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莉

(浦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630)

【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56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投诉率,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普外科;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243-02

护理风险是由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1]。普外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引流管多、输液量大等特点,且周转快,使普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更具难度,故提高其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尤为必要。本文为提高我院普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我院近一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内容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共计1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56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26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5.6±4.2)岁;住院时间在5~12d不等,平均(8.8±2.3)d。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28例;年龄在23~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5.9±4.5)岁;住院时间在5~14d不等,平均(8.5±2.5)d。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与参照组进行对比,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

1.2 方法

参照组普外科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术前准备、用药指导、伤口换药、输液、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普外科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风险识别:在普外科病房中,对患者易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寻找风险因素。普外科病房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2]。患者心理状态不佳、不配合治疗及护理、病室地面不整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均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为普外科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其护理操作技能、专业素质也会明显提高,减少日常护理差错,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得以保障[3]。

加强病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及时掌握其病情发展情况,同时要做好巡视记录。及时检修病床、轮椅等设施,在病床上加设防护栏,防止患者出现坠床等事件发生。病室、走廊等地面保存干燥,洗手间铺放防滑垫,防止患者摔倒。对病房严加消毒,防止院内交叉感染[4]。

心理干预: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针对焦虑、抑郁、焦躁情绪显著患者,要予以心理疏导,以免患者出现抵抗治疗情况,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此外,要合理控制探视次数,确保患者休息质量。

管道护理:普外科多为手术患者,通常会置放导尿管、胃管、引流管等管道,护理过程中要防止牵拉、扭曲、脱管,加强无菌观念,做好管道消毒工作,防止感染[5]。

制定应急预案:在普外科的护理中,要针对导管脱出、导管堵塞、药液外渗、停水停电等事件作出合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患者损伤降至最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普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是采用我院普外科自拟自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括护理环境、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等内容,调查问卷为百分制,患者评分在85~100分之间时为非常满意,患者评分在60~84分之间者时为满意,患者评分在60分以下时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压疮、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导管滑脱、导管堵塞等;护理投诉是以患者或家属向护理部投诉的次数为标准进行对比。

1.4 数据整理

此次研究数据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对比结果予以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n,%)表示,对比结果予以χ2检验,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两组普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详细数据见表。

2.2 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投诉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无1例患者向护理部投诉,护理投诉发生率为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4例患者向护理部投诉,护理投诉发生率为7.14%(4/56);实验组的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3 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21%(55/56),其中有48例患者评价为非常满意,7例患者评价为满意,1例患者评价为不满意;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48/56),其中有30例患者评价为非常满意,18例患者评价为满意,8例患者评价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处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的危害性[6]。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凸显,故在护理工作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护理风险存在于各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可以进行风险控制;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风险识别,对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护理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普外科住院患者多数均为手术患者,在术中、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其术后康复,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以及院内环境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可有效控制普外科的护理风险。此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充分说明在普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投诉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我院普外科的护理满意度;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2):154-155.

[2]张亚丽.优化设计护理风险管理表格在普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98-2499,2500.

[3]刘志梅,王红彩,张燕等.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3):382-384.

[4]牟洁.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46):20-21.

[5]蒋明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04-5105.

[6]陈颖.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35-36.

[7]彭艳,张鹏.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243-243.

论文作者:陈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