |
7.1 需求分析 |
7.2 总体设计思路 |
7.2.1 网络结构 |
7.2.2 系统自动化接入 |
7.2.3 IP地址分配方案 |
7.3 控制专网建设方案 |
7.3.1 网络结构 |
7.3.2 路由协议 |
7.3.4 QoS策略 |
7.3.5 设备配置 |
7.4 业务外网建设方案 |
7.4.1 网络结构 |
7.4.2 路由协议 |
7.5 信息自动化系统通信接口方案 |
7.6 时间同步系统 |
7.7 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方案 |
7.7.1 网络管理模式 |
7.8 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
7.8.1 安全风险分析 |
7.8.2 安全域规划 |
7.8.3 安全基础设施 |
7.8.4 安全管理体系 |
7.8.5 安全设备配置 |
第八章 基础通信系统设计 |
8.1 传输网络及网络需求 |
8.2 通信电源 |
8.2.1 配置原则 |
8.2.2 配置概述 |
8.2.3 系统配置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四、左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点编制及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D]. 任君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D]. 杨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6]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江财富金融中心为例[D]. 毛璐.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7]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D]. 陈子龙.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8]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D]. 李爱云. 清华大学, 2019(02)
- [9]输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D]. 杨海若.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